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最高職位是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外加直浙總督,這在明朝嘉靖時期屬於正二品官位,相當於現在的正部級幹部。
這裡我們有必要簡單瞭解一下明朝的官位制度。
加官之下,便是真正執掌朝廷的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的一把手稱為X部尚書,如吏部的一把手便成為吏部尚書,工部的一把手則成為工部尚書,他們的官階是正二品。
官階同為正二品的還有督察院的兩個頭頭,即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不過這一點很奇怪,不明白明朝為什麼會讓兩個人共同執掌一個部門,雖然說古代以左為尊,但兩人品階相同,朝廷又沒明確誰說了算,很難說左就領導了右。這一點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有改觀,因為人家明確了,以左都御史執掌督察院。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胡宗憲,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1554年的四月,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負責平定東南倭患。胡宗憲不辱君命,平亂有功,很快就被嘉靖皇帝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
請注意,這裡的兵部左侍郎是正三品,而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則是正四品,不過後者是胡宗憲兼的,所以此時的官階應以前者論,屬正三品官員。
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他不是直浙總督嗎,按理說總督最低也應該是正二品以上官階啊,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明朝的總督並非實職官銜,而是一種加官,說白了就是在原有官職以外再加領一個官銜,以示尊崇。
具體點說,就是明朝的總督、巡撫和我們平時瞭解的清朝總督、巡撫並不一樣,清朝是實職,官位就叫總督,比如雍正時期的李衛便是兩江總督,而明朝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是“三司”,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
明朝的總督和巡撫都屬於臨時官員,是朝廷的御史巡視地方或節制地方時臨時加上的,能加這個官銜的可以是朝廷二品的都御史,也可以是七品的監察御史,也就是說,明朝的總督和巡撫本身並沒有官階。
嘉靖三十九年,胡宗憲加太子太保,後又被嘉靖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加太保,前面說了,太子太保和太保都是從一品官階,這是胡宗憲一生能達到的最尊崇地位了,但需要特別一提的是,太保也好,太子太保也好,都和總督一眼只是加官,不是實職。
這一點有點類似於現在部隊裡的軍銜,戰區司令員有的是上將,有的則是中將,而戰區副司令員也可以是中將,僅從軍銜上看,是分不出職位高低的,必須從實際職務上進行區分。
胡宗憲最高職位是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外加直浙總督,這在明朝嘉靖時期屬於正二品官位,相當於現在的正部級幹部。
這裡我們有必要簡單瞭解一下明朝的官位制度。
明朝的中央官員品級有明確規定,正一品和從一品都是朝廷加官才授予的,如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就是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則是從一品。加官之下,便是真正執掌朝廷的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六部的一把手稱為X部尚書,如吏部的一把手便成為吏部尚書,工部的一把手則成為工部尚書,他們的官階是正二品。
官階同為正二品的還有督察院的兩個頭頭,即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不過這一點很奇怪,不明白明朝為什麼會讓兩個人共同執掌一個部門,雖然說古代以左為尊,但兩人品階相同,朝廷又沒明確誰說了算,很難說左就領導了右。這一點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有改觀,因為人家明確了,以左都御史執掌督察院。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胡宗憲,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1554年的四月,明世宗朱厚熜欽點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負責平定東南倭患。胡宗憲不辱君命,平亂有功,很快就被嘉靖皇帝擢升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
請注意,這裡的兵部左侍郎是正三品,而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則是正四品,不過後者是胡宗憲兼的,所以此時的官階應以前者論,屬正三品官員。
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他不是直浙總督嗎,按理說總督最低也應該是正二品以上官階啊,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明朝的總督並非實職官銜,而是一種加官,說白了就是在原有官職以外再加領一個官銜,以示尊崇。
具體點說,就是明朝的總督、巡撫和我們平時瞭解的清朝總督、巡撫並不一樣,清朝是實職,官位就叫總督,比如雍正時期的李衛便是兩江總督,而明朝的地方最高行政長官是“三司”,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
明朝的總督和巡撫都屬於臨時官員,是朝廷的御史巡視地方或節制地方時臨時加上的,能加這個官銜的可以是朝廷二品的都御史,也可以是七品的監察御史,也就是說,明朝的總督和巡撫本身並沒有官階。
嘉靖三十九年,胡宗憲加太子太保,後又被嘉靖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加太保,前面說了,太子太保和太保都是從一品官階,這是胡宗憲一生能達到的最尊崇地位了,但需要特別一提的是,太保也好,太子太保也好,都和總督一眼只是加官,不是實職。
這一點有點類似於現在部隊裡的軍銜,戰區司令員有的是上將,有的則是中將,而戰區副司令員也可以是中將,僅從軍銜上看,是分不出職位高低的,必須從實際職務上進行區分。
所以,胡宗憲雖然有可能會是從一品官階,但其行政職務最高是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正部級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