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鑫美人兒
-
2 # 共享投票
為什麼古代詩人喜歡遊山玩水呢?
其實很好理解,與我們現代的文化娛樂多種多樣不同,古代人業餘遊樂專案很匱乏,而一般有才學的人則喜歡舉行詩會,或是在熱鬧的楚館紅樓,或是於清江雅緻的山水林間。每當詩會舉行,都會有大量的作品問世,而今流傳下來的,也有此類的作品。然而,也有的喜歡隱居世外的詩人們,真正地與自然接觸,心靈受到感染,創作出的詩歌才是真正的可以傳世的佳作。
-
3 # 黑炭頭鴨
古代的人旅遊是真的旅遊,充滿驚奇與回味,不像現在,到處都是人工景點,千篇一律,習慣了暖氣空調房的人哪受得了苦,再就是未開發的野外寫著遊人止步,擋住了大多數人,其實不叫旅遊,叫湊熱鬧而已,一個地方匆匆而過,還要強調吃的好睡得好,人少的對方不去,車不通的地方不去。
古代交通工具不方便,坐轎坐船步行本身是一種旅行,樂在其中,在經歷而不是目的地。古人盡興而為,車船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古人想起一個好友 舟車勞頓幾天,到了好友家卻不進,盡興而已。現在媒體如此便捷,交通如此快捷,卻沒了新鮮感,電視上都能看到,並且宰人不斷,讓人提不起興致。古代活動範圍有限,吸引著人們的新鮮感和求知慾,行千里路成了文人雅客的標配,再者常年不出門,偶爾出個門如同過年一樣新鮮。富買房子窮旅遊,收拾好了自己一畝三分地,古人肯定願意旅遊,留下那麼多志怪遊記就是證據。
我覺得主要是旅遊的時候容易激發詩情。
所以這說明好好學習有文化的重要性,連旅遊都能出口成章頻發金句。
有才的人旅遊的話就能說各種各樣的詩詞名句,創造出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豪邁的詩人李白,一邊玩一邊寫啊,什麼“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什麼“早辭白帝彩雲間”,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簡直不是喝酒看美景,就是在美景中喝酒,仙兒一般的日子。
比如詩聖杜甫,也是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就連“烽火連三月”也沒在家裡,聽到戰勝的訊息立馬踏上行程“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便在鄉村生活時候也不忘記去溜達“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就是走哪兒玩哪兒,玩哪兒寫哪兒,也是個愛旅遊愛寫詩的,估計那時候要有朋友圈,肯定是獲得點贊數最多的。
比如詩佛王維,也是個愛行走于山水之間的詩人,經常身披長袍“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之類的,在深山老林裡像閒雲野鶴,偶爾長叫抒發心情,也會半夜在松崗間觀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膽挺大的也不害怕。據觀察王維很佛系,喜歡的景緻也充滿禪意,喜靜,愛發呆,愛長嘯,這愛好跟我有點像。
比如陸游,也喜歡走哪兒寫哪,去哪兒玩都寫,去遊玩還能遇到初戀,寫首《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還把休妻唐婉給看得傷心至死,這是說不盡的故事了。
比如倉央嘉措,也是一邊行走,一邊寫詩。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如此深情讓人感動。
…………
總之就是詩人們都喜歡走走停停,一邊旅遊一邊寫詩,就因為他們心中有美景,腦海有絕句,看到了,就引詩情到碧霄,而不是像我,也喜歡旅遊,可是看了美景只會說:靠,真美。不知道說啥好了,咋這特麼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