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任小弋
-
2 # 三石和二木
前幾年,vivo手機一直是低配高價的代名詞,用中低端的處理器,賣比其他廠商高階處理器手機貴的價格,但是vivo近年來也開始轉向價效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在手機利潤比較低,賣出一部手機要向高通等公司交的專利費就很多,再加上成本、人工以及廣告等費用,花銷很大,手機廠商要保證銷量來確保收益。
2.友商的互相競爭,現在手機廠商很多,手機五花八門,為了在廣大的市場生存下去,首先要拿出過硬的產品和實在的價格,才能得到使用者的青睞,在手機市場站住腳。
3.現在使用者對手機瞭解的越來越深,選購手機越來越挑剔,不單單以外觀作為判斷手機好壞的標準,還會考慮效能、續航、螢幕等多種方面,在這些方面類似的情況下再去選擇價格低,價效比高的一款手機。
綜合上面所說,vivo才會慢慢向性價比靠攏,包括最近剛出的vivo z5和子品牌iQOO Pro等都是價效比很高的手機,這也是vivo的一個正確的決定。
-
3 # 先森數碼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一提到vivo,就說這是“低配高價”,更有甚者說這是“廠妹機”、“智商機”,老實說這樣的說法有點過分了,吐槽可以,但別人生攻擊,要按照這樣的邏輯,凡是沒有價效比的都是沒智商,這簡直就是強盜邏輯。那還有人說賣便宜的是因為做工不好,是DS機呢,所以對於這種故意挑事的言論佛系看待,不要搭理。
不過vivo在今年確實來了一個180°大轉彎,釋出了主打價效比的IQOO系列,完全打亂了之前的節奏,加上之前的Z系列也一路飄紅,叫好一片。特別是IQOO,一發布就掀起軒然大波,成為新一代的價格殺手,把小米9的市場佔了一半。而最新發布的IQOOpro更是顛覆了吃瓜群眾對5G手機的看法,不到4000元就可以買到新款的5G手機,還配備了855plus和HiFi,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vivo嗎?玩起價效比 比小米還恐怖,這是什麼原因呢?
主觀原因:提升銷量+豐富產品線整個手機市場都在收縮,究其原因還是手機同質化嚴重,vivo在科技創新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現在最常用的螢幕指紋和升降式全面屏就是vivo發明的,但新科技必然要早點賣出去,這樣既可以提升銷量又可以迅速回血降低研發成本,不然這技術被友商借鑑走了,那自己辛苦投入的研發費用就打了水漂。考慮到線下已經趨於飽和了,那自然往線上走。通俗的說就是用兩隻腳走路,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線上市場就成了vivo的一個重點區域,這樣可以迅速提升銷量。
另外,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線上線下的區別越來越小,主打線上的小米都在瘋狂開店,所以vivo處於自保,那自然也得滲透線上,而想要在線上站穩那價效比是一條簡單粗暴的捷徑。不過vivo此舉也有點很無奈的意思,線下市場別人虎視眈眈,自己總不能坐以待斃吧,所以也從Z系列開始,有意識的用一些產品走價效比了,這樣還可以豐富產品線,看看華為,銷量那麼好,但其機型一年幾十款。vivo總不能還靠著X系列就賣一億臺吧,所以IQOO、Z這兩個系列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客觀原因:改變品牌形象+自有工廠的優勢。以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廠家對vivo標上了“智商機”、“高價低配”的帽子,不管這是調侃還是出於戰略需要,這多少對vivo的品牌形象有所影響,或許是賭氣,也或者是迫於無奈,vivo不得不進入線上市場,以此來證明自己並不是智商機,我也可以做出價效比爆棚的產品。
所以IQOO就是瞄準了小米9的客戶群體,來一個正面交戰,宣告自己價格殺手的身份。IQOOpro對標去年的小米8,IQOOpro更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再看到其他品牌的價效比機型都做得不錯,華為有榮耀,oppo有一加,小米有紅米,就vivo沒有,所以就順水推舟建立自己的價效比產品,這樣既可以改變形象,還可以提升銷量。
其次,近些年手機市場收縮,大家都在相互試探。vivoZ系列的效果還不錯,結合vivo有自己的工廠,成本和產量都有優勢,那麼這種優勢在關鍵時刻就要發揮出應有作用,這麼好的資源不用豈不是浪費了。既然vivo已經殺入價效比市場了,那就要比其他價效比品牌做得更好,不然沒法立足。所以價效比做得比狠,俗話說打蛇打七寸,就是要抓住關鍵點,所以vivo一涉足價效比就成了價格屠夫。
回覆列表
之所以有這種轉變一是因為擴充套件銷售渠道,增加手裡銷量,二是為了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
vivo手機的銷量基本都是依賴於線下門店,大街小巷基本都有vivo手機店的身影。在手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僅僅依賴線下的銷量是不夠的,於是vivo開始嘗試走網際網路的銷售模式,在線上賣新手機。一方面是少的實體門店的成本,另一方面是為了和小米競爭,所以今年vivo的部分手機非常有價效比,這種價格殺手的做法所帶來的成績就直接反應在今年的618上,往年無論是618還是雙十一活動上手機銷量top10基本都不會看到vivo的身影,而今年的618活動vivo上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