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山路上一行人穿著打扮乾淨整齊,前面一男二女手上提著一對貼有紅喜字的馬燈,拿著一把紅傘,後面幾人挑著擔子,也貼有紅喜字、蓋著紅紙。這就是侗家辦婚姻喜事男方家派往女方家接親(迎親)的人,前面一男二女提馬燈的就是主角“迎親客”,後面幾人是幫忙拿東西、放鞭炮的。
接親,是婚前一天男方家派一男二女“迎親客”到女方家去接親,男的接男送親客,二女一個是接新娘,一個是接女送親客。
到女方家去接親的一男二女迎親客是要命好的人(主要是家庭人丁興旺),去時提一對馬燈(燈從男方家點亮了出門,中途不能熄燈可添油,一直要到接親回來後讓其慢慢熄),拿一把紅傘、一對紅燭、一些香紙供品、五色線(用於為嫁姑娘在出閨前絞去面部的汗毛)、一個拜匣(小禮盒)內裝一張“紅書紙”(貼子)及足夠的鞭炮等,要在女方家“花筵酒”開席前趕到,迎親客是花筵酒的上賓,花筵酒也要等迎親客到了才開席。迎親客進寨後放鞭炮,女方家隨即放炮迎接。進屋後,香、燭及供品等交給主人,在香壇前燃點和供祭祖先,一對亮著的馬燈放在堂屋神龕的下面,拜匣放在神龕前的八仙桌上,紅書紙”寫上女方出閨發親的時間(時間是請先生看好的)裝入拜匣。
迎親客一行人吃了花筵酒後,當晚就在女方家過夜。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姑娘出嫁的當天,在發親的時間未到以前,迎親客要催親三次。催親時,迎親客將放在八仙桌上的拜匣拉開一些,把“紅書紙”抽出一點,並放一小掛催親鞭炮。女方家看到這些動作就知道是在催促要發親了,就趕快作發親的準備,抬嫁妝的眾人也各自忙碌起來(在玉屏自治縣東北面的田坪、亞魚等鄉鎮是男方家派人去抬嫁妝,如路途遠就要去幾十人;西南面的平溪、新店等鄉鎮是女方家派人抬送嫁妝)。如此催親三次,在第三次催親後,隨即看好的出閨時間到,女方家發親。頓時鞭炮陣陣、嗩吶齊鳴,身著嫁裝的姑娘由一親人揹著、在女迎親客撐著紅傘遮擋下上了花轎出嫁了。姑娘到了男方家後,迎親客把新娘子交給圓親婆和“姑娘客”男方家找來陪新娘子的姑娘),接親的任務就完成了。
侗鄉山路上一行人穿著打扮乾淨整齊,前面一男二女手上提著一對貼有紅喜字的馬燈,拿著一把紅傘,後面幾人挑著擔子,也貼有紅喜字、蓋著紅紙。這就是侗家辦婚姻喜事男方家派往女方家接親(迎親)的人,前面一男二女提馬燈的就是主角“迎親客”,後面幾人是幫忙拿東西、放鞭炮的。
接親,是婚前一天男方家派一男二女“迎親客”到女方家去接親,男的接男送親客,二女一個是接新娘,一個是接女送親客。
到女方家去接親的一男二女迎親客是要命好的人(主要是家庭人丁興旺),去時提一對馬燈(燈從男方家點亮了出門,中途不能熄燈可添油,一直要到接親回來後讓其慢慢熄),拿一把紅傘、一對紅燭、一些香紙供品、五色線(用於為嫁姑娘在出閨前絞去面部的汗毛)、一個拜匣(小禮盒)內裝一張“紅書紙”(貼子)及足夠的鞭炮等,要在女方家“花筵酒”開席前趕到,迎親客是花筵酒的上賓,花筵酒也要等迎親客到了才開席。迎親客進寨後放鞭炮,女方家隨即放炮迎接。進屋後,香、燭及供品等交給主人,在香壇前燃點和供祭祖先,一對亮著的馬燈放在堂屋神龕的下面,拜匣放在神龕前的八仙桌上,紅書紙”寫上女方出閨發親的時間(時間是請先生看好的)裝入拜匣。
迎親客一行人吃了花筵酒後,當晚就在女方家過夜。第二天清晨,也就是姑娘出嫁的當天,在發親的時間未到以前,迎親客要催親三次。催親時,迎親客將放在八仙桌上的拜匣拉開一些,把“紅書紙”抽出一點,並放一小掛催親鞭炮。女方家看到這些動作就知道是在催促要發親了,就趕快作發親的準備,抬嫁妝的眾人也各自忙碌起來(在玉屏自治縣東北面的田坪、亞魚等鄉鎮是男方家派人去抬嫁妝,如路途遠就要去幾十人;西南面的平溪、新店等鄉鎮是女方家派人抬送嫁妝)。如此催親三次,在第三次催親後,隨即看好的出閨時間到,女方家發親。頓時鞭炮陣陣、嗩吶齊鳴,身著嫁裝的姑娘由一親人揹著、在女迎親客撐著紅傘遮擋下上了花轎出嫁了。姑娘到了男方家後,迎親客把新娘子交給圓親婆和“姑娘客”男方家找來陪新娘子的姑娘),接親的任務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