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楚邾
清初討論對南京等建置問題時,共有其中意見,但均被攝政王多爾袞否定,最終建江南省。江南省在清前期佔有重要地位,其田賦當天下十之三,漕糧則佔天下一半,且還有鹽場,不僅如此,江南還人才輩出,人文薈萃,所以是清代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所以康熙《江南通志》有“是以一省,當九州之半未已也”的自信。再加上其曾是明代的政治中心,所以引起清廷的戒備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這只是今人的分析,對於江南省是否分省,乾隆皇帝曾有這樣的考慮:
“江蘇錢穀殷繁,布政使一員,專司總彙,文案委積,日給不遑。即在敏幹之材,尚虞顧此失彼,歷年塵牘相因,不能依限釐剔,未必不由於此。因思現在安徽布政使,隨督臣駐紮江寧,所辦仍屬上江事件,文移往返,不免需時。而親臨地方各員,又非其專轄,於封疆體制,尚未允協。”(《清高宗實錄》卷六一五)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管理不方便,只有一名布政使,很不方便管理,所以這樣就影響了政務,而且安徽布政使駐紮在南京,但其所辦理的還是上江(即現在安徽等地)事務,這樣上江事務就要遞交到南京交由安徽布政使辦理,路途太遠,耽誤公務。隨後即令安徽布政使駐紮安慶,另設江蘇布政使駐紮在江寧,也即被許多學者看多江南分省的標誌。
在江南分省之後,清廷在隨後又拆分湖廣為湖北和湖南、陝西為陝西和甘肅。
-
3 # 寂莫的晚秋
朱元璋登基後,定都南京,當時的江蘇、安徽地區為直隸省,屬中央直轄。但是,朱元璋死後其次子朱棣造反成功,後遷都北京,河北地區為北直隸,而江蘇、安徽地區南直隸,當時的大明王朝為兩個首都,北直隸為大明的政治中心,南直隸為大明的經濟中心、稅收重地。而南直隸經濟實力非常強悍,有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後來,因為李自成功破北京,大明王朝的統治結束,隨後,多爾滾率領八旗子弟入關,建立大清王朝。清朝政府將北直隸改為北京,南直隸改為江南省,當時的江南省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是大清第一大省,當時的清朝政府為了防止江南割據,為了防患於未然,清朝政府對江南省進行了分割,於是便成立了江南左右兩個布政使,江南省的分劃便從此開始。江寧(南京)與蘇州的合併成立了江蘇省,安慶與徽州的合併成立了安徽省,公元1760年,安徽省的省會從南京遷移到安慶,而江蘇省省會從蘇州遷移到南京。在歷史上南京真的曾經是安徽的省會,安慶雖然經濟發達,但是過於偏南,而合肥地處安徽中心地帶,再加鐵路便利條件,最終,合肥戰勝安慶,成為安徽省新的省會。
-
4 # 漢水白石言
明有南京、北京兩京,故設南直隸,包括今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和江西、湖北、浙江等省的少數縣。
清順治二年(1645),沿明制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廢南京國都地位。同時,因江南省太大,又是全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省,賦稅佔全國三分之一,不好管理,故於順治十八年(1661),拆分江南省為江南右和江南左;清康熙六年(1667),江南右改稱江蘇省,取江寧府(今南京)和蘇州府首字,江南左改稱安徽省,取安慶府和徽州府(今黃山市)首字。
-
5 # 喵星人約翰
明朝皇帝朱白完掌權後利用皇權硬把自己貧困的老家安徽與富裕的江南綁在一起成為“南直隸”(後來改為“江南省”),滿清滅明後十六年就改邪歸正將安徽分出去了,江淮文化與吳越文化是水火不相容的!請百度[長江三角洲],是二省一市不是三省一市,長江三角洲的定義是長江沖積平原,是地理名詞不是行政區劃!把安徽硬塞進長江三角洲就像把四川硬塞進青藏高原一樣可笑!
回覆列表
無非是為了減少風險,便於統治。明朝的南京地區就是南直隸。
南直隸,南直——明朝洪武初年建都應天府(今南京),以應天府、蘇州府、鳳陽府等14個府級單位為直隸。差不多是現在的江蘇,安徽,上海一帶(大致)都被稱為南直隸。清朝入主中原後,沿襲了明朝的行政機構,改南直隸為江南省。
北直隸,北直——明成祖朱棣遷都後,把今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大致)所轄府和直隸州也直隸中央六部,遂稱北直隸,簡稱北直。 南直隸的稱呼是為了區別北直隸。朱棣遷都後北平為直隸,南京的直隸就沒法區分了,所以才會出現南北直隸的稱呼區分。
南北直隸只是兩個統稱,北直八府二直隸州,南直十四府四直隸州,都是府級,也都直屬中央六部。
上文提到了,清朝初期,把南直隸改稱江南省,在明朝的時候,江南一直是大糧倉和糧食的聚集地,南方的糧食在南京聚集後再經由運河運達北京。江南省所繳納的賦稅可是佔了全國的40%,不止糧食,南直隸還是人才的聚集地,可謂人傑地靈,中榜舉人佔了全國的一半!江南省幾乎達到了可以與整個北方相抗衡的地位。無論是人才,還是糧食,還有諸如富庶程度等等原因,讓清政府對這個江南省還是心存芥蒂的。 當時的清廷還遠算不上在中原紮根,所以江南省那麼大的一個省,且“省力”雄厚,清政府難以放心。
順治將江南省一分為二:
蘇州統管——江南右布政使司。
江寧統管——江南左布政使司。
康熙帝時期:
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蘇布政使司→江蘇=江寧&蘇州
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安徽=安慶&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