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傳寶翡翠
-
2 # 五十黃
如果在十幾年前,一般的古籍收藏者不大會在意石印古籍。斗轉星移,當下的古籍文獻拍賣會上,石印本悄然登場且份額不斷增加,價格也在不斷攀升,不過石印本種類雜,數量多,不同的石印本收藏價值差距懸殊,需要仔細加以斟酌。
適合大眾收藏,宜從史料價值著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印本也漸成“古”籍。清末距今已過百年,國家修訂的《文物出境稽核標準》,將“一律嚴禁出境”的文物年限由1795年(乾隆六十年)下調至1911年。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石印本。
石印術,這種先進的印刷技術,由於誕生的特殊年代,反映了清末民初那個時代的社會現狀,它們的史料價值也不容忽視,這是石印本收藏和增值的閃光點。
雖然石印本的存量較多,其藝術價值跟木刻本也不可比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珍稀古籍散佚後,石印本也成了不錯的選擇。
一些著名的藏書家也收藏石印本。著名明清史專家、版本目錄學家和藏書家謝國楨先生在《江浙訪書記》中就說,他以明崇禎刻張溥《七錄齋集》六卷本換到1925年上海文瑞樓的石印本《吳友如畫寶》13集26冊。這套書描繪當時的市井風情和眾生相,魯迅先生也曾稱讚過,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資料性。
選藏宜成系列,升值空間更大
目前,石印本是拍賣會上價格比較低的種類,而且贗品較少,正是古籍收藏愛好者入門的首選,也是收藏的好時機。但石印本種類龐雜,數量極多,哪些石印本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呢?藏家們應關注那些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早期本子和有學術、史料價值的文獻。
近代著名藏書家趙元方在書目清單中,會在石印的書後有的註上“好石印”,如《三國演義》、《水滸》、《聊齋》、《西遊》,有的則無注。這說明石印本有好壞之分,收藏者應注意。
石印本的收藏,首先應關注那些由著名書局印製的品相好、版面清晰,有學術、史料價值的文獻,如點石齋、墨海書館、掃葉山房、上海書局等。這些書局規模大,聲譽好,在選本、校勘上都下過工夫,錯漏少,質量好,出的書。
以清光緒31年內府印的石印本《欽定書經圖說》為例,其版式闊大,印刷精美,很受追捧。十幾年來幾乎每年都能在拍場上見到它的蹤影,起初底價基本都標在0.8萬至1.2萬元,成交價從未超過2萬元。2007年,上海國拍春拍中,3萬元起拍,8.25萬元成交。 2011年北京卓德春拍,以27.6萬成交。
其次,可選擇以著名宋元善本、明清版畫為底本影印的石印本。這些書底本往往稀見,甚至已經散失,作為它們原貌的翻版,藝術價值是一般版本所不能代替的。
再者可選擇清末民初名人的日記、書信、遊記、文稿類石印本。這些書出自同時代之名人,都屬“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範疇,具有“名家原版本”價值。也可選擇那些印數又不多史料價值較高的石印本。
另外,像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幾類印刷品也比較值得收藏。這方面的石印本有畫報類,如《點石齋畫報》、《神州畫報》、《輿論時事報圖畫》、《申報圖畫》等。小說、版畫類,如同文書局的《爾雅圖》,《耕織圖》、《佩文齋書畫譜》、《茜窗小品》等。特別注重一些特殊石印的古籍,如多色印刷等。地圖類,如光緒二十二年(1896)的《江西全省輿圖》。報紙類,當時石印了大量的報紙,如《時務報》、《經世報》、《實學報》、《蒙學報》、《格致新聞》、《工商學報》。這些報紙、畫報、雜誌,就是當時的文獻資料,人們很少可能有意識地完整保留。如儲存至今,非常珍貴,現在市場上也難見成規模的。
收藏時要做個有心人,像這些具有史料性質的石印本,如果一件件是獨立的散本,可能價格不是很高,但如果能形成系列專題收藏,升值空間就不可估量了。
綜上所述,石印本收藏特點:
——總體價格尚偏低,贗品較少,適合入門
——反映清末民初的社會現狀
——按門類成系列的收藏,升值空間大
回覆列表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種方法,是德國A。遜納菲爾德(1771~1834)於1798年發明的。它是根據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創制的,其基本程式是:先將文稿平鋪在石版上,上面塗上脂肪性的藥墨,使原稿在石版上顯印出來,然後塗上含酸性的膠液,使字畫以外的石質略為酸化再開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無色,未酸化的部分不滲水著墨而顯色,這樣便將字畫按原樣印在空白紙頁上。
清末到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出現的大小石印書局多達百餘家,石印印書局以上海為中心遍佈全國。但20世紀30年代以後,石印的地位逐步被更為完善的鉛印所取代。
目前來說,石印本價值較低,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石印本根本就沒有價值,但從收藏角度來說,一些精印古籍(選用著名底本精刊精製)或石印本的原手稿,都還是會有較大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