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州筆記
-
2 # DimCKing月下夜貓
剛好今天在公司加班,看到了這個問題。鑑別真假P2P的方式有很多,不過得首先明確P2P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個人與個人的資金借貸。
基於這個定義,其實就蠻好鑑別的
1.P2P理財標的的來處,是哪裡?!是個人申請的,還是這個P2P平臺購買別的平臺來的。目前市場上蠻多的平臺都是購買來的資產段。這裡怎麼去檢視呢,第一看資訊披露,有些資訊披露都沒有做的,借款人是幹什麼的,借錢幹嘛去的都不知道的。披露完善的看什麼呢,看電子合同,合同是跟平臺籤,還是跟借款人簽寫的。跟借款人簽寫的,即使公司跑路、倒閉、破產,你既然能夠憑藉電子合同跟借款人要帳
2.是否有資金池、標的是否自融!這個怎麼看呢,就稍微不好鑑別一點了。第一,標的沒有期限錯配,第二,借款人不是同一個人,第三,每個標的清晰分開,第四,短期、中期、長期標的分配合理的。
一個個拆開來說,期限錯配是什麼意思,就是你買了1年期的標的,但是實際上這個借款人只要借半年,那麼剩下的半年,你的錢就在他的後臺默默配給了別的半年標的,這一切,都是不知道的。(期限錯配的解釋之一,展開講字太多。)第二點,借款人不是同一個人,因為P2P行業監管規定,一個使用者在一個平臺上面總共借款不能超過20W。那就很好解釋了,算一算同一個借款人,在這個平臺一共借了多少就清楚了。第三跟第四可以合在一期講,很多平臺只有3個標的,30天的,中期的,長期的。你想買哪個期限,由平臺幫你去配的,這個很有可能是期限錯配。並且監管也要求每個標的分開。然後站在一個要借錢的人角度去想,我借錢週轉,就借1個月的人多,還是借好幾個月的人多。銀行借款授信可都是3年的。所以短期的借款人不會很多的。
3.企業風控。金融公司做風控就2個控制點。1個是針對借款人(前題是借款資產段是自己開發的)2是內控,內部人員的道德風險。
1).借款人怎麼做風控,那些宣傳大資料的平臺,壞賬都比較高的。大資料是經過行為分析,對使用者的前置行為進行風控。這種風控模式有多少不確定因素,你懂的。然而風控是應該前置的。例如安快金融,所有的借款使用者都是到村裡面,核實這個使用者的資訊與收入來源,再側面打聽,透過鄰居、村幹部等人的口碑。借款使用者借錢是為了擴大生意的,那麼在村裡不幹活的、黃賭毒的,就沒辦法獲得申請借款的資格。
2).怎麼對內做風控,這個講起來就複雜了,總而言之,不能100%杜絕內部風險。起碼能夠做不接非單(其他公司中專過來的業務),不參與黃賭毒,不拿借款人回扣還是可以做到的。其他的,多說無益。
3.車貸、企業貸、消費貸、供應鏈貸等等等等亂七八糟貸都是基於P2P開發的新的變種貸,不夠純正,而且裡面黑水太多。例如二次抵押的房子、車子;這些人第一次借款都沒還清,就需要借第二次款了,這個風險高不高,你自己鑑別。
鑑別真假P2P的方式其實還有很多,篇幅太長,估計也沒有耐心看了。
回覆列表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有一個真假美猴王之辨。兩隻猴子最終是鬧到了佛祖面前,才辨出真假來。可見在非常相似的兩者之間進行真假辨別,難,真的很難。
不過,好在我覺得真假P2P平臺還沒有那麼難辨。之所以會有真假,我認為根本原因還在於真的跟假的出發的目的就不同。
1、真的P2P平臺,應該是那些不以圈錢、騙錢為目的的平臺。只是踏踏實實地搭建起一個借貸平臺,高效地匹配借款人與出借人的需求。透過資金的流動,既滿足雙方的需求,又實現了價值。而P2P平臺自身,則可以透過收取服務費、賺個利息差來維持平臺的正常運營,進而實現盈利。
2、假的P2P平臺,是指那些一開始就以騙取投資人資金為目的平臺。期間,他們會將資金聚攏於自己的名下,或揮霍,或再次進行轉移。然後人走樓空,帶著投資人的血汗錢,銷聲匿跡,人間蒸發。不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捉拿歸案也是早晚的是,只是苦了投資人。
要想識別真假P2P平臺,避免落入假的圈套,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年化收益率明顯高出業內平均水平的,應多加考慮,十有八九有問題。有句老話,叫“事出無常,必有因”,不可為了高收益而“自投羅網”。
2、到“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去查公司的股東、注資等情況,與外在的宣傳是否存在差異。
3、看平臺的專案資產型別,一般有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信貸等這幾種,每一個專案的介紹資訊是否充分。如果專案介紹不清,資訊披露不完善,那也要小心。多方核實之後,再採取下一步行動。
4、P2P平臺的備案情況是否對外進行公示,以及進行到了哪一步。一般來說,願意積極備案的平臺都是合規程度比較高的,但合規的成本也是很高的。願意付出如此成本的平臺,也多半是真心實意做生意的。像我一直在投資的掌悅理財,就一直將備案程序在官網進行公佈,而且馬上就要正式上線銀行存管了。對於這樣的平臺,我還是比較放心的。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吧,有機會再繼續跟大家一起分享有關P2P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