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物百科知識
-
2 # 來看世界呀
事實的真相是:所有哺乳動物都有與人類似的、控制語言功能的基因,但卻無法產生語言。鳥類學舌也是基因控制,但腦容量太小也不足以形成“語言”。人類語言的形成是個不大不小的奇蹟。聲音是生物交流的一種方式,但卻只有人類發展出了豐富的詞彙來互相交流。科學家們分析了一些症狀表現為語言障礙的遺傳病患者,發現他們都有某個基因的變異,導致語言理解、需要功能控制中樞發育障礙,使他們可能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也可能無法正常說話。受此啟發,科學家們也想弄明白動物們為何沒有進化出語言功能,他們發現,哺乳動物竟然都有這種基因,但是和人類有幾個鹼基對的差別,翻譯出的蛋白物也就有了差別,最終造成他們相應大腦皮層的發育受到限制,所以其它哺乳動物永遠不能學會語言。在鳥類中,有些鳥類具有能夠使它們產生模仿人說話能力的基因,這種基因控制著鳥類大腦負責語言學習的迴路,使某些鳥類能夠發出各種各樣複雜的叫聲,並且這種基因在29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受限於大腦複雜程度,鳥類的這種基因沒能讓它們產生語言能力,而只是豐富了它們叫聲的頻率、音調等,讓它們有了學舌的能力。
-
3 # 蛐蛐兒
首先,哺乳動物的聽力非常發達,聲音通訊是非常發達的,很多哺乳動物的聲音結構非常複雜,而且具有可塑性,一些社群性哺乳動物,例如翼手目(蝙蝠)、長鼻目(象)、食肉目(例如狼)、靈長目(各種猿猴)等,甚至能用聲音識別出個體,甚至存在方言。日本獼猴的聲音訊號系統中存在一系列基本語音,基本語音之間還有中間語音,非常複雜,內涵豐富,實際上已經是一套“語言”了。很多哺乳動物還能發出和接收超聲波和次聲波,它們的發聲頻率範圍遠高於人類。不過哺乳動物都是用聲帶發生,人類能發出極為豐富的聲音和非常複雜的語義,還有賴於高度發達的大腦、靈活的舌頭以及齒、顎等結構,在這些方面,其他哺乳動物還是有欠缺的。因此,人類複雜的語言對於它們來說,就是模仿也是有困難的。
鳥類的發聲器官與哺乳動物並不一樣。鳥類依賴鳴管發聲,大部分鳥的鳴管是氣管叉鳴管,是左右分叉的。鳴管分叉的地方,內外兩側的管壁均變薄,可以隨著氣流震動而發聲,叫做鳴膜,有的善於鳴叫的鳥,還有一個半月膜可以發聲。鳴管外有一系列特殊的肌肉,可以調節鳴管口徑、曲率、張力等等,使鳥類可以發出極為多樣的聲音,鳴管左右側的鳴肌分屬不同神經支配,可以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非常精巧,這就給模仿人聲提供了生理的支援。
一些鳥類天生就有模仿其他聲音的能力,這種能力叫做效鳴,在自然環境中,效鳴可以幫助鳥類欺騙對手或獵物,使自己求偶的歌聲更具魅力等等。一些鳴禽,例如琴鳥,伯勞、某些鴉科鳥,某些種椋鳥,以及某些鸚鵡、蜂鳥等均有這個能力。對於擅長效鳴的鳥類來說,人聲不過是另一個模仿物件,基於它們強大的生理基礎,因此“學舌”就是個簡單的事情了。不過它們只是模仿而已,而不能真正理解人類語言的含義的。
回覆列表
這是因為,在世界上只有鳥類和人類在閒著沒事兒乾的時候會聊天兒。
在哺乳動物中,喜歡聊天的動物真是挺少的。
比如說貓科動物吧:貓科動物最大的愛好就是睡覺。以獅子為例,這種喜歡群居的動物,它們大部分時間裡,就是在一個Sunny明媚的早上,呆在高大的樹蔭下美美的睡上一覺。在Sunny的照射下,在微風的吹拂下,感受著寧靜而美好的一天。
一頭獅子一天可能要睡上十幾個小時。由於它們是非洲地區最強大的動物,所以也沒有人去打擾。
到了傍晚,天氣轉涼的時候,這些獅子才睜開眼睛,伸個懶腰,然後活動活動身體,準備去找些吃的填飽肚子。
雄獅吃完飯之後,可能會去巡視一下自己的領地。而雌獅,會進行一些打鬧,鍛鍊一下自己的獵殺技巧,或者照顧一下年幼的小獅子。
所以,它們是一群沉默寡言的動物,在語言交流上是極少的。
而那些喜歡獨居的貓科動物,在這方面就更少了。以老虎為例,除了繁殖季節。它們很少能看見同類。即便同類,出現在自己的領地內,也會毫不猶豫的打起來。在老虎眼裡,能動手決不吵吵。
對於食草動物來講雖然它們平時多以群居的方式生活,但食草動物的飲食特殊性,讓它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食,甚至連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比如說長頸鹿,每天的睡覺時間甚至低到了半個小時,導致在上個世紀之前人們以為長頸鹿是不睡覺的!
所以,也難以難處足夠的時間來聊天兒。
但是鳥類卻不一樣了。鳥類吃的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肉食產品,比方說小昆蟲、小動物、腐肉等。即便是吃的植物類食品,也是以乾果、種子為主。這些富含著高能量和高蛋白的食品,讓鳥類不需要花過多時間就可以補充足夠的能量。剩下的時間它們就會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嘰嘰喳喳的來聊八卦。
所以,就鍛煉出了極其靈敏的舌頭。這就給它們,學習其他種族的話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