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師課堂是什麼?雙師課堂是全新的學習體驗,雙師課堂能夠和老師零距離接觸!雙師課堂更是對傳統的課堂模式的挑戰改革!
兩年前第一次聽說雙師課堂概念,那時還只是一些教育機構巨頭試水雙師課堂。在網上看到現場模擬了雙師課堂的真實上課場景,當時我第一感受就是教室挺智慧的,學生上課挺high的。但是體制內,還未看到有學校在做。
優質的教育資源總是稀缺的,稀缺的總是會與許許多多有需求的人擦肩而過。國內的教育一直面臨著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教育資源差異的問題。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學校還有不少資歷深、口碑好的老師,但這幾年來,很多老師為尋求更好的發展也慢慢離開了;家裡有點條件的,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市裡條件好點的學校,學生也一年比一年少。
每年都看到國家大力促進教育均衡政策,可在這種偏遠都小地方,學校條件艱苦不說,工資更是少的可憐,純靠工資根本沒法養家餬口,別說優質教師,又有幾個剛畢業的老師願意來呢?
助教前期要準備什麼?
上課要做什麼?
下課後又要幹什麼?
……
不過幸好,布卡那邊在開課前利用雙師課堂對我們助教進行了集中培訓,教我們從0開始認識雙師課堂的模式,瞭解助教服務流程,課程內容設定,系統操作說明等等,帶著我們一起進行實操。
主講老師在課件研磨時,也會助教老師參加,並做好筆記。透過雙師線上的方式,主講老師帶著我們將上課的流程大致過一遍,什麼時候該引導學生互動、什麼時候要用到答題器、怎樣組織學生小組PK等等,透過磨課將這些都做到心裡有數。
然而第一堂課我還是很緊張,儘管前期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但畢竟面對的大多都是些低年級的小朋友,自制力和注意力都比較低下,很擔心自己兼顧不過來。
當正式上課後,我才發現,把"教"這一部分的職能轉移到線上主講後,我反而能以更靈活更全面的的視角去關注到每個孩子,能留意到每個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這樣一來我的關注點就更為客觀和中立。
這就是關注度的首尾效應,有限的關注度就像有限的資源一樣,總是優先流向表現最好的學生與最差的學生,留下了被忽視的中間群體。
現在是冷靜的在一旁記錄孩子們的表現,在他們做題的時候去給出針對性的提示、建議和輔導。這樣用心上完一節課下來,每個孩子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我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第一次當助教老師,原本以為工作會比較輕鬆,但上完第一堂課後才發現助教老師的工作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除了要和主講老師打好配合外,最重要還是要維持好課堂的秩序,在孩子們做題時給他們提供個性化輔導。
人們常說,不要害怕壓力,壓力會讓你更專注。
以前我也會覺得,想要讓整個課堂保持專注,壓迫感是一定要有的。老師要有嚴格的要求,要能時刻控制整個課堂,才能讓學生保持專注。
然而,布卡雙師課堂帶給了我另一種新思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壓力並非帶來專注的最佳途徑,學習內容本身的吸引力足夠大時是足以讓絕大多數孩子們專注的。
螢幕雖有一點距離,但不得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因為螢幕內沒有多餘的資訊。另一方面是螢幕裡的主講老師不止會講課,還像一位富有表現力的演員。
我常常會想,"原來還能這樣上課",在和孩子們一起上課不僅是陪伴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也是我不斷開拓上課新思路的過程。
就拿我遇見的一位首師大朝陽附小的主講老師來說,她經常會引導孩子在真實生活場景中以完成任務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將知識點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同時不斷透過啟發性的提問來慢慢引導孩子們,加上"誇張化"的肢體互動來吸引孩子到知識內容上來。
孩子們都很喜歡主講老師這種授課方式,這樣輕鬆活潑一些的氛圍,讓孩子們更容易融入到課堂中。
還有,就是答題器和遊戲化教學。
孩子們上課的時每人有一臺答題器在手邊,這樣每位孩子都能參與進來,避免了傳統課堂一個人回答代表全班回答,很多學生矇混過關的情況。我也可以在後臺看到孩子們在上課過程中的資料,更加直觀地看到每位孩子的學習成長。
孩子們每次看到自己上榜了都很興奮,都會喊著我快拍照。特別是一開始比較內向害羞的學生,可以感覺到後來慢慢就放開了,能積極參與互動。
這就是我在布卡雙師課堂感覺到和傳統教育的不同之處。
技術與教育有個不斷融合的過程,雙師課堂有點像是以教育的技術連結教育的人。有人認為目前的"雙師"模式不過是技術變革中的一個過渡,概念大於實際。如何讓它的實際作用發揮到最大值,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去深思。技術絕不是拿來替代老師的,而是幫助老師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對而言,助教老師的職能角色也會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最後想說,作為老師,其實不只是教授課本的知識,更希望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雙師課堂是什麼?雙師課堂是全新的學習體驗,雙師課堂能夠和老師零距離接觸!雙師課堂更是對傳統的課堂模式的挑戰改革!
兩年前第一次聽說雙師課堂概念,那時還只是一些教育機構巨頭試水雙師課堂。在網上看到現場模擬了雙師課堂的真實上課場景,當時我第一感受就是教室挺智慧的,學生上課挺high的。但是體制內,還未看到有學校在做。
優質的教育資源總是稀缺的,稀缺的總是會與許許多多有需求的人擦肩而過。國內的教育一直面臨著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教育資源差異的問題。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學校還有不少資歷深、口碑好的老師,但這幾年來,很多老師為尋求更好的發展也慢慢離開了;家裡有點條件的,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市裡條件好點的學校,學生也一年比一年少。
每年都看到國家大力促進教育均衡政策,可在這種偏遠都小地方,學校條件艱苦不說,工資更是少的可憐,純靠工資根本沒法養家餬口,別說優質教師,又有幾個剛畢業的老師願意來呢?
助教前期要準備什麼?
上課要做什麼?
下課後又要幹什麼?
……
不過幸好,布卡那邊在開課前利用雙師課堂對我們助教進行了集中培訓,教我們從0開始認識雙師課堂的模式,瞭解助教服務流程,課程內容設定,系統操作說明等等,帶著我們一起進行實操。
主講老師在課件研磨時,也會助教老師參加,並做好筆記。透過雙師線上的方式,主講老師帶著我們將上課的流程大致過一遍,什麼時候該引導學生互動、什麼時候要用到答題器、怎樣組織學生小組PK等等,透過磨課將這些都做到心裡有數。
然而第一堂課我還是很緊張,儘管前期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但畢竟面對的大多都是些低年級的小朋友,自制力和注意力都比較低下,很擔心自己兼顧不過來。
當正式上課後,我才發現,把"教"這一部分的職能轉移到線上主講後,我反而能以更靈活更全面的的視角去關注到每個孩子,能留意到每個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這樣一來我的關注點就更為客觀和中立。
這就是關注度的首尾效應,有限的關注度就像有限的資源一樣,總是優先流向表現最好的學生與最差的學生,留下了被忽視的中間群體。
現在是冷靜的在一旁記錄孩子們的表現,在他們做題的時候去給出針對性的提示、建議和輔導。這樣用心上完一節課下來,每個孩子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我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第一次當助教老師,原本以為工作會比較輕鬆,但上完第一堂課後才發現助教老師的工作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除了要和主講老師打好配合外,最重要還是要維持好課堂的秩序,在孩子們做題時給他們提供個性化輔導。
人們常說,不要害怕壓力,壓力會讓你更專注。
以前我也會覺得,想要讓整個課堂保持專注,壓迫感是一定要有的。老師要有嚴格的要求,要能時刻控制整個課堂,才能讓學生保持專注。
然而,布卡雙師課堂帶給了我另一種新思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壓力並非帶來專注的最佳途徑,學習內容本身的吸引力足夠大時是足以讓絕大多數孩子們專注的。
螢幕雖有一點距離,但不得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一方面因為螢幕內沒有多餘的資訊。另一方面是螢幕裡的主講老師不止會講課,還像一位富有表現力的演員。
我常常會想,"原來還能這樣上課",在和孩子們一起上課不僅是陪伴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也是我不斷開拓上課新思路的過程。
就拿我遇見的一位首師大朝陽附小的主講老師來說,她經常會引導孩子在真實生活場景中以完成任務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將知識點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同時不斷透過啟發性的提問來慢慢引導孩子們,加上"誇張化"的肢體互動來吸引孩子到知識內容上來。
孩子們都很喜歡主講老師這種授課方式,這樣輕鬆活潑一些的氛圍,讓孩子們更容易融入到課堂中。
還有,就是答題器和遊戲化教學。
孩子們上課的時每人有一臺答題器在手邊,這樣每位孩子都能參與進來,避免了傳統課堂一個人回答代表全班回答,很多學生矇混過關的情況。我也可以在後臺看到孩子們在上課過程中的資料,更加直觀地看到每位孩子的學習成長。
孩子們每次看到自己上榜了都很興奮,都會喊著我快拍照。特別是一開始比較內向害羞的學生,可以感覺到後來慢慢就放開了,能積極參與互動。
這就是我在布卡雙師課堂感覺到和傳統教育的不同之處。
技術與教育有個不斷融合的過程,雙師課堂有點像是以教育的技術連結教育的人。有人認為目前的"雙師"模式不過是技術變革中的一個過渡,概念大於實際。如何讓它的實際作用發揮到最大值,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去深思。技術絕不是拿來替代老師的,而是幫助老師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對而言,助教老師的職能角色也會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最後想說,作為老師,其實不只是教授課本的知識,更希望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學習,主動學習,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