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子荔枝文化旅遊區毗鄰茂名和高州市區。位於高州西南部的根子鎮,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產。距全國著名風景旅遊區水東虎頭山和“中國第一灘”47公里;距茂名火車站25公里,湛江飛機場102公里。廣湛高速公路的開通、茂名機場的建設和高州至陽春,高州至玉林省道的拓寬及洛(洛陽)湛(湛江)鐵路將在高州穿境而過,可大大地加強高州與廣州和珠江三免洲地區的聯絡,高州至廣州不外乎數個小的車程,作為茂名旅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州荔枝文化旅遊區秀麗的田園風光,自然風光,全國著名的荔枝生產基地風貌和獨特的俚人風情將吸引眾多的遊客。
2、高州冼太廟位於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園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主體建建築共三進,總進深49.5米,總面闊13.4米,建築面積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為穿鬥式樑架結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頂脊灰塑雙龍戲珠等飾物。廟內《冼夫人記》碑、《恭謁冼夫人廟書》碑等碑刻,儲存完好。
3、南皋學舍原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古建築,為州府學宮生員所居。學舍共分三進,總進深31.6米,面闊12.65米。雙層樓房式結構,建築總面積790平方米。南皋學舍是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的所在地,也是中共南路黨的領導機關、茂名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共茂名縣支部委員會的辦公場所。
4、觀音閣位於廣東高州市集賢街高力士宅後花園內中殿,始建於唐代,閣為木質結構,高約8尺,寬1丈多。閣額、圓柱繪刻彩色圖案,鑲嵌著金薄,玲瓏剔透,熠熠生輝,莊嚴肅穆。閣內建有銅鑄千手觀音一尊,觀音兩側有銅鑄侍從兩尊,皆由高力士在京聘請名匠用黃銅鑄造送回寺閣供奉。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靈惠寺與觀音閣重修時,寺閣修飾一新,邑舉人楊奇珍根據過去觀音閣的奇趣故事,撰寫了《觀音閣碑》,鑲嵌於靈惠寺內。靈惠寺與觀音閣始建唐代,為高州四大名寺(靈惠寺、發祥寺、觀山寺、觀瀾寺)之一,也是粵西地區古代名寺之一。
5、冼公祠位於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雷垌良藝村,冼公祠原名冼氏祖祠,該祠為冼氏磊山、秩山、壽山紀念先祖及冼夫人的壇祠,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光緒年間重修。古祠為傳統磚木結構,臺基以牆裙為磚石壘疊,接砌青磚至頂,覆以灰瓦,硬山式風火牆和博古脊,陶瓦當和滴水剪邊;主體樑架為穿鬥混合式的磚木構架,藝術裝飾有陶塑、灰塑、木雕、彩繪等多種藝術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聳起的風火山牆和牆頭的博古脊飾,精雕細刻的花鳥圖案也頗生動趣致,且寓意吉祥。
6、南宮庵群位於高州市城南關的南宮嶺上,座落於城南的南宮嶺,與城西的觀山隔江相望,遙相呼應,而且都是宗教群體建築,使用功能相同,只不過是南宮嶺與觀山相比,面積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們又把南宮嶺稱作“小觀山”。南宮嶺上的宗教群體建築為佛教建築。佛教是世界之大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紀北天竺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後在亞洲廣泛流傳,西漢末年傳入中國。
7、觀山寺群位於高州市之西的觀山上,觀山東臨鑑江,南對南宮嶺,山青水秀,風景迷人。明代以來,這裡先後建起了觀山寺、玉泉寺、呂仙殿、潘仙殿、報德祠等寺廟建築群。民國期間,又開闢了中山公園,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詠風亭、襟江亭、曠怡亭和斷碑亭等建築,使觀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些建築群體的各個不同地方,分別樹有各種碑記,其中有詩碑、記事碑、記功碑、捐題碑以及各個名家題詞手跡碑記等。
8、長坡舊城又名古電白郡遺址,位於高州市北25公里處的長坡鎮舊城村,始建於南朝梁代大通(530),廢於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間經歷近千年。據《高州府志》記載:“梁大通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電白郡”,隋“開皇九年(589),省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其郡、縣治均於舊城。唐貞觀二十三年(650),高州治從高涼移治良德;大曆十一年(776),高州治又從良德移治電白,從此,舊城從縣、郡治升至為州治。元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為高州府,府治從舊城遷治茂名城。明成化四年(1468),電白縣治從舊城遷治神電衛,舊城降為堡,又稱電白堡。從此,舊城結束它為歷代州、郡、縣治的歷史,成為茂名縣轄下的一個鄉。舊城北靠寶鴨山,南臨石骨河,中為廣闊的平原盆地,周邊有環山圍繞,進可攻,退可守,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9、潘仙祠位於高州市區文明路冼太廟東側,為紀念西晉時代嶺南道教先驅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點化,授其長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點,採藥煉丹,救苦救難,最後乘坐石船飛昇而去。潘茂名飛昇仙去後,當地群眾建立有10多座不同風格的紀念建築,以志紀念。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山的東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筆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觀山的潘仙殿等。
1、根子荔枝文化旅遊區毗鄰茂名和高州市區。位於高州西南部的根子鎮,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產。距全國著名風景旅遊區水東虎頭山和“中國第一灘”47公里;距茂名火車站25公里,湛江飛機場102公里。廣湛高速公路的開通、茂名機場的建設和高州至陽春,高州至玉林省道的拓寬及洛(洛陽)湛(湛江)鐵路將在高州穿境而過,可大大地加強高州與廣州和珠江三免洲地區的聯絡,高州至廣州不外乎數個小的車程,作為茂名旅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州荔枝文化旅遊區秀麗的田園風光,自然風光,全國著名的荔枝生產基地風貌和獨特的俚人風情將吸引眾多的遊客。
2、高州冼太廟位於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園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間先後重修。主體建建築共三進,總進深49.5米,總面闊13.4米,建築面積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為穿鬥式樑架結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頂脊灰塑雙龍戲珠等飾物。廟內《冼夫人記》碑、《恭謁冼夫人廟書》碑等碑刻,儲存完好。
3、南皋學舍原是一座建於清代的古建築,為州府學宮生員所居。學舍共分三進,總進深31.6米,面闊12.65米。雙層樓房式結構,建築總面積790平方米。南皋學舍是廣東省農民協會南路辦事處的所在地,也是中共南路黨的領導機關、茂名縣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共茂名縣支部委員會的辦公場所。
4、觀音閣位於廣東高州市集賢街高力士宅後花園內中殿,始建於唐代,閣為木質結構,高約8尺,寬1丈多。閣額、圓柱繪刻彩色圖案,鑲嵌著金薄,玲瓏剔透,熠熠生輝,莊嚴肅穆。閣內建有銅鑄千手觀音一尊,觀音兩側有銅鑄侍從兩尊,皆由高力士在京聘請名匠用黃銅鑄造送回寺閣供奉。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靈惠寺與觀音閣重修時,寺閣修飾一新,邑舉人楊奇珍根據過去觀音閣的奇趣故事,撰寫了《觀音閣碑》,鑲嵌於靈惠寺內。靈惠寺與觀音閣始建唐代,為高州四大名寺(靈惠寺、發祥寺、觀山寺、觀瀾寺)之一,也是粵西地區古代名寺之一。
5、冼公祠位於廣東省高州市長坡鎮雷垌良藝村,冼公祠原名冼氏祖祠,該祠為冼氏磊山、秩山、壽山紀念先祖及冼夫人的壇祠,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光緒年間重修。古祠為傳統磚木結構,臺基以牆裙為磚石壘疊,接砌青磚至頂,覆以灰瓦,硬山式風火牆和博古脊,陶瓦當和滴水剪邊;主體樑架為穿鬥混合式的磚木構架,藝術裝飾有陶塑、灰塑、木雕、彩繪等多種藝術形式,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高聳起的風火山牆和牆頭的博古脊飾,精雕細刻的花鳥圖案也頗生動趣致,且寓意吉祥。
6、南宮庵群位於高州市城南關的南宮嶺上,座落於城南的南宮嶺,與城西的觀山隔江相望,遙相呼應,而且都是宗教群體建築,使用功能相同,只不過是南宮嶺與觀山相比,面積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們又把南宮嶺稱作“小觀山”。南宮嶺上的宗教群體建築為佛教建築。佛教是世界之大宗教之一,相傳為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紀北天竺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後在亞洲廣泛流傳,西漢末年傳入中國。
7、觀山寺群位於高州市之西的觀山上,觀山東臨鑑江,南對南宮嶺,山青水秀,風景迷人。明代以來,這裡先後建起了觀山寺、玉泉寺、呂仙殿、潘仙殿、報德祠等寺廟建築群。民國期間,又開闢了中山公園,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詠風亭、襟江亭、曠怡亭和斷碑亭等建築,使觀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這些建築群體的各個不同地方,分別樹有各種碑記,其中有詩碑、記事碑、記功碑、捐題碑以及各個名家題詞手跡碑記等。
8、長坡舊城又名古電白郡遺址,位於高州市北25公里處的長坡鎮舊城村,始建於南朝梁代大通(530),廢於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間經歷近千年。據《高州府志》記載:“梁大通中,既置高州,又析海昌置電白郡”,隋“開皇九年(589),省電白、海昌二郡,置電白縣。”其郡、縣治均於舊城。唐貞觀二十三年(650),高州治從高涼移治良德;大曆十一年(776),高州治又從良德移治電白,從此,舊城從縣、郡治升至為州治。元至元十七年(1280),高州改為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高州路改為高州府,府治從舊城遷治茂名城。明成化四年(1468),電白縣治從舊城遷治神電衛,舊城降為堡,又稱電白堡。從此,舊城結束它為歷代州、郡、縣治的歷史,成為茂名縣轄下的一個鄉。舊城北靠寶鴨山,南臨石骨河,中為廣闊的平原盆地,周邊有環山圍繞,進可攻,退可守,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9、潘仙祠位於高州市區文明路冼太廟東側,為紀念西晉時代嶺南道教先驅者潘茂名而建。潘茂名,潘州(今高州市)人,永嘉中入山,遇仙翁點化,授其長生不老之法。他按其仙翁指點,採藥煉丹,救苦救難,最後乘坐石船飛昇而去。潘茂名飛昇仙去後,當地群眾建立有10多座不同風格的紀念建築,以志紀念。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東山的東山寺,潘坡的潘仙亭,筆架山的潘仙亭,城西的仙易亭,觀山的潘仙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