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4651256228734

      我看網上都能查到作煎餅的方法,但有幾點必須要注意的事項:首先是必須有個刮子,把稀面匯入鍋裡時要‘迅速’把面刮薄,沒有合適工具不行,如果刮不薄,餅就會大和厚,即使等鍋把餅弄熟,餅也不成型,易碎,不能後續使用。刮成真正薄的煎餅,是不需要翻的,幾十秒鐘就可以得一張,揭下來就可攤下一張;還有,鍋最好是平的或中間稍凸的。  製作煎餅的原料,一般採用小米、玉米、高粱、大米等等,也可幾種原料混合使用。做法也多樣。  一,刮煎餅。  將細面子調成糊狀,用勺子舀在鏊子上,用光滑的竹片把麵糊攤開,刮平,刮均勻,刮薄。周邊自動捲起時,揭起來即可。  刮煎餅的特點是薄、脆、酥,冷食最好。  二,滾煎餅。  將面子和成麵糰,在鏊子上滾動,依靠鏊子的熱度把麵糰沾在鏊子上一層,成為滾煎餅。  滾煎餅的特點是軟乎,食用時以烤熱、烤軟為好。  三,攤煎餅。  將原料泡軟(如果是玉米,要先把玉米破開有高粱米大),然後在磨子上磨成糊,再攤。又分兩種:1,甜煎餅,是磨好糊以後立即攤;2,酸煎餅,是要等糊發酵一會,稍微有點酸味時再攤,(特別助消化)。也是用勺子,把糊舀在鏊子上,用一個T性的耙子,從中間開始,轉圈的向外攤刮。  攤煎餅兼具刮煎餅和滾煎餅的優點,可以冷食,可以烤食,也可以用開水泡食,特別好吃。  四,棗煎餅。  將大棗煮熟,去皮,去核,和如麵糰或糊中,再做煎餅,營養豐富,口感軟甜。  五,菜煎餅。  菜餡:韭菜、雞蛋、豆腐共炒為餡。  新攤的煎餅,對摺,在一半處加上餡,再折過來(相當於夾餡),再折兩折,在平底鍋中用少量油煎過,就是菜煎餅,食用別有風味  山東人稱“攤煎餅”。工具也是特有的,幾乎家家必備。首先是一個鏊子,實際上為鑄鐵製成的圓形鐵板,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為支撐,也可以在鏊子和地面間留下空間以便加柴燒火。再就是一個耙子,為一個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個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攤”。  當鏊子燒熱以後,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餅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著鏊子攤一圈。由於鏊子是熱的,煎餅糊所到之處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層,就是所謂的煎餅。沒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帶著向前走,重複這一過程直到整個鏊子攤滿。耙子的長短正好等於鏊子的半徑,所以耙子繞場一週,煎餅就成。  為了煎餅質量更好,在上層的煎餅糊還沒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塊木板(稱為刮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勻。因為煎餅很薄,很容易熟,這一過要非常的快,否則就會焦了。待成熟以後,就可以揭起來了。煎餅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徑一般在半米到八十公分之間。  好的煎餅要薄如蟬翼,厚度均勻。這不但要求煎餅糊磨得要細,稀稠適當,最重要的還在於攤。攤的時候手要麻利,火候還要適當。攤煎餅往往是家庭主婦的活兒,在山東過去要考察新媳婦會不會做活兒,只要攤一次煎餅就可以知道。  攤煎餅的方法,是事先將細細的玉米麵粉合成稀糊狀。將鏊子燒熱之後,薄薄地塗上一層菜油,然後倒上一點玉米麵糊,再用一塊小木板轉著圈兒均勻攤開。僅需十幾秒鐘,熱氣蒸騰,便可以揭下來放到一邊,再攤下一張。  而所謂滾煎餅,就是將玉米麵粉合成一大塊麵糰,然後放到同樣塗了油的熱鏊子上迅速地滾上一圈,鏊子上就會留下一層極薄的面,稍後立即揭下並趁軟摺疊整齊,一張滾煎餅就做成了。  之所以會有攤和滾這兩種辦法,主要是由於原料的問題。如果家裡只有磨得較粗的玉米麵粉,拿來合面團時會嚴重“不團結”,就只能合成稀糊用攤的辦法做煎餅。只有那種磨得很細,很容易合成麵糰的玉米麵粉,才能做滾煎餅。  這樣一來,就帶來了口感上的差異。攤出來的煎餅比較厚,吃起來顆粒較粗。而滾煎餅則相對好一些,質地較薄,口感更細,味道也更香。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儘可能地用滾的辦法來做煎餅。  農家人喜愛煎餅,除了製作方便、快捷之外,還因為煎餅的吃法有很多種。現做現吃,當然是最主要的吃法,也是最能體現煎餅本香的吃法。  有條件的,可以將剛下鏊子的熱煎餅捲上豬頭肉來吃,能夠達到餅肉互補的目的。豬頭肉因油分被煎餅吸走,不再發膩;而煎餅則平添油香,更增韻味,那真是咬一口雙香並舉,不捨下嚥,回味無窮。  沒有條件的,則不妨捲上大蔥麵醬、醃製小菜等農家常備之物,吃起來軟脆交加、香鹹並存,照樣是一種享受。特別是那些做得較好的煎餅,整張薄如宣紙,中間軟可百折,周圍略呈焦黃,就是裡面什麼都不卷,吃起來也是蠻有味道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流蘇的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