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橙紫講史
-
2 # bzsw2018
皇帝殺不殺功臣,在皇帝方面直接因素一是“需要”,二是“好惡”。
“需要”指的是功臣威脅到皇帝本人(即功高蓋主),或是功臣威脅到王朝存續(即繼承人難以服眾),或是功臣不利於與王朝內外反對勢力妥協(如漢朝七王之亂的晁錯、南宋抗金的岳飛等)。
“好惡”指的是皇帝因各種原因厭惡功臣(或聽信讒言,或忠言逆耳惹怒皇帝,或功臣飛揚跋扈到處惹是生非等)。
對唐太宗而言,他本人文治武功樣樣在行無人能及;不合格的繼承人李承乾已廢,能威脅新繼承人李治的勢力受到極大打擊,在內還有稱心的輔政大臣(國舅長孫無忌)輔佐;對外用兵也還未結束(西突厥、高句麗、百濟未平),故沒有必殺功臣的“需要”。
在“好惡”上,唐太宗因玄武門之變的汙點,要做有為明君,讒言信不得,逆耳忠言不耐煩也要忍著,終於做成了“千古一帝”,也不會因簡單的“好惡”就濫殺功臣。
不濫殺功臣也不是不殺功臣,確實犯了不可饒恕之罪的,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坐實了謀反罪的勳國公張亮、陳國公侯君集最終難逃一死,飛揚跋扈的鄂國公尉遲敬德要不是後來自我約束,也很難說最終會怎樣。
-
3 # 朵朵佬爺
我看了諸位答案,有的觀點靠譜,有的不太靠譜。歷史上殺功臣有名的有兩人,一個是劉邦,一個是朱元璋,這兩人有特殊性,劉邦殺功臣是不得已,漢朝的建立,實際上是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延續,但分封制延續了近千年,一些功臣堅持分封制,對抗中央政府,劉邦坐在火山上,後半輩子都在平叛。當然,不排除有誤殺的,但幾個大的都有謀反現行才殺的。朱元璋殺功臣也有特殊情況,太子早逝,朱允文繼位,朱元璋擔心鎮不住,也大開殺戒。不殺功臣的也有三人,劉秀,李世民,趙匡胤。劉秀和趙匡胤都是以富貴安置功臣,李世民以爵位安置功臣。這三位,有個共同點,文化底蘊比較厚實,不是出身草根,眼界比較寬,的確有治國大才。說到唐太宗,他的寬容,還得益於長孫皇后的提點,不然,魏徵早殺掉了。
-
4 # 木子love2018
一是李世民,並不是開國皇帝,然後他並沒有殺功臣的一些原因吧
第二就是李世民本身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和個人魅力啊,他手下的人都很信服他,然後是他的忠實擁護者,人不可能自斷其左膀右臂對吧
第三,我覺得就是一般皇帝殺功臣為自己可能性不大,因為功丞都是被他吸引,然後才會聚在一起,然後之所以殺功丞,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子孫後代可能沒有能力駕馭這些功丞,還怕會有一些反噬的作用,所以才會選則殺功丞
然後我覺得李世民那個時候他不光個人能力很OK,他的思想也相對有遠見,他知道什麼叫做以彼之長,就是利用對方的長處,為自己貢獻,他是一個很優秀的領導者
-
5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因為唐朝在歷史上是歷史時期最長的朝代,也是歷史上封建帝王有名的君王。唐太宗愛惜自己的功臣,這切功臣都是和他奮戰沙場親如兄弟的感情。唐太宗知道只有這切功臣才能夠使他的封建王朝存在,才能夠使自己的君王時間最長,如果沒有這切功臣,心就會分散。只有兄弟般的感情才能更好的保護他的皇權,如果沒有這切功臣,從新利用新的臣子,心就不會衷心與他,就可能有奪權等事件發生,這樣他就不可能江山牢固,就不會有那麼長的歷史了。所以唐太宗不殺功臣實際就是穩定臣子及百性的心。當然也是為了自己江山更穩。
-
6 # 不倒翁78442
在歷史上可說是個明君。滿朝文武附合他,唯獨魏徵來直的,多方面頂撞,他乃說魏徵是一面鏡子,時常可以照一下自己。本來李世明是個能人,這些人都是跟他出生入的戰友兄弟,那個人是什麼德行他都瞭如指掌。總之,李世明是個明君。
-
7 # 大表哥與孩子們
他已經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侄兒侄女睡了自己的嫂子弟媳。再殺功臣歷史還怎麼寫?再說當時大唐剛建立。吐蕃、新羅等少數民族對大唐虎視眈眈,殺了功臣誰給他擋陣殺敵。
-
8 # 周易燈花
李世民沒有濫殺功臣源於他的自信和氣度。唐朝的天下,大部分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他手下的那些功臣跟著他南征北戰,早就見識了李世民的勇猛和智慧,無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連李建成手下的魏徵都願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所以李世民不用擔心任何人會對他構成威脅。李世民是少有的明君,不管誰說的話,不管有多難聽,只要是正確的,他都能採納。他有這氣度,自然不會學劉邦濫殺功臣。也不會學曹操玩弄陰謀詭計。他相信自己的文治武功能降服群臣,他也相信自己的仁德恩澤能深入人心。事實證明,賢明的君主鞏固自己的統治不是靠殺戮,而是去征服人心。
-
9 # 蕭湘居士
他是靠什麼力量不怕國之忠,父之孝,民之義的?就是打天下他何率領的功臣兄弟們麼?才有玄武奪門之變的膽略。企可再殺功臣呢?否則忠孝義失何認立於天地間?何以立園呢??
回覆列表
如果唐太宗濫殺功臣,就不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了,究其原因,共有兩點,包容別人,功臣給力。
包容除了能掰手指數的過來的幾個皇帝,其他大多數皇帝心眼是非常小而且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他們的性格和心胸導致文武大臣每日都以自保為職責,什麼做諫臣的夢想跟生命比起來那根本就不值一提。更別提朝中有些別有用心的官員,為了掌握更大的權利,借皇帝之手鏟除異己,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唐太宗與他們不同的地方,就是包容。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兒,我一定好好考慮,哪怕你說話難聽點,但是我忍一忍也能接受!所以你們就儘管來,放開了說,說錯了我也不殺你!
魏徵,唐朝著名噴子,不過這個噴子很特殊,他噴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皇帝,而且他把皇帝噴的服服帖帖,還透過噴皇帝把國家治理成太平盛世。魏徵是非常清高卻又很有才華的一個大臣。
在唐太宗成為皇帝之前,他輔佐的是唐太宗的競爭對手李建成。李建成失敗之後,唐太宗來到魏徵的住處,唐太宗此時已經決定不殺魏徵,甚至想請他輔佐自己,他說到:“魏徵,你為什麼挑撥我兄弟二人之間的關係?教唆李建成刺死我?”魏徵絲毫不畏懼,還說道“如果當時太子聽我的話,他就不會死!”唐太知道魏徵的才學非同一般,不但沒有記恨魏徵,反而委以重任。這再別人看來無疑是在身邊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呀,不一定哪天就炸了!
魏徵不負眾望,在朝堂上一點面子都不給唐太宗,魏徵沒炸,李世民反而炸了。多次氣得“要殺了魏徵”,但經旁人一勸,立馬克制住自己。據說,魏徵每天上朝之前都要與妻子擁抱告別,因為不一定哪天他的直言納諫惹怒了皇帝,就丟了自己的小命。
唐太宗時期,李世民對於有才學的人,不分國籍,只要能對國家的安定和發展有利,全部委以重任。
若他沒有如此包容的心態,能容納賢臣,能接納逆耳忠言,又何談後來國富民強,百姓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貞觀之治。
功臣給力除王君廓和張亮這種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侯君集這種忍不住誘惑且自私貪婪的,其他忠臣基本都比較本分,沒有做過太出格的事情,他們大多都富貴一生。心胸開闊的唐太宗也沒有因為幾顆老鼠屎的出現,將開國功臣趕緊殺絕。
之所以很少有其他皇帝可以做到這樣,也許就是因為他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