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837765700614

    原因有:

    1、募集資金。

    首先,上市本身可以使得企業補充大量資金。

    其次,上市可以最佳化企業的財務結構,使得企業未來可以更大規模的進行債務融資。

    最後,上市可以補充資本金,降低企業的財務槓桿,減輕企業的現金流壓力。特別是對於毛利較薄,財務支出在不變成本中佔比較高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

    2、品牌優勢。

    另一個典型案例是,在金融緊縮週期,上市公司獲得銀行支援某些時候會變得更加容易。原因非常直觀,在擴張週期,企業業績向好,資金需求旺盛,還款能力強,此時資金方處於寡頭對多頭的局面,備選物件較多;而在緊縮週期,由於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風險對抗能力,也缺乏足夠的外部增信能力,因此金融機構往往不敢給這些客戶放款,進而出現“企業沒有資金需求,銀行求著企業貸款”的現象。事實上類似的邏輯在早期投資市場也成立,資本市場寒冬來臨之時,往往就是頭部專案更受追捧之日。

    這種品牌優勢,在人才招聘當中也表現的非常明顯。儘管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薪酬對於同行業而言並沒有很強的競爭力,但考慮到職業穩定性、品牌溢價、發展潛力等因素,上市公司往往在人才吸引方面有更大的主動性和迴旋餘地,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源源不斷的輸入動力。

    3、優惠政策

    政府方面,上市公司可以獲得很多地方政策的扶植。比如稅收、專案審批方面的優惠,甚至還能獲得專項的政府扶植資金。這是因為,上市公司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是主要的創收來源,地方經濟的主要引擎和就業的主要渠道。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幕是,當上市公司處於經營乏力、管理不善之時,一些地方政府會出面協調金融機構和地方企業,幫助上市公司度過難關,而普通企業就很難有這樣的待遇。

    金融機構方面,上市公司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加有效的獲取金融資源。一方面,企業能夠上市,往往意味著其行業地位、經營業績、財務資料等相較而言都比較有競爭力,自身業務和財務的抗風險能力總體而言強於一般企業;另一方面,上市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以及由此造成的信任成本問題;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商業資訊和信用體系還有待完善的國家,由於企業上市後需要定期按照監管要求做資訊披露,並接受審計機構的審計,因此其資訊的真實性、完整性相對而言都是更有保障的,對於金融機構而言也有效的降低了風險。

    此外,上市公司還可以做股權的質押融資。對於一般企業而言,由於其股權缺乏流動性,沒有活躍的交易及有效市場報價,因此金融機構無法判斷一旦企業違約處置其股權是否可以收回成本或挽回部分損失,因而不接受股權質押。但上市公司的股權在二級市場上有活躍交易和報價,因此一旦發生違約,金融機構可以透過在二級市場委託出售等行為有效控制風險,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也進一步拓寬了信用手段。

    當然,是否上市,也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揚子江藥業、華為等著名企業目前為止都沒有上市,其中有企業多年積累的制度、文化以及股權、稅收等多重因素;個別企業由於上市合規成本較高,或者其業務不被資本市場看好,也未必適合上市。

    總結來看,對於多數企業而言,上市雖然不是最終目的,但卻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創業者奮鬥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標誌。因此“到納斯達克敲鐘”才會成為如此多創業者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而由於高科技領域競爭壓力大、節奏快的特徵,絕大多數成功的高科技公司,無論是國外的蘋果、谷歌、Facebook,還是國內的BAT,都離不開資本的助力和推動。我們很欣喜的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正在逐步擯棄對資本的“天使論”“妖魔論”,以一個愈發客觀、開放的心態與資本市場對話,透過資本的助力,實現了僅憑內生積累不可能達到的高成長速度;遺憾的是,我們也接觸過一些自身素質較好,專案質地優良的創業者,由於對資本的偏見、恐懼或敵意,抱著小富即安的態度固步自封,最終喪失了時代賦予的機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慶餘年》編劇王倦透露在籌備第二季,按照第一季的速度第二季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