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鬼影147951010

    明朝時期,北韓與日本的人口規模相似,但是北韓卻打不過日本,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

    <一>,國家意願訴求不同:

    1,日本地處地震活躍帶,颱風丶地震丶水旱災害太過頻繁,有時候多年的努力,在一夜之間毀於一旦。因此島民們對相對安穩的大陸,有著強烈的嚮往。

    2,北韓半島雖然三面環海,但是北韓實際上是大陸型國家,地質構造較為穩固,自然災害也遠少於日本。國家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因而北韓人不怎麼嚮往外國,也就沒有日本人那樣強烈的擴張欲。

    相較而言,北韓的戰爭欲,遠不如日本,因而北韓的戰鬥意志也不如日本,戰鬥力也就要差很多。

    <二>,戰爭能力與戰爭實力的差異。

    1,明朝時期的北韓是太平國度,二百年多年沒打仗,軍隊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武器裝備也沒經過實戰檢驗,國內防禦也做得不好。而且由於日本長期處於諸侯混戰狀況,北韓還不太看得上日本人,對於日本軍力也十分輕視。

    2,明朝時期,日本將軍豐臣秀吉,崛起於困境之中,他通過權謀丶戰爭,大致統一了日本。因此:

    ①豐臣秀吉將軍的實戰經驗、戰爭指揮能力十分傑出。北韓方面無人能與之相比。

    ②日本長期處於混戰狀況,日軍的戰力優於北韓軍。

    3,日朝兩國的人口、經濟規模相近,也就是說日朝兩國的戰爭實力相近。

    綜上所述,明朝時期,日朝兩國戰爭實力相當,北韓的戰爭能力遠不如日本,北韓的戰爭意願、戰鬥毅志也遠不如日本,所以北韓打不過日本。

    從明朝的亞太時局來看,這場戰爭與明朝失德不無關係。倘若明朝內政處置得當,就不會出現民眾暴動,也不會出現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對抗朝廷的問題。如果明朝繁盛太平,日本將軍豐臣秀吉,絕對不敢起野心攻打北韓。

    以古鑑今,可以看出中國是東方的定海神針,中國衰則亞太動亂,中國強大興盛,則亞太和平繁榮。

    國人應該發奮圖強,努力奮鬥。一個強大的中國不僅會造福我們自己,也會造福亞太地區,也會造福全世界!

  • 2 # 漂亮獅城

    小編知不知道什麼叫國力和戰力?人口差不多的兩個國家,他們的國力和戰力是不是也差不多?

    就拿現代來說,日本和俄羅斯的人口也相差不大,這兩個國家的國力和戰力是不是一樣的?可以說相差巨大!就衝俄羅斯的白楊洲際導彈,撒旦型核彈和世上最靜音的核潛艇,日本已經比俄羅斯差遠了!更何況日本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還有富士火山,很多核電站和馬里亞納大海溝!俄羅斯幅員遼闊,面積龐大,尚武殘暴,擁有規模最大的核彈頭數量和發射載具!一旦打仗,日本只會死的像狗!

    萬曆北韓之戰是一回事!人口差不多的北韓和日本兩國,國力,軍力和戰力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日本像狼,北韓像羊!就算這兩隻動物個頭差不多大,被殺死的也是羊!

    希望小編不要簡單的比人數,那是門外漢的行為,聰明人只會比國力和戰力!打仗又不是兩國人拿刀劍互砍,打仗要看兩軍真正的戰力!

  • 3 # 憨逗與殭屍

    日本與北韓為何在軍事上會有這麼的差別,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日本火藥武器先進,北韓不是其對手

    在16世紀末,日本的火藥武器相當先進。在日本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火繩槍”,到16世紀80年代,火槍手在最強大的日本軍隊中已佔有三分之一。不在是傳統的長矛兵、弓箭手等兵種。

    豐臣秀吉侵略北韓戰爭開始後,日本士兵所向披靡,就是先進武器帶來的加成。北韓宰相柳成龍悲嘆:“我們的士兵與他們列陣對壘,我們的弓箭不達敵陣,敵方銃彈卻落如雨注。”這種武器上的天壤之別,在雙方軍隊人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可以從我們國家的兩次鴉片戰爭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武器在戰場上對於勝負的加成有多大。無論是英國還是後來的英法聯軍,參戰的人數都不到清軍的十分之一,但是清軍的騎兵就是無法靠近敵人,遑論殺敵?

    (二)日本士兵訓練有素

    侵略北韓的日本士兵訓練有素。豐臣秀吉侵略北韓之前,在日本國內經過了一系列的戰爭,擊敗了各種各樣的敵人,士兵們久經沙場。能夠更好的適應戰場,能夠死戰。

    (三)北韓太平太久,士兵疏於訓練

    1392年,北韓李成桂建立李氏北韓後,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北韓步入了健康的發展軌道。國家兩百年間,基本無戰事。連倭寇騷擾的現象都變少了,要知道,在李成桂之前的高麗王朝時,倭寇每年都會騷擾北韓沿海地區。因此,常年的太平無事,軍隊久疏戰陣,沒有經過實戰演習的士兵們,初上戰場,完全不適應。

    一邊是訓練有素的日本士兵,且握有先進的武器;一邊是久疏戰陣,還持有傳統武器作戰的北韓士兵。因此,在戰爭開始階段,北韓的兩個首都相繼淪陷。

    為何要依賴於明軍的援助呢?

    (一)明朝是宗主國

    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北韓後,馬上派遣使者請求明朝的冊封。並且希望明朝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北韓”和“和寧”這兩個國號中,選擇一個作為李氏北韓的國號。最終朱元璋選擇了“北韓”。

    因此,北韓一直是明朝的藩屬國,是明朝冊封的國家。國家遇有侵略戰事,必須第一時間嚮明朝彙報,明朝也有義務出兵相助北韓。

    (二)明朝的戰鬥力強

    明朝的戰鬥力要強於日本。前面已經說過,在16世紀末,日本軍隊中已經開始使用火藥武器,而明朝早就已經開始使用火繩槍。加之,明朝立國兩百年來,一直都在東南沿海和倭寇進行戰爭,無論是軍隊還是武器,一直在更新換代。所以,能夠相助北韓,能夠擊敗日本人。

  • 4 # 德全不畏

    謝悟空邀!

    這場戰爭是在北韓打的,但北韓卻不是主角,主角是日本和明朝。雖然北韓在戰爭中受損嚴重,但是日軍從來沒有把北韓軍隊當作主要對手,因為北韓軍隊實在是太弱了。

    日本從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一直處於軍閥混戰之中。直到1590年,豐臣秀吉消滅消滅日本東北的各大名,才基本上完成了統一。日本這場混戰足足打了123年,堪稱“百年大戰。”

    (由於日本對北韓的戰爭是豐臣秀吉發動的,所以此處不可避免的要說一下豐臣秀吉。)豐臣秀吉能白手起家,成為國家領袖,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的。

    豐臣秀吉生於1537年,父親是織田信長的一個親兵。由於有父親的俸米養家,豐臣秀吉小時候還能有一口飯吃。

    豐臣秀吉7歲時,父親戰死沙場,家裡沒了俸米的供給,很快就斷了糧。為餬口,母親帶著豐臣秀吉和妹妹改嫁給別人。繼父對豐臣秀吉的態度十分惡劣,非打即罵。本就身材矮小的豐臣秀吉由於營養不良,更顯瘦弱,長得象個猴子,被同鄉的人叫作“猴子”。

    豐臣秀吉不堪繼父的虐待,憤而離家出走,做了浪人。在漫長的浪人生涯中,豐臣秀吉做過販賣針線的生意,給人做過俑工、家臣。

    1554年,17歲的豐臣秀吉回到家鄉,投靠織田信長,憑著過人的才智,在織田信長的集團中南征北戰並逐漸展露頭角,後來成為織田信長手下的諸侯之一。

    1588年,統一日本的內戰進入尾聲。為了即將來臨的和平,豐臣秀吉釋出“刀狩令”,以鐵腕堅決的收繳民間私藏的武器,把刀、弓箭、火槍等武器全部收繳。豐臣秀吉一副要和平過日子的面孔,騙過了不少人。

    在所有日本人以為戰爭要遠去的時候,豐臣秀吉發動了對北韓和明朝的戰爭。久經沙場的豐臣秀吉進行了嚴密且充分的戰前準備。

    1591年1月釋出水軍徵召令:臨海各大名,每10萬石至少準備大船2艘,每百戶出水手10人。秀吉本部所用船隻,各國大名每10萬石出大船3艘,中船5艘。所需的艦船費用由豐臣秀吉撥付。水手每人給予2倍的俸米,家屬也給予俸米照顧。

    1591年3月,豐臣秀吉發陸軍軍徵召令。

    1591年6月豐臣秀吉派使者宗義智攜帶國書出使北韓:

    北韓見到日本的使者立馬就慌了。北韓已經承平200多年了,唯一的一次打仗是在成化年間協助明軍對建州女真犁廷掃穴,打順風仗。並且,北韓朝堂腐朽無能且黨爭劇烈,互相推諉,備戰消極。

    1592年三月,日軍按照計劃集結完畢,豐臣秀吉共調動30.6萬人參戰。渡海作戰部隊約15萬人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下轄水軍和九個陸軍軍團:

    第一軍,小西行長的1.8萬人;第二軍,加滕清正的2.2萬人;第三軍,黑田長政的1.2萬人;第四軍,島津義弘的1.45萬人;第五軍,福島正則的2.5 萬人;第六軍,小早川隆景的1.5萬人;第七軍,毛利輝元的3萬人;第八軍,宇喜多秀家的1.1萬人;第九軍,羽柴秀勝的1.1萬人。

    水軍近9千人由久鬼嘉隆指揮。另外,豐臣秀吉還讓德川家康等人準備了10.5萬人的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

    戰略戰術上,採取了德川家康的戰術。德川家康基於日本國小力微的國情,以及後續的對明朝作戰計劃。認為日軍無力與明朝拼消耗,必須儘快結束對朝戰爭才行。提出水陸並進,速戰速決的戰術。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日軍在1592年4月14日正式開戰。

    相比北韓,日軍有很大優勢。1,日本這個民族本就紀律性強,執行力強。2,日軍將是悍將,兵是老兵,作戰經驗豐富。3,日本在長期內戰中,吸收了西方的新式火器,形成了新的戰術;日軍配備了大量質地優良的火槍,以火槍和倭刀為主。

    而北韓方面:1,武器仍停留在冷兵器時代,以弓箭刀劍為主。2,由於承平已久,軍隊疏於戰備,戰力低下。3,由於朝堂上組織不得力,準備極為不充分。

    事實上日軍的進攻極為迅猛,簡直就是雷公打豆腐,完全可以用所向披靡來形容。小西行長的第一軍登陸後,對戰北韓迎戰的8000多人。武器落後、紀律渙散的北韓人一觸即潰。

    接下來,小西行長又擊潰另一支北韓軍,直逼漢城。1591年5月8日,北韓王室棄城奔平壤而去,日軍的第一軍、第二、三軍緊緊的尾隨追擊,北韓王室又棄城而走,平壤淪陷。

    日軍在2個月內,連克漢城、平壤,自信心爆棚的豐臣秀吉就與眾人商議要遷都北京。豐臣秀吉把明朝的北京一帶劃分為10個“國”,分給有功的將領,甚至連委派到北韓和明朝的最高長官都分配好了。

    明朝出兵:

    僅一個月北韓就“八道皆失”,北韓朝堂惶惶不安,以內附為條件,敦促明朝援軍早日到來。1591年6月15日,第一批明軍(遼東邊防軍)2348人、馬2622匹抵達北韓。

    7月17日,明軍奔襲平壤。由於大雨的緣故,明軍火炮無法使用。日軍和投降的北韓軍聯合,日軍用火銃、北韓軍用弓箭,給明軍造成了很大的人員傷亡。明軍只好後撤,與後續的明軍匯合,首戰宣告失敗。

    9月,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為借道進攻海西女真,主動提出要帥軍入朝被拒絕。

    1592年末,明軍48005人、馬26700匹,包括戚家軍、遼東鐵騎等精銳之師集結完畢。

    1月8日,明軍數百門佛郎機炮齊鳴,平壤戰役正式開始。明軍炮火猛烈,完全壓制了日軍的火銃。明軍集中火力,逐個攻佔日軍的陣地,小野行長勢窮時帥軍突圍,卻被李如鬆打了伏擊,損失慘重。此役,明軍以近800人的代價,殲日軍近萬人。

    平壤戰役後,李如鬆追到碧蹄館,與以逸待勞的日軍優勢力爆發激烈的碧蹄館之戰。

    日軍兵力佔優,又早有預謀。可是明軍的戰力過於強悍,給日軍以很大的殺傷。碧蹄館之戰,明軍和日軍都損失慘重,李如鬆放棄了對日軍的進攻。

    3月初,李如鬆焚燬日軍的糧草,迫使日軍撤出漢城。5月,5000川軍精銳抵達戰場。

    日軍見明軍日益強大,遂退至釜山。從此,日軍的活動範圍被侷限在狹小的區域,失去了陸地上的戰場主動權。

    北韓水師在名將李舜臣指揮下,取得一連串的勝利,為北韓人撈回了一些顏面。可是,李舜臣拿日本水軍主力無可奈何,沒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戰爭進入了僵局,雙方息兵議和,實現了短期的罷兵。

    然而不久後,日本第二次入侵北韓,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出兵,發動第二次侵朝戰爭。

    1597年2月,明朝再次派出援軍入朝。

    6月,先於明軍集結完畢的日軍大舉反攻。先後攻佔泗川、南海、光州,大舉進攻南原。南原若被攻破,明朝本土的天津、登州等地會受到日軍的直接威脅。

    鎮守南原的明軍3000將士和北韓軍隊奮勇抵抗,最後因寡不敵眾而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只有少部分突圍而出。

    9月,為拖住日軍,阻其北上,副總兵解生等人帥約2600人在稷山阻擊日軍。聞訊而來的黑山所帥領的第三軍,用優勢兵力猛攻明軍陣地,被打得大敗。第二天,明軍後續部隊趕到,與先頭部隊合力打敗了黑田所部。由於明軍強悍的野戰能力,日軍死傷慘重。

    據北韓史書記載:明軍“連放大炮,万旗齊顫……馳突亂砍,賊屍遍野,一日六合,賊逝披靡。”由此可見,明軍的火器之盛和士卒的英勇善戰。

    儘管後來,日軍的毛利秀元部趕到並戰領了稷山。但是,日軍對明軍的野戰能力感到恐懼而不敢追擊,失去了進攻漢城的機會。

    1597年9月,明軍在包圍並重創毛利秀元所部後,揮軍蔚山,圍攻加藤清正。明軍即將勝利時,楊鎬為把自己所部換上去攻城以爭功,貽誤了進攻的時間,為日軍後援及時趕到提供了條件。日軍援軍感到後,楊鎬畏敵而逃,使得明軍蔚山首戰失敗。

    1598年1月,明軍二戰蔚山。與日軍打到白熱化時,又是楊鎬臨陣脫逃,一口逃到了漢城,導致明軍再次失敗。楊鎬於6月被朝廷罷了職。

    陸地上激戰不止,海面上水軍也在激戰。第二次侵略北韓時,豐臣秀吉決定先幹掉北韓水軍,徹底打掉北韓人的底氣。日本人實行反間計,北韓朝堂內部罷黜了李舜臣。然後,日本水軍在漆川樑幾乎全殲了北韓水軍,北韓只有幾艘船逃出生天。

    北韓朝堂無奈,再次啟用李舜臣。可是,李舜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水軍部隊,李舜臣也打不了仗。

    好在明軍見到北韓水軍的慘狀,及時派明朝水軍前來做戰。至此,明朝在水、陸兩個戰場,都成為抗日的主力。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密令從北韓撤軍。日軍過半的兵力先行回國後,明軍於9月再次圍攻加藤清正,卻被加藤清正逃脫了。

    10月,明軍董一元部3萬餘人,圍攻泗水城的島津義弘所部7000餘人,明軍因為大炮炸膛引起火藥庫爆炸引起混亂。日軍乘機進攻,明軍的進攻失敗。

    11月,日軍內部關於豐臣秀吉的死訊傳播開來,日軍無心戀戰,決定撤退。北韓人和明軍都不願放日軍活著離開,大軍於陸路追擊的同時,水軍鄧子龍和李舜臣聯合在露樑海域截擊日軍的海上援軍。

    戰況異常激烈,日軍為活著回家而拼死作戰。明軍和李舜臣部奮勇向前,在激戰中,鄧子龍和李舜臣壯烈犧牲。

    12月,日軍餘部基本全部撤離北韓,壬辰倭亂宣告結束。

    回顧整個過程,北韓軍隊表現很差勁,能拿出手的,也只有李舜臣的水軍了。而李舜臣,也沒能把日本水軍怎麼樣。

    關於此戰,當時北韓人是有自知之明的,這一點是現在的北韓人不能企及的。

  • 5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萬曆年間北韓被日本打得潰不成軍,主要是因為在軍事實力和戰略決策兩方面都完全混亂低階。

    題主認為北韓經濟和人口都不比日本差多少,所以應該在軍事上能抵擋日本,這是完全錯誤的。就兩國戰爭而言,經濟和人口固然是重要的軍備資源,但這些資源如果不能轉化為戰場上的實力,那就對戰爭沒什麼好處。在經濟和人口沒有拉開檔次差距的前提下,決定戰爭勝敗的是雙方的軍事機制,包括誰的裝備和訓練更精良,誰的士兵鬥志更高,誰的前線指揮機關和戰略決策者犯的錯誤少。而這些方面,北韓都被日本完全碾壓。

    先看看日本的情況。萬曆侵朝之前,日本經歷的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彼此混戰。儘管被一些國內網民嘲笑為“村長打群架”,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戰爭確實讓日本整個國民的軍事素養和軍事機制得到了持久的鍛鍊。

    戰略決策層上,日本執政的豐臣秀吉本身是出身貧寒,而在征戰中通過軍功脫穎而出的大牛人,手下也擁有諸多大浪淘沙出來的名將良謀;

    裝備和訓練上,戰亂促進軍備提升,日本武士不但擁有鋒利的倭刀,而且鐵炮(火器)也得到普及,成為豐臣秀吉舊主織田信長的戰場大殺器。

    鬥志上,日本全國軍隊不下三十萬,侵入北韓的兵力達二十萬之眾,從將領到基層士兵紛紛希望通過侵略來獲取功名利祿。

    別說北韓,就連明朝,先前也在區區倭寇的擾悉中苦不堪言,甚至出現數萬明軍被幾十個日本武士如入無人之境的尷尬場面。

    而北韓呢?就算經濟、人口和日本相當,但過去的百餘年,他們恰好大都處在和平狀態。偶爾來個王室內部的爭奪,也是短期政變為主。

    裝備上,北韓軍隊還是以冷兵器肉搏為主,比日本人幾乎有了代差。

    更嚴重的是,日本入侵前幾十年,北韓正陷入持久的內鬥:後宮是妃嬪爭寵,外戚奪權;朝廷上則是黨爭不斷。北韓的政黨鬥爭,基本達到了世界封建社會的最高峰。

    最早開始鬥爭的是東人黨和西人黨。雙方在1575年,以“乙亥黨論”揭開鬥爭序幕。兩黨相互抗衡,相持不下,在各項政務上互相牽制,互相拆臺。北韓朝廷原本就不很高的行政效率,進一步遭到削弱。

    從此以後,北韓政壇黨派紛擾,一個黨派失勢了,就蟄伏几年等候東山再起;得勢了,就立馬再度內部分裂,跟病毒傳播似地。

    在今後的許多年裡,東人黨分裂為南人派和北人派,北人黨又分裂為大北派和小北派。小北派又分裂成清小北和濁小北,大北派又分裂成骨北派、肉北派和中北派。南人派則分裂為清南派和濁南派。西人黨又分裂為老論派和少論派。

    這裡,咱們只舉一個例子:

    1589年,北韓國王宣祖派出黃允吉、金誠一兩位大臣應邀訪問日本。這兩位大臣,黃允吉是西人黨,金誠一是東人黨。

    兩位使者到了日本後,先是被軟禁了半年。等見到豐臣秀吉後,對方態度極為傲慢,稍說了幾句,便起身離去。使者接下來又被軟禁了一年多,直到1591年才得以回國。

    回國之後,西人黨黃允吉趕緊上報朝廷,說豐臣秀吉此舉定然是要準備攻打我們,必須趕緊做好戰備!那豐臣秀吉目光銳利,看上去很有膽略,絕對不可輕視!

    東人黨的金誠一根據“凡是敵人贊成的,我們就要反對”的原則,針鋒相對的說:“黃允吉一派胡言,妖言惑眾!那豐臣秀吉鼠目寸光,根本不可能對中國造成威脅!”

    兩個使者就這樣在朝廷上展開了黨爭,雙方的黨派也按慣例投入戰鬥。由於當時朝廷上是東人黨得勢,主政的東人黨老大李山海、柳成龍就拍板:“咱們東人黨的金誠一說的對,日本鬼子不會來侵略我們的!”

    於是,北韓國就沒有對日本入侵做任何準備工作。

    1592年(農曆壬辰年),日軍攻來了。陸軍包括9個軍團158700人,海軍擁有700艘艦船和9200名水兵。此外還有十餘萬預備隊。

    相對而言,北韓的軍隊雖然從編制數量上也有轟轟烈烈的六位數,但大都分散駐防各地,而且多數早已腐朽。機動主力不過數萬人,與鋪天蓋地而來的日軍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而且,日軍是戰國多年廝殺中磨練出來的精銳,還裝備了仿西式的火槍(鐵炮)。從作戰經驗,訓練,裝備,意志力,北韓都沒法比。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隊日寇,北韓王朝拿出了最後的王牌:大將申砬的率領的八千鐵騎。這支精兵面對步兵為主的日軍,確實有一定優勢,即使鐵炮也未必能壓制住。然而申砬在忠州遭遇了日軍中足智多謀的小西行長。4月27日,小西行長擺了個“火牛陣”,直接就讓申砬的騎兵全軍潰散。北韓唯一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就這麼沒了。

    接下來,日軍繼續一路猛進,北韓軍一路狂奔。慣於內鬥和搜刮民財的官員望風而逃,把一座座城池丟給敵人。

    而且就在這個過程中,東人黨和西人黨還在不停的掐架。

    4月30日,日軍突破鳥嶺,漢城已無險可守。宣祖倉皇北逃。

    5月2日,日軍攻佔漢城,5月27日,攻克開城,6月15日,攻克平壤。兩位王子和許多大臣都被俘虜,宣祖帶著一小撮隨從,龜縮在中朝邊境的義州。北韓全國八個道,已經被日軍佔領了七個,僅剩西北平安道和南部沿海部分地區尚未淪陷。

    最讓人無語的是,都到了亡國滅種的階段,北韓大臣們還不肯停止黨爭。

    比如在面對日寇時唯一能打的水軍司令李舜臣,他之所以能帶兵,是因為當時執政的東人黨首領柳成龍,與李舜臣是從小玩到大的夥伴。而在第一波打退日軍後,因為西人黨得勢,功勳卓著的李舜臣竟然被關進了監獄,他一手創立的精銳水師也被剝奪葬送了。

    這樣的一個糊塗混蛋的朝廷,就算有再多的人口,再多的經濟,又怎麼能打勝仗呢?

  • 6 # 小高255799707

    北韓族的歷史定論是尚武但不善戰,有各種理由,但這幾點是基本符合大家看法的。

    從地理位置來看,北韓族生活在東亞高寒緯度的半島地區,自然農業落後,海域洋流惡劣,一年有過半冷得發抖,海面長期浪高一點五米。根本沒有過多的資源儲備來培養軍事實力,更談不上發展軍事工業,不善戰是必然的。

    從地緣政治來看,北韓族一直就萎縮在華夏民族的武力保護傘內,如果沒有外部勢力的支援,走出半島的可能性很小。消極情緒慣性形成後也就不再有其它想法了,自然不會善戰。

    日本大和民族和北韓族處境差不多呢,為什麼大和民族就善戰呢?

    對,人的因素是最關鍵的。人所以成為高等級而區別與動物是因為人類有主觀能動性,人類會根據自己的意志改變環境。大和民族就是這樣,不斷努力吸收各民族的先進技術來提高自己,從而達到整體團結和付出的習慣,走出世界,武力值爆表是有跟有據的。

    北韓族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跟老大哥學的,這種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就一個結果,外敵來了滿街都是內奸,外敵一走就自己人打自己人。團結和犧牲這種最可靠的軍事素養淡然無存。

    華夏民族因為老祖宗給力,在亞洲掙下最好的一塊地盤,而且頂住各種政治伎倆,告誡子孫,無論如何必須保持團結和不畏犧牲的軍事素養,於是才能不斷崛起,立於各民族之林。

  • 7 # 歷史上的人和事

    主要有兩點吧。1、當時北韓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自從李氏當國王后,國內就沒有爆發過什麼戰亂,至於士兵們平時有沒有正常操練、如何操練的不太清楚,但是再怎麼操練也不如實戰提升戰鬥力快吧?而反觀日本,在那幾十年裡,日本小島上到處諸侯林立,天天你打我、我打你,士兵們在不行的戰鬥中,自然能迅速的提高戰鬥力。同時指揮士兵的將領也能通過實戰提升自己的“指揮藝術”,所以當時日本打北韓時,自稱派了八大名將。用名將對付天天混日子的“將熊熊”,北韓肯定會落敗。

    2、武士道應該是從日本有人口時就有了吧((*^▽^*)),雖然島上的人不多,但是有把刀就敢自稱武士,一言不合就和人拼命。這種好於鬥狠的性格,決定了日本人在打仗時敢於衝鋒陷陣,一句話打仗不怕死。相反,北韓士兵一直都有一個“優良傳統”,一打就敗,一敗就跑,一跑就不可收拾。

    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兩國人口基數相差不大,國內生產經濟也差不多,但是北韓就是打不贏日本。

  • 8 # 北極猩觀世界

    其實北韓民族還算尚武,但不善戰,你可以去日本的街頭看一下,整天酗酒鬥毆,滿街橫著走的都是韓裔,但這麼好鬥的民族,組成個軍隊就這麼不堪一擊。有點歐洲義大利人的意思。

    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爭也就隋唐時期的“抗中戰爭”和萬曆年間的“抗日戰爭”,不過前者最後也是被打的奄奄一息,而後者則完全是在明朝宗主的鼎力支援下才勉強打平手。至於李舜臣的鳴樑海戰,也只不過是當時中日海戰中的一個小戰役罷了,中朝聯合水師其實主力是明朝水師,明水師多達1.3萬人,戰船500餘艘,而李舜臣的所謂北韓海軍也就區區十幾艘小船。

    再看看北韓半島地圖,距離中原地區也不太遠,至少到北京的距離比西域的少數民族近的多,回顧中國歷史,各種少數民族先後入主中原,但找遍了中國歷史,也沒有任何關於北韓人建立的中原政權的影子

    同樣作為北亞戰鬥民族的女真和蒙古多次建立中原王朝,蒙古族還差點統一了世界。而北韓總感覺一直龜縮在半島上,該朝拜了朝拜,該納貢了納貢。連日本都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要不是日本有海洋隔絕,日本沒準就成功了,如果把北韓的地理位置給日本,歷史上還真沒準有日本民族統一的中原王朝(當然結果就是56個民族變成57個了)。

    所以,南韓人確實不擅長打仗。雖然全世界都是南韓的,但也就只能算是在夜晚的星空下呆呆地意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臀裙好看還是A型裙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