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盟文學
-
2 # 風輕雲淡75281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在書中就是褒劉貶曹的,他認為天下是劉家的,劉備做皇帝天經地義,曹操做皇帝就是奸臣。為了使他的這個觀點俱有說服力,他在書中還塑造了當時的評判人物許劭,一開始就給曹操下了定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讓還沒有任何政治資本的曹操沾沾自喜,引以為榮。
歷代統治者都希望臣民忠於自己,對於任何叛逆的行為都要加以厄殺,清朝的大行文字獄就是一例。更何況曹操後來帶劍上殿,代皇帝發號施令,徹底把皇帝當成了提線木偶,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名至實歸。
宋代變局
曹操一直爭議挺多,但主流意見是因時代而變的,他死後的前一千年官方史學界站在相對中肯的立場上,給予了他高度評價。變化發生在靖康之難後,因為趙構組建的大宋政府偏安中國南方,和貓在西南的蜀漢政權是難兄難弟。
如果說宋是蜀的後代翻版,那麼金則是魏的優秀學生。曹操以漢家之臣的身份控制皇帝,盤踞北方;金人則用北方蠻族的地位喧賓奪主抓走宋君。歷史的格局已不如當初,曹操的地位又豈能不變?
有道說:文藝為政治服務,官修教科書又何嘗不是如此。曹操從唐以前的救世英傑到南宋後的欺世奸主,只是正統觀念作祟而已,而所謂正統觀念,無非是以當時統治者的治國利弊作為考量。
更多的問題在民間,普羅大眾不會關注曹操的歷史貢獻,不會說他為實行屯田制盡心竭力,為寒門路線能貫徹而肝腦塗地,大家操心的是切實的生活。南宋時代,數以百萬計的北方人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才到了江南,他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希望北地蠻族的鐵蹄南下,踐踏大好河山。
既然不想金人能渡過長江,可以找到自我安慰的最好藥劑就是歷史。歷史上曹操赤壁敗北,元氣大傷,而南方東吳全勝而存。這時候南宋官方大佬們和百姓的心靈就有了契合,一場妖魔化曹操的運動就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帷幕,大家紛紛挖出這位已故霸主的黑歷史,添油加醋,於是乎《三國志》裡那些零散分佈的曹操醜聞就集中到一起,給我們提供了一場批鬥曹操的視覺盛宴:殺呂伯奢,殺孔融,殺華佗,殺楊修,殺侍衛。
曹操,瞬間成了滿手鮮血的殺人狂魔!
三
牆倒眾推
從南宋伊始,在黑曹操的漫長曆史中,有三位先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堪稱黑曹派頂級元老。這三人的名字分別是羅貫中,紀曉嵐,毛宗崗。
山西人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他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是《三國演義》,其餘作品也數量可觀,可以說著作等身。羅先生的演義文學很少有原創的,大都是改編和完善,《三國演義》即是如此。他經歷了元末亂世,所寫故事的雛形,曾經民間藝人口口相傳,在宋元時代已經有模有樣了。
元朝統治者依然來自北方,且是塞外少數民族,他們統治簡單粗暴,按民族和職業給人民劃分等級,百姓生活艱難叫苦連天。這種思想被傾注到文藝作品裡,曹操就成了千古第一背鍋俠,他代表北方勢力,長時間受到人民的厭惡和唾罵。
羅貫中不過照本宣科而已,可是因為文筆太好技巧太高,這部作品一經發表就轟動一時,對黑曹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巨大作用。
羅貫中全書對曹操褒獎之處很多,批評的地方也不少,但真正讓人恨上他的創作有三處:
一、曹操恩將仇報,殺死呂伯奢一家八口,還不知悔改口吐狂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二、曹操為報父仇,悍然發動徐州大屠殺,徐州人民死傷數十萬,徐州街巷血流成河。
三、曹操勒死董貴妃,迫害婦孺,喪心病狂。
這三件事爭議都很大,詳細的歷史記錄卻基本沒有,但羅貫中用生花妙筆和傑出的想象力把它們都寫了出來,而且筆鋒犀利。
呂伯奢案,正史說呂氏家人要抓曹操見官,曹操無奈先下手為強,而錯殺一說來自《世說新語》,是否採信,諸君自斷。
徐州屠殺案,歷史學界爭議不小,各方史料衝突也不少,陳壽說他殺了挺多人,吳國方面說曹操殺了幾萬人,到南朝史學家范曄編撰《後漢書》,這個數字竟然水漲船高升到幾十萬。
殺董妃更是政治鬥爭的原因,在官修史書上只有兩句話提到。《三國演義》竟然動用整整一章描述情節,標題刺激眼球的程度不輸今天的網路寫手:國賊行兇殺貴妃。
至於紀曉嵐,他在修四庫全書時,非常用心地對曹操那些年的歷史評價歷程做了個分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陳壽胡說八道。而這結論成為了清代官方對於曹操的蓋棺定論。
毛宗崗與其父都是經典儒家代表,他們十分注重血緣正統,對曹操篡漢的行為非常痛恨,因此在重編《三國演義》時拿起手術刀,對羅本進行了傷筋動骨的大改造。方法有三:
一、在曹劉小傳中直接表明立場,為敵我雙方劃清界限。
二、修改故事情節,無中生有,大肆渲染。寫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是曹操暗設阻障,劉備送徐庶時卻大仁大義。
以上三位先生在曹操被黑的巨大浪潮中繼續添油加醋,終於大功告成,使得曹操成為了舞臺上不變的白臉,戲劇裡永遠的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