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

    第一,清朝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它不僅是野蠻對文明的入侵。中華文明經歷了近五千年的發展之後,經歷了唐宋元明之後,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的大國乃至強國。無論是經濟、文化、科技等都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例如四大發明對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在清朝,各個方面都處於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厲害。

    第二,清朝幾百年的歷史,很大的一部分都是中華民族的屈辱史,尤其是清抄末年,中華民族受盡了外國侵略者的屈辱,什麼“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肆意的凌辱這華人。加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百姓民不聊生,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會,毫無主權可言。

    因此,往往提起清代歷史不由讓人想起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熱的民族歷史,容易讓人感覺沉重。

  • 2 # 使用者102904478549

    也許是清朝使得華人有了一種奴性思想,看看當時的歷史就能明白了。

    明朝以前華人還是很進步很強悍的

  • 3 # 折緣

    因為清代歷史,有兩個很敏感讓人不太舒服的地方。

    貫穿清代始終的滿漢矛盾

    滿清是以滿族的軍事征服建立對全國的統治的,在清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又實行剃髮、易衣冠以及圈地、投充、逃人法一些列政策,使得漢人遭受重大災難,尤其是強制推行剃髮令,以剃髮作為屈從滿族統治的標誌,極大地摧殘了漢人的自尊心。其後又有康雍乾三朝興起的嚴酷文字獄,其中也有殘酷打擊、震懾漢人士紳民族意識的用意。

    在官場中,施行的“首崇滿洲”政策,滿人入仕、升遷賦予特權,漢官受到極大的壓制,八旗兵待遇又高於漢人綠營兵,從中也造成了極大的滿漢隔閡。

    凡此種種造成的滿漢民族矛盾和隔閡,長期存在於清代社會的各個階層。滿漢矛盾,南北方有所差別,南方較之於北方強烈,隨著時間的推移,滿清統治的日趨穩固,滿族統治者們又著意於籠絡漢族官紳,實行減輕百姓賦稅負擔等所謂“愛民”政策,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這才漸漸緩和。

    可實際上並沒有消失,清中後期此起彼伏的反政府活動和起義,仍然以反滿的“驅除韃虜”為號召,可見滿漢矛盾深重。

    總而言之,滿漢矛盾,是清代一直存在的問題,這種矛盾不斷弱化的過程中,又不斷變化。由於清王朝在國家和在民族方面多變,使得滿漢矛盾及人們的觀念、行為也發生變化,由此呈現出了矛盾而又諸多複雜的現象。

    作為以漢人為主體,漢族人口眾多的國家,中國的民族性其實也蠻複雜的,對於民族平等的問題也相當敏感,是故清代滿漢矛盾,極其容易被詬病,同時也是相當沉重的話題,畢竟滿人對待漢人祖先的殘酷手段,讓人不寒而慄。

    17世紀以後東落西進的世界趨勢

    世界史學界習慣將16世紀作為世界歷史的一道分界線。16世紀以前,東西方世界相對而言是分離的,16世紀以後,隨著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大航海時代,使得商業貿易蓬勃發展,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人文思想和科學技術也高速發展。

    而彼此的大清,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就是18世紀到19世紀這段時間裡,中國正沉浸於康乾盛世帶來的歌舞昇平之中。

    西方學者認為所謂的“康乾盛世”是一個飢餓的盛世。

    我並不太認可這樣的觀點,畢竟彼時的西方學者是站在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西方世界立場而評判的。中國當時的情形,跟西方世界已經不在一個時代了,康乾盛世之於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確實也能有所稱道的地方,當相比當時的資本主義歐洲,那就沒辦法同日而語了。

    世界史上最重要的變革時期,大清王朝的統治者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樂於盛世之下的聲色犬馬。所謂“國大民驕”,在大清身上只看到了空有的大國,而沒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世界日新月異,大清卻關起門來自娛自樂,成為一個裝睡的人。中國原本不會落後世界那麼多,近代史也不會那麼屈辱,但就是因了滿清政府即防備華人、又蔑視西洋的態度,使得中國喪失了追趕世界潮流的機會。

    專制統治的大清,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難以投向世界變革的懷抱。是故,這樣的清代歷史,確實很沉重,很讓人感到悲哀和無奈。

  • 4 # 使用者3587377851364

    畢竟是少數民族執政,大多數漢族被奴化,雖然滿族在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大部份被漢化了,但做為漢族還是對被迫接受滿族統治,心裡總有些疙疙瘩瘩的不舒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D玩艾歐尼亞大號,卻誤闖低端局,對線輕鬆無比,他的賬號沒隱藏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