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年人的悟道地
-
2 # 假裝外行看門道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六七歲的時候的教育非常重要,這是時候一定要讓他說話,不要讓他把話憋在心裡,這樣會壓抑他的性格,讓他變得怯懦,沒有自信,但又不能讓他無理取鬧,驕縱跋扈,或奸猾貧嘴。所以這個度很難把握。你沒有舉出具體的例子,也不好給你什麼建議,只是摸索的說說,僅供參考。
首先就是要讓他多幹活,從給大人遞東遞西開始,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讓他從語言理解的世界用肢體去具像化,再透過語言的引導,讓他充分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也就是說讓他多幹活,幹著幹著他就什麼都懂了,什麼都知道了。
讓他幹活也要注意,幹好幹壞不要緊,重要的是一定要讓他幹完,不能虎頭蛇尾。
幹活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訓練他的意志和安排,所以,開始幹得不好,不要責備他,當著他的面在幹一遍,一遍幹一遍告訴他那些地方幹得不好,該怎麼幹。
讓他學習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記得我小時候,我母親讓我收拾房間,那一天我很認真的吧房間收拾了一遍,我母親檢查一遍很滿意,對我說:你看,像這樣好好的把一件事幹完了, 玩的時候又不用想這事還沒幹完,又不擔心媽媽 會罵你了,這樣可以開開心心的玩,多好啊?
其次,讓他多多的接觸成人世界。我小時候就喜歡擠在大人堆裡聽他們聊天,那個誰和誰又發生了什麼矛盾,把事情發展經過細細的說一遍,然後各自發表各自對這個事情的看法,針砭各自是與不是,就在大人的這些言談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是非判斷。
再次,首先要肯定孩子的反駁,然後,站在一個更大的局面和將來的角度,把你想要講給孩子聽的道理和孩子的道理的利弊作對比,讓他自己心裡有所權衡。小時候,幹活偷懶,我媽的囉嗦就開始了:作為男人,你什麼事都要會做,這樣長大了主動權就掌握在自己手裡。將來什麼事都靠別人,即使有人願意幫你,幫你一回 ,你欠人天大一個人情,欠了人情就要還,你什麼都不會,人情怎麼還?人幫你一次不還,幫你兩次不還,就沒有人再幫你第三次。等等。
再再次,當孩子知道自己錯了的時候,就不要再斥責他,要適當的給他一些安撫。有些時候,一個錯誤犯了一次又一次,就得適當的敲打敲打了。
回覆列表
首先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懵了,問問題的家長是不是覺得這樣的孩子很鬧騰,不聽話?
我想是的吧,特別是父母會逐漸感覺孩子脫離自己的控制,不再像小時候對自己依賴,甚至反駁作為權威的自己。
這是中國教育特有的模式,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其實從心理學上說,這是孩子自我意識的二次覺醒,也就是說,這是孩子的進步。但很多加家長為了自私的掌握權,會強迫孩子聽話,其實這是對孩子天性解放的抹殺。
再看一遍問題,說的是教育孩子,啥叫教育?
說簡單點就是讓一個人知書識禮,懂得禮義廉恥。
但是題主這裡的教育不是以上的說法,而是讓孩子“聽”自己的話。沒有一個人的決定是絕對正確的,只要是人,就會有錯誤,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如果教會了孩子錯誤的怎麼辦?
我媽教我的,我爸教我的......你希望這是孩子犯錯時的回答嗎?
我承認孩子幼稚,驕傲,且對世界瞭解少,但正因為是這樣,所以作為父母要好好教育,言傳身教,不要將自己的意志粗暴地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是人,不是父母的傀儡!
下面說說遇見這種事該怎麼解決。
首先作為父母,你得穩住自己的情緒,氣頭上做的事,多半是傷害。其次,你要一句句和孩子慢慢分析到底誰說得有道理補充一點,你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態度,曾子殺豬就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誠實,那麼父母也該謙虛(哪怕是假裝的),在馬斯洛的需求原理裡,能被別人尊重,是一種更高的需求,父母的尊重,會拉近兩人距離,讓孩子坦開胸懷。
用慢條斯理的道理讓孩子明白以後,再告訴他作為孩子應該對父母的尊重父母也是人,也會犯錯,有時候會錯怪孩子,但是孩子和父母應該互相體諒,別在氣頭上,別在外人面前抵嘴。孩子需要被尊重,父母也是。雙方可以就尊重的互換達成和解。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一刻開始,你們的孩子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父母的角色從引領變成了輔助,應該注意起孩子喜歡什麼,哪方面有天賦,最好能引導,鼓勵孩子勇敢去做。
一個敢於反駁父母的孩子,有理有據,理直氣壯,可比那些不說話,默默承受所有批評的孩子要吃得開。起碼這樣的孩子,不自卑!
回答差不多也就這樣,但是我還是希望作為父母能重視一點,那就是對於孩子打壓問題,一個自我意識二次覺醒被壓抑的孩子,內心是痛苦且壓抑的,不少抑鬱症就是來自這裡,所以希望每一個父母都清楚一個問題:
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不能將孩子作為自己意志的延伸,“聽話”往往代表了天性的壓抑。懂得道理,有自我的負責意識,超越父母,才是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