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史求是
-
2 # 跬步求索
不是說孔子不行,只是我覺得,國王的應歸國王,上帝的應歸上帝。孔子的學說能在文化名族續存上提供大的解決框架,比如之後2000年我們就一直保持以“禮”治國,為統治提供合法性。但治理國家可能更多需要處理瑣碎問題和處理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的能力。那個時代更多是一種多人博弈下的恐怖均衡,用孔子自己的話講叫禮樂崩壞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下終極方案未必能處理日常問題,大家都會身不由己的關心納什均衡而不是最優。而之後大一統的西漢顯然就比較喜歡孔子的學說。
三國演義裡評曹操有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很多時候能臣和姦雄的特質並不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每個成功的人至少是生活在與他特質相匹配的時代裡。比如王莽的新朝就比較短命,換了孔子去治理結局未必更好。而董仲舒就比較“好命”,或許換成孔子去,就不僅是罷黜百家而是一統百家了。
早期儒家和之後的儒家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後期的儒家經過不斷的完善,有了一整套完整的人材培養和選拔機制。至於孔子時代,孔子弟子三千,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三千學生七十二人可以不掛科,這個比例如果從文藝來講不錯,從工科來講就說不過去了。我們可以認為孔子老人家的考核嚴格,也可以認為初創期的儒家可能並不那麼普適。
危急時刻獲救到達楚國
公元前489年,吳國大舉進攻陳國,楚國來救。楚昭王聽說孔子在陳國,準備聘請孔子。孔子也對這個南方大國很好奇、很嚮往,便決定冒險前往。
然而好事多磨,孔子帶著弟子們到達陳蔡之間時,帶的糧食全都吃光了。這邊脫離了陳國,那邊與楚國還沒有接上頭,他們在野外陷入絕境。有的弟子已經餓趴下了,孔子依舊講誦絃歌,撫琴吟唱!引得弟子牢騷不已。
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接連吃了數天的野菜,孔子自己也堅持不住了。顏淵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當天晚上,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找附近的百姓要來一點糧食。師生們終於吃上了一頓米飯,有了一點精神。
好事成雙,不久子貢也搬來了楚國的救兵。孔子一行由楚國大軍護送到了楚國。
權臣人中作梗,孔子無奈離開楚國聖人孔子的到來令風燭殘年、重病加身的楚昭王十分欣慰,他熱情地接待了孔子,並向孔子請教治國之道。
孔子說:“政者,正也。只要君王能夠明政令,定法規,卿大夫率先奉行,便可得民心,得民心則人和,人得則國強。”楚昭王聽後大喜,決定重用孔子。
楚昭王召叢集臣商議,準備請孔子當謀士,把書社之地七百里封給孔子。
令尹子西勸阻道:“大王的使者有比得上子貢的嗎?大王的主事之臣有比得上宰予的嗎?”
楚昭王說:“沒有。”
“楚國的先祖得到周朝的封地不過50裡,現在已經大了不知多少倍。周文王、周武王當初被封在豐、鎬之間,都只有區區百里,最後卻以此為基業得到了天下。現在孔丘宏揚三皇五帝的治法,修明周公、召公的事業,大王如果作用他,給他封地,加上賢能的弟子輔佐,這不是楚國的福氣啊。楚國世世代統治的幾千裡土地恐怕遲早是保不住的!孔丘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沒有一國接納他們,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他的用心不正啊!”
子西的一番話令楚昭王大驚失色,從此再也不提要任用孔子的事情了。
孔子在館驛呆了半年多,再也沒有見到過楚昭王。不久,便傳來楚昭王駕崩的訊息。繼任的楚惠王對孔子也沒有多少興趣。孔子知道繼續呆在楚國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到宮廷弔唁過楚昭王后,帶著弟子們離開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