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赦季布
《資治通鑑第十一卷·漢紀三·太祖高皇帝中|季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願先自剄。”季布許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並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飲數日,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視季布何如人也?”曰:“賢者也。”朱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耶?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待閒,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臣光曰:高祖起豐、沛以來,網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哉?夫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無不為臣;苟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恩者,雖至於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餘年,宜矣!
【參考譯文】季布是楚地人,為人好逞意氣,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後,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周家說:“漢王朝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頭髮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裡,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僕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朱家心裡知道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裡耕作。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機對滕公說:“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追捕他這麼急迫?”滕公說:“季布多次替項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幹休。”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滕公說:“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著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麼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著季布的賢能,漢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屍體的原因了。您為什麼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汝陰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裡,便答應說:“好。”滕公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於是就赦免了季布。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讚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後來季布被皇上召見,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擔任楚軍將領。丁公曾經在彭城西面替項羽追逐漢高祖,使高祖陷於窘迫的處境。在短兵相接的時候,高祖感到危機,回頭對丁公說:“我們兩個好漢難道要互相為難嗎!”於是丁公領兵返回,漢王便脫身解圍。等到項羽滅亡以後,丁公拜見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軍營中示眾,說道:“丁公做項王的臣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於是就斬了丁公,說道:“讓後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司馬光說:漢高祖從豐縣沛縣起兵以來,網羅豪傑,收容失敗叛逃計程車卒,也是很多的。等到登上帝位,而丁公獨自因為不忠而被殺戮,為何呢?因為奪天下與守天下,它們的形勢不同。當各群雄爭奪天下,人民沒有固定的主子,因此來投靠的都接受,本來是應該如此。但等到自己做了天子,四海之內,沒有誰不是自己的臣下,假如不明做天子的禮義來教育讓他們明白,使得做臣下的對國家不忠卻獲有大利,那麼國家怎麼能長久安定呢?所以,用治理國家的大義而殺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於國家是不能活下來的;而那些懷有私心結恩義的行為,即使到了能使自己活命的地步,還是要根據大義不讚許。殺了一人,而使天下千萬人害怕,他考慮事情難道不深遠嗎?他的子孫做皇帝有四百多年,就應該了。
劉邦赦季布
《資治通鑑第十一卷·漢紀三·太祖高皇帝中|季布傳》閱讀試題答案及翻譯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願先自剄。”季布許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並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飲數日,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視季布何如人也?”曰:“賢者也。”朱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耶?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待閒,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臣光曰:高祖起豐、沛以來,網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哉?夫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無不為臣;苟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恩者,雖至於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餘年,宜矣!
【參考譯文】季布是楚地人,為人好逞意氣,愛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氣。項羽派他率領軍隊,曾屢次使漢王劉邦受到困窘。等到項羽滅亡以後,漢高祖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並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論罪要滅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陽一個姓周的人家。周家說:“漢王朝懸賞捉拿你非常緊急,追蹤搜查就要到我家來了,將軍您能夠聽從我的話,我才敢給你獻個計策;如果不能,我情願先自殺。”季布答應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頭髮剃掉,用鐵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運貨的大車裡,將他和周家的幾十個奴僕一同出賣給魯地的朱家。朱家心裡知道是季布,便買了下來安置在田地裡耕作。
朱家便乘坐輕便馬車到洛陽去了,拜見了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喝了幾天酒。朱家乘機對滕公說:“季布犯了什麼大罪,皇上追捕他這麼急迫?”滕公說:“季布多次替項羽窘迫皇上,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幹休。”朱家說:“您看季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滕公說:“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朱家說:“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項羽差遣,這完全是職分內的事。項羽的臣下難道可以全都殺死嗎?現在皇上剛剛奪得天下,僅僅憑著個人的怨恨去追捕一個人,為什麼要向天下人顯示自己器量狹小呢!再說憑著季布的賢能,漢王朝追捕又如此急迫,這樣,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這種忌恨勇士而去資助敵國的舉動,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屍體的原因了。您為什麼不尋找機會向皇上說明呢?”汝陰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俠客,猜想季布一定隱藏在他那裡,便答應說:“好。”滕公等待機會,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於是就赦免了季布。在這個時候,許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稱讚季布能變剛強為柔順,朱家也因此而在當時出了名。後來季布被皇上召見,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擔任楚軍將領。丁公曾經在彭城西面替項羽追逐漢高祖,使高祖陷於窘迫的處境。在短兵相接的時候,高祖感到危機,回頭對丁公說:“我們兩個好漢難道要互相為難嗎!”於是丁公領兵返回,漢王便脫身解圍。等到項羽滅亡以後,丁公拜見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軍營中示眾,說道:“丁公做項王的臣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於是就斬了丁公,說道:“讓後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司馬光說:漢高祖從豐縣沛縣起兵以來,網羅豪傑,收容失敗叛逃計程車卒,也是很多的。等到登上帝位,而丁公獨自因為不忠而被殺戮,為何呢?因為奪天下與守天下,它們的形勢不同。當各群雄爭奪天下,人民沒有固定的主子,因此來投靠的都接受,本來是應該如此。但等到自己做了天子,四海之內,沒有誰不是自己的臣下,假如不明做天子的禮義來教育讓他們明白,使得做臣下的對國家不忠卻獲有大利,那麼國家怎麼能長久安定呢?所以,用治理國家的大義而殺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於國家是不能活下來的;而那些懷有私心結恩義的行為,即使到了能使自己活命的地步,還是要根據大義不讚許。殺了一人,而使天下千萬人害怕,他考慮事情難道不深遠嗎?他的子孫做皇帝有四百多年,就應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