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娜274910031
-
2 # 使用者6743143400442
唐朝洛陽遷都原因如下:
1、地理位置:北枕黃河,隔河遙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險峻的伊闕,再南遙峙熊耳、少室諸山。
2、難攻:西控崤、函之險。
3、易守:東扼虎牢、黑石等關;
4、資源豐富: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糧食足以自給。故洛陽是一個“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勢要地。
武則天遷都:天授二年(691年)正月,聖神皇帝在永珍神宮接受尊號,規定旗幟以赤色為上,定都在神都洛陽。其實,從麟德二年(665年)開始高宗與武后就長期居留在洛陽,除了國家大典之外,很少回到長安。
有史記載,武則天遷都洛陽,是因為她把王皇后和蕭淑妃殘忍折磨陷害致死後,心中十分不安,好像是王、蕭的鬼魂在作祟,經常在夢中出現王皇后和蕭淑妃披頭散髮、血流滿面、張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惶惶不可終日。先是搬進了大明宮去居住,結果沒有一點效果,惡夢仍然每天困擾著她,讓她驚恐不安。為了躲避王、蕭的冤魂,武則天才長期居住洛陽並遷都洛陽的。當然,長安的宮殿不僅給予她甘霖,也曾給予她苦水,留下一段坎坷的如泣如訴的回憶。離開長安這塊傷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陽宮,武則天感到安寧和舒適。因而,遷居洛陽至少是躲避亡靈的一種辦法。但事實上,武則天之所以遷都洛陽,更有其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政治上的原因。當時雖說天下太平,但也存在不穩定因素,山東一帶的強盜時時出沒,凡官兵到了,他們就騷擾不已,或攔路截車,或挖地為坑,或暗箭傷人。就連高宗要去洛陽休養,路途都難保平安,只好用盜賊頭目與官兵一路同吃同住來保駕,才可平安到達。有一回高宗去洛陽,就是請萬年縣監牢中一位盜賊保駕的。天子行幸,竟由盜賊頭目途中保護,這是有失體統之事,武則天哪能容得。如果遷都洛陽,則有利於對這些盜賊嚴加防範,促使社會穩定而鞏固統治地位。
第二是經濟上的原因。洛陽風調雨順,積蓄充實,糧食和物資的儲備較為充足,四面的運輸條件也都便利,還有運河這條大動脈,很容易將長江以南的稻米及其它物資運送到洛陽,不像長安經常饑饉,有時就連皇宮內都吃不飽肚子。高宗就曾率百司禁軍等人四次到洛陽“就食”,再加上官位機構逐漸龐大,官吏日益增多,官祿開支也日益增大,所以遷都洛陽就可以擺脫經濟上的困境,使朝中人心穩定。
第三個原因就是軍事上的原因,洛陽能攻能守,戰略地位優越。
這些才是武則天遷都洛陽的主要原因。
武則天遷都洛陽是符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人民願望的。牛致功在《武則天與洛陽》一文中認為:“如果說武則天對歷史的發展有過積極作用,首先應該肯定她建都洛陽,至少說建都洛陽期間,大大減少了勞動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洛陽就是在武則天的設計下一年年地繁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