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十過》第八章:孤行

    《韓非子-十過》第八過: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意思是有過錯卻不聽忠臣勸諫,而又一意孤行,這是喪失好名聲並被人恥笑的開始。韓非子用齊桓公不聽仲父管仲的建議而讓宦官豎刁理政,最後被殺貽笑史冊的故事來說明第八過。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霸之首,是合縱聯盟的老大,由管仲輔佐他。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管仲老了,不能輔理朝政,在家休養。齊桓公來家問管仲如果那天你一病不起,政事交由誰管,意思就是你的接班人是誰?管仲沒有直接說,而讓說你最瞭解我,你就你的心意決定人選吧。齊桓公分別說出了剛愎強悍的鮑叔牙、自宮治內的豎刁、不孝父母的公子開方、蒸子膳君的易牙,管仲均以無情無義而否了,齊桓公說那你舉薦一個,管仲舉薦了自己的仇人隰朋,說他豎中廉外,是表率大任之才,齊桓公同意了,可一年多後管仲死了,齊桓並沒有用隰朋,而是用了豎刁。三年後,豎刁聯合易牙、衛公子開方和大臣在堂阜殺了齊桓公,三月沒有收屍,蟲出於屍。韓非子感嘆道:桓公兵橫天下,統領五霸,卻被小臣所殺,喪失高大的名聲,成為歷史的笑話。所以說,有過錯卻不聽忠臣的勸諫,一意孤行,是喪失好名聲並被人恥笑的開始。

    這一節講的齊桓公誤用奸臣招致殺身之禍的事,其實質是講君主認人與用人之術。齊桓公提出的第一人鮑叔牙剛愎強悍,是將才而非理政之才;豎刁為了進宮管事自宮自己,不自愛怎愛君;公子開方,十五年不見父母,不愛父母怎愛君;易牙更是為了討好君心,蒸了自己的兒子給君吃,不愛子怎愛君。以上之人一一被管仲否定,而是選了自己的仇人隰朋,只因此人豎中廉外,是輔君理政之才。這裡管仲並沒有摻加過多的人為喜好的因素,只從德才考量,而齊桓公卻只從個人喜好考量。

    原文【奚謂過而不聽於忠臣?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伯長,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於家。桓公從而問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遷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問也。雖然,臣聞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試以心決之。”君曰:“鮑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剛則犯民以暴,愎則不得民心,悍則下不為用。其心不懼,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則豎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豎刁自獖以為治內。其身不愛,又安能愛君?”公曰:“然,則術公子開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齊、衛之間不過十日之行,開方為事君,欲適君之故,十五年不歸見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親也,又能親君乎?”公曰:“然則易牙何?”管仲曰:“不可。夫易牙為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愛其子,今蒸其子以為膳於君,其子弗愛,又安能愛君乎?”公曰:“然則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為人也,堅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少欲,則能臨其眾;多信,則能親鄰國。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諾。”居一年餘,管鍾死,君遂不用隰朋而與豎刁。刁蒞事三年,桓公南遊堂阜,豎刁率易牙、衛公子開方及大臣為亂。桓公渴餒而死南門之寢、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蟲出於戶。故桓公之兵橫行天下,為五伯長,卒見弒於其臣,而滅高名,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過也。故曰:過而不聽於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也。】

    在公司發展中,人才是第一要素,再宏大的目標是由人來完成的。所以選人育人用人是公司老闆首要工作。人類歷史上所以的失敗,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可見人才的重要性。如何選人,大多數人會說要德才兼備,這是對的,但這只是戰略上的說法,具體怎麼做是戰術,我想還是靠制度選人,一是按崗位要求初選,二是按崗位職責細選,三是按崗位培訓待選,四是按績效考核管理,五是按公司戰略精選。總之,選人是為了公司發展,用人是為了解決問題創造價值,人是第一生產力,就要有效益產出,尤其是銷售人員,績效是最基本最根本的考核。人情用人,喜好用人,最終的結果就是用公司的資金、時間、資源來驗證決策的錯誤。

  • 2 # 陳相寒的小屋

    《韓非子·十過》一章上承《韓非子·八奸》,均為談論君主在治國理政之中所潛藏的種種危險;不同之處在於,《八奸》所論,主要是指君主應慎防臣子的八種奸術,而《十過》則從君主自身出發,指出君主可能會犯的十種過錯。

    《十過》第八過:過而不聽於忠臣,獨行其意,則滅其高名為人笑之始也。意指齊桓公不聽忠臣管仲之言,棄賢才隰朋不用,而重任豎刁、易牙等人,以致大臣作亂,桓公身死,三月之久,而屍身不得收。遙想當年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第一霸主,那是何種景象。然而,因其老來驕縱,一意孤行,不識用人之道,不聽忠臣之言,遂釀成大禍,禍及己身。

    典故自有其用意,雖則是寫君王,但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又何嘗不是?所謂“聽人勸,吃飽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等等,講得都是這個道理。當然,我們也不可盲目聽從他人而喪失自己的主張。這其中有個甄別選擇的過程,全在自己把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iv病毒載量小於30還有傳染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