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指東吳
吳國(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割據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222年(魏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名義上依附於曹魏,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孫吳正式建國。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國土面積在三國中僅次於曹魏。起初建都於吳郡(今江蘇蘇州),後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牛晉應該是你寫錯了,應為東晉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範圍因為中原陸沉,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
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東晉十六國則成為了舊時代的代名詞。
劉宋
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中國古代朝代名。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國號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公元479年,宋順帝劉準把帝位禪讓給了蕭道成,南朝宋終被南朝齊所取代。
蕭齊
蕭齊(公元479—502年),也稱南齊、南朝齊,是中國 南北朝時期 南朝的第二個 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為 蕭道成所建。以齊為國號,源於 讖緯之說。《讖書》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史稱南齊或南朝齊(與北朝的 北齊相區別)或蕭齊(皇帝姓蕭)。
蕭梁
南梁(502年-560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梁朝後期國政敗壞,爆發了侯景之亂,戰火使南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又使之趁虛攻奪了南朝的大片土地,使南朝實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的局勢。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帝自立,定國號為陳,以陳代梁,建立陳朝。另外蕭衍的孫子蕭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後亡於隋朝。至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在江南重建蕭梁,歷五年,為唐朝所滅。
南陳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霸先於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
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陳霸先於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陳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風,使陳朝治稍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陳蒨死,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於次年被文帝弟陳宣帝陳頊所廢。陳頊即位後,繼續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
陳朝在政治及經濟上算是南朝4個朝代中相當富強的時代,但在軍事上卻已難以與北方抗衡,至宣帝陳頊在位時試圖結好北周,夾擊北齊。太建四年(572年),周陳互派使者。同年,陳頊命吳明徹統兵十萬攻北齊,佔領淮、陰、泗諸城。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陳敗周勝,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頊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後主。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楊堅積極準備滅陳。禎明二年(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隋滅陳之戰),至次年攻陷建康,南陳滅亡。
孫吳指東吳
吳國(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割據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222年(魏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名義上依附於曹魏,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孫權稱帝,孫吳正式建國。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國土面積在三國中僅次於曹魏。起初建都於吳郡(今江蘇蘇州),後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牛晉應該是你寫錯了,應為東晉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皇室後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政權,統治範圍因為中原陸沉,少數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司馬睿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383年,前秦苻堅率兵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隻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
公元420年,劉裕篡奪帝位,取代東晉。公元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而東晉十六國則成為了舊時代的代名詞。
劉宋
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中國古代朝代名。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國號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公元479年,宋順帝劉準把帝位禪讓給了蕭道成,南朝宋終被南朝齊所取代。
蕭齊
蕭齊(公元479—502年),也稱南齊、南朝齊,是中國 南北朝時期 南朝的第二個 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為 蕭道成所建。以齊為國號,源於 讖緯之說。《讖書》雲:“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史稱南齊或南朝齊(與北朝的 北齊相區別)或蕭齊(皇帝姓蕭)。
蕭梁
南梁(502年-560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
梁朝後期國政敗壞,爆發了侯景之亂,戰火使南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又使之趁虛攻奪了南朝的大片土地,使南朝實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的局勢。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帝自立,定國號為陳,以陳代梁,建立陳朝。另外蕭衍的孫子蕭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後亡於隋朝。至隋末大業十三年(617年),蕭銑在江南重建蕭梁,歷五年,為唐朝所滅。
南陳
陳朝(557年-589年),史稱南陳,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最後一個朝代,為陳霸先於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地區。
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557年)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勢十分危急。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勢有所好轉。陳霸先於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陳文帝陳蒨即位,陳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風,使陳朝治稍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陳蒨死,遺詔太子陳伯宗繼位,於次年被文帝弟陳宣帝陳頊所廢。陳頊即位後,繼續實行陳蒨時輕徭薄賦之策,使江南經濟逐漸恢復。
陳朝在政治及經濟上算是南朝4個朝代中相當富強的時代,但在軍事上卻已難以與北方抗衡,至宣帝陳頊在位時試圖結好北周,夾擊北齊。太建四年(572年),周陳互派使者。同年,陳頊命吳明徹統兵十萬攻北齊,佔領淮、陰、泗諸城。太建九年(577年),北周滅北齊。翌年,周陳在呂梁展開激戰,陳敗周勝,吳明徹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復失,江北州郡盡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頊病死,太子陳叔寶繼位,是為陳後主。後主不問政事,荒於酒色,陳朝政治已江河日下。北方的隋文帝楊堅積極準備滅陳。禎明二年(588年),楊堅命其子楊廣等統軍攻陳(隋滅陳之戰),至次年攻陷建康,南陳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