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雜家花果山

    雖然沒有讀過這本書,但是搜尋了一下,按價格來說,買來閱讀還是可以接受的,從內容上說,可以作為研究歷史的輔佐書籍,畢竟不能當作真是來讀,單純以讀小說的心態來讀可能會比較有趣,畢竟800多個人物,那麼多的故事延伸,應該是一部可讀性很高的作品!感覺回答完這個問題,我自己都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有時間我會讀這部作品的!

  • 2 # 西一安鮮

    此書是以北宋宮廷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分別從士農工商不同行業人物為入口,描述宋代社會百態的一部多人物懸疑推理小說。

    作者冶文彪在陪母親外出遊玩路徑開封時,被書畫攤上一幅一比一絹本的《清明上河圖》複製品深深吸引,面對畫中無數的人與物,冶文彪才思泉湧隨即決定給畫中的人物賦予故事將他們活生生得寫出來,這一寫就是整整十年。

    寫作的過程也是作者對於宋朝重新認識和學習的過程。在筆者看來,中國歷史上有過兩個偉大的平等時代,一個是戰國,另一個就是宋代。宋代商業勃興科舉制真正擴充套件到平民百姓,布衣卿相成為主流,各抒己見,不因言治罪。

    而這一平等在畫作《清明上河圖》中也有體現。圖中人物近千,卻沒有哪個是中心或主角,更沒有傳統繪畫中高低貴賤的區別對待。對每一個人物,張擇端都一視同仁、用心描繪,真正實現了眾生平等。這種大胸懷,幾乎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孤例。

    出於此,作者在此書中同樣採用了平等視角,沒有絕對主角,對每一個出現的人物幾乎都交代了背景故事,每個人物都能單獨串起故事主線,至於哪個人物被寫生哪個人物又被寫亡,看似沒有邏輯可循,但讀完全篇又會覺得合理周到。

    此書總共五冊,區別於其他歷史長篇小說的越寫到最後越味同嚼蠟,個人認為此書越寫故事越彩,尤其是第四部獲得了眾多閱讀此書書友的一致認可。

    同時我也能想到某些資深書評人對於此書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抨擊。這裡我想告訴普通讀者,不要受那些評語的影響。我們與那些人看待一本書的視角不同,他們從開始閱讀那一刻起就是帶著挑剔和找毛病的心態,自然會點評出這本書中的不足之處。試問滾滾歷史長河,哪個人、哪本書挑不出毛病來。

    心理學來分析這就叫“初因效應”,起初的內心是偏是正,就決定了其之後的道路是偏是正。在這裡,我感謝作者奮筆十年帶給讀者的這部長篇小說,透過你的描寫讓我對宋代又有了不同的認知和思考,這就已足夠。

    五冊中最後一部作者寫的極為盡興,將自己多人物的寫法夙願在這一部中充分體驗。雖然在閱讀時體驗較差,但最終也算給如此多人物的故事做了一個算是合理的結尾,同時也對前四部中解而為解的謎團給了交代。喜歡懸疑推理小說的朋友推薦此書

  • 3 # 愛讀書的嘉莉妹妹

    有文化真可怕

    冶文彪老師的《清明上河圖密碼5》,全書500多頁,我斷斷續續用了兩週的時間才看完,中間差點就想放棄了,唉,只怪自己沒有那麼高深的文化積澱,完全欣賞不來這部小說。

    多年前偶遊開封的經歷,讓冶文彪老師沉迷於《清明上河圖》,並立誓圍繞此圖創作小說史上最龐大的推理佈局。五年的時間,幾乎是一年一部,據說《清明上河圖密碼6》也快出來了,那些期待大結局的粉絲們,泥萌的福利來了~

    這本小說,你以為只是弄死熊孩子的故事,但其實人家是採用了易經六十四卦體系,陰陽兩面、八大層級、六十四個主體,一環套一環,案中還有案,就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我並沒有看過前面的密碼1、2、3、4,直接從密碼5開始看起,雖然豆瓣簡介上說並不影響閱讀體驗,各個故事是獨立而又精彩。但我想說,確實是有影響的,如果我讀過《清明上河圖密碼1》,那麼我就會知道這本書並不是我的菜,也就不會讀《清明上河圖密碼5》了。

    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人物出場得有些多,各個故事有點短,只記住了王小槐和他的栗子,別的人物都沒記住。而且尤其是到中間部分,每個故事跟每個故事的套路是一致的,讀下來就有些視覺疲勞,差點就要放棄這本書了。而且感覺作者是為了對應64卦,而硬湊的64個人物,媽呀呀,密密麻麻全是人物,如走馬觀花,誰也記不住。只記住了王小槐,那個熊孩子,惹出了許多事端,經常拿著彈弓用栗子射人,不管是自家宗族還是路人。

    所以,人人以殺王小槐為己任,但在實施殺人計劃的同時,也暴露了市井百態,人性的善惡。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有自己的打算,或是無奈,或是貪婪,或是困窘,或是不如意。

    我在豆瓣書評上一路看下來,其實這個人看完的感受跟我是類似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21451/ 。

    但,還有一個人的書評讓人歎為觀止,針對眾多讀者的槽點一個點一個點的分析,可能你看完這篇書評,這本書能徹底地理解透徹: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449626/。

    還有幸圍觀了一場關於這本書的精彩辯論,讓我忍不住感嘆:有文化真可怕。

    我寫的這些內容,也暴露了自己的才疏學淺和知識欠缺,可能成為這本書的讀者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內涵的。而我,顯然沒有達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探測地下和探測太空到底哪個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