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
前段時間,小可的外甥女到家裡複習功課,小學二年級的樣子。所謂功課就是背兩首古詩。一首是李白的《夏日山中》,一首是趙師秀的《約客》。她怎麼背也背不下來。
究其原因,應當是沒往心裡去!或者說只是死記更背,當時背下來了,可是吃了兩個蘋果之後就忘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只好問她知道不知道這詩是什麼意思?她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我只好循序漸進,先問,知道李白是誰麼?
知道!
知道夏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嗎?
熱!
那你說李白在酷熱的夏天是不是也嫌熱呀?
是!
詩的題目叫夏日山中,你說李白在夏天為什麼跑到山裡去?
山裡涼快呀!
所以,這首詩就是李白怕熱,跑到山裡去避暑,這個解釋怎麼樣?
不錯啊!
古代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你說他們如何讓自己更涼快一些?
搖扇子呀!
那第一句是“懶搖白羽扇”,李白為什麼懶得搖扇子啊!
太熱了唄!
你知道什麼是白羽扇麼?
不知道?
羽是什麼意思?
羽毛!
白呢?
白色!
那你說白羽扇是什麼?
白色羽毛做成的扇子!
第二句是祼袒青林中,對吧?
對!
祼,就是露出來的意思。袒,就是脫掉了上衣。那我問你李白為什麼要脫掉上衣?
熱呀!
青林是什麼意思?
她搖了搖頭。
青草是什麼意思?
綠草。
青草是綠草,你說青是什麼意思?
綠。
青林呢?
綠色的森林!
青林中呢?
在綠色的森林中!
李白為什麼跑到綠色的森林中,還脫下衣服?
怕熱啊!
脫衣服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李白為什麼要脫呢?
山裡人少啊!
第三句是什麼?
她看了看書,說“脫巾掛石壁”。
巾,不是紅領巾的巾,也不是絲巾的巾。在古代就相當於帽子,當時叫頭巾。然後又找到古代人物畫像,告訴她頭巾的樣子。順便問一下,為什麼要脫巾?
石壁是什麼?
搖了搖頭。
小可摸了摸家裡的桌布,這是什麼?
牆壁?桌布?
石頭做的牆?
山林中很少人有用石頭做一個牆對不對?所以這個石壁就是一塊很大的石頭。或者說好多好多石頭堆在那裡,看上去像一面?
牆!
李白脫了帽子之後,就露出了什麼?指了指自己的頭髮!
頭髮!
也可以是頭頂對不對?
對。
灑是什麼意思?
她無法形容,用手比劃一番。
松風是什麼意思?
搖頭
松是什麼?
松樹?
風呢?
就是風啊!
前面有一個詞叫“青林”,是什麼意思來著?
綠色的森林。
這裡有一個松字,你說這個森林裡長得應當是什麼樹?
松樹!
站在河邊享受河邊吹來的風叫河風。那松風是什麼?
松樹裡的風?
那風從松林間吹過來,讓頭髮感到涼快,是不是像雨水灑過一般?
點點頭。
然後把整個詩讓她再讀一遍。問她知不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了?她說知道了。讓她給你講一遍。
然後幫她挼清順序,就是天太熱,李白跑到了山裡,懶得搖扇子,先脫掉衣服,露出上身。然後脫掉帽子掛在石壁上,享受松林之間吹過的涼風吹過頭頂。
先後順序是扇子,脫衣服,摘帽子,吹涼風。
總結一下,這首詩就是夏天太熱,李白受不了,跑到山裡涼快。然後寫了一首詩。詩裡面有兩個特別特別難懂的地方,一是祼袒,二是巾。
《約客》那一首也是如此,先要告訴她什麼是黃梅時節,什麼是梅雨,然後記住關鍵詞,下雨,青蛙,燈花,實在不行買個蠟燭點上,以增強印象。
所以,找到一種不是“死記硬背的方法”應當可以,然後要引發她腦海裡產生一種畫面感。比如《夏日山中》,馬相就聯想到李白這個大詩人熱得受不到跑到山裡,又是脫衣服又是摘帽子的。
《約客》也是如此,雨下個不停,池塘裡全是青蛙在叫,我等人等到半夜還不來,一個人沒意思自己和自己下棋,看著燈花啪啪落下。
小學課文中的古詩大都有都可以形成畫面感,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種畫面感變得強烈,變得具體,這樣哪怕再吃十個蘋果,一說到夏日山中,孩子腦海裡就會現出一個畫面。
這個畫面就是詩!然後記住幾個關鍵字,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當然,小可的回答不一定對,僅供參考!
很巧。
前段時間,小可的外甥女到家裡複習功課,小學二年級的樣子。所謂功課就是背兩首古詩。一首是李白的《夏日山中》,一首是趙師秀的《約客》。她怎麼背也背不下來。
究其原因,應當是沒往心裡去!或者說只是死記更背,當時背下來了,可是吃了兩個蘋果之後就忘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只好問她知道不知道這詩是什麼意思?她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我只好循序漸進,先問,知道李白是誰麼?
知道!
知道夏天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嗎?
熱!
那你說李白在酷熱的夏天是不是也嫌熱呀?
是!
詩的題目叫夏日山中,你說李白在夏天為什麼跑到山裡去?
山裡涼快呀!
所以,這首詩就是李白怕熱,跑到山裡去避暑,這個解釋怎麼樣?
不錯啊!
古代人沒有空調,沒有風扇,你說他們如何讓自己更涼快一些?
搖扇子呀!
那第一句是“懶搖白羽扇”,李白為什麼懶得搖扇子啊!
太熱了唄!
你知道什麼是白羽扇麼?
不知道?
羽是什麼意思?
羽毛!
白呢?
白色!
那你說白羽扇是什麼?
白色羽毛做成的扇子!
第二句是祼袒青林中,對吧?
對!
祼,就是露出來的意思。袒,就是脫掉了上衣。那我問你李白為什麼要脫掉上衣?
熱呀!
青林是什麼意思?
她搖了搖頭。
青草是什麼意思?
綠草。
青草是綠草,你說青是什麼意思?
綠。
青林呢?
綠色的森林!
青林中呢?
在綠色的森林中!
李白為什麼跑到綠色的森林中,還脫下衣服?
怕熱啊!
脫衣服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李白為什麼要脫呢?
山裡人少啊!
第三句是什麼?
她看了看書,說“脫巾掛石壁”。
巾,不是紅領巾的巾,也不是絲巾的巾。在古代就相當於帽子,當時叫頭巾。然後又找到古代人物畫像,告訴她頭巾的樣子。順便問一下,為什麼要脫巾?
熱!
石壁是什麼?
搖了搖頭。
小可摸了摸家裡的桌布,這是什麼?
牆壁?桌布?
石壁是什麼?
石頭做的牆?
山林中很少人有用石頭做一個牆對不對?所以這個石壁就是一塊很大的石頭。或者說好多好多石頭堆在那裡,看上去像一面?
牆!
李白脫了帽子之後,就露出了什麼?指了指自己的頭髮!
頭髮!
也可以是頭頂對不對?
對。
灑是什麼意思?
她無法形容,用手比劃一番。
松風是什麼意思?
搖頭
松是什麼?
松樹?
風呢?
就是風啊!
前面有一個詞叫“青林”,是什麼意思來著?
綠色的森林。
這裡有一個松字,你說這個森林裡長得應當是什麼樹?
松樹!
站在河邊享受河邊吹來的風叫河風。那松風是什麼?
松樹裡的風?
那風從松林間吹過來,讓頭髮感到涼快,是不是像雨水灑過一般?
點點頭。
然後把整個詩讓她再讀一遍。問她知不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了?她說知道了。讓她給你講一遍。
然後幫她挼清順序,就是天太熱,李白跑到了山裡,懶得搖扇子,先脫掉衣服,露出上身。然後脫掉帽子掛在石壁上,享受松林之間吹過的涼風吹過頭頂。
先後順序是扇子,脫衣服,摘帽子,吹涼風。
總結一下,這首詩就是夏天太熱,李白受不了,跑到山裡涼快。然後寫了一首詩。詩裡面有兩個特別特別難懂的地方,一是祼袒,二是巾。
《約客》那一首也是如此,先要告訴她什麼是黃梅時節,什麼是梅雨,然後記住關鍵詞,下雨,青蛙,燈花,實在不行買個蠟燭點上,以增強印象。
所以,找到一種不是“死記硬背的方法”應當可以,然後要引發她腦海裡產生一種畫面感。比如《夏日山中》,馬相就聯想到李白這個大詩人熱得受不到跑到山裡,又是脫衣服又是摘帽子的。
《約客》也是如此,雨下個不停,池塘裡全是青蛙在叫,我等人等到半夜還不來,一個人沒意思自己和自己下棋,看著燈花啪啪落下。
小學課文中的古詩大都有都可以形成畫面感,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種畫面感變得強烈,變得具體,這樣哪怕再吃十個蘋果,一說到夏日山中,孩子腦海裡就會現出一個畫面。
這個畫面就是詩!然後記住幾個關鍵字,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當然,小可的回答不一定對,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