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30056411449

    原文

    《海國圖志》六十卷,何所據?一據前兩廣總督林尚書所譯西夷之《四洲志》,再據歷代史志及明以來島志及近日夷圖、夷語,鉤稽貫串,創榛闢莽,前驅先路。大都東南洋、西南洋增於原書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於原書者十之六。又圖以經之,表以緯之,博參群議以發揮之。

    何以異於昔人海圖之書?曰:彼皆以中土人談西洋,此則以西洋人談西洋也。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易》曰:“愛惡相攻而吉生兇,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故同一禦敵,而知其形與不知其形,利害相百焉;同一款敵,而知其情與不知其情,利害相百焉,古之馭外夷者,諏以敵形,形同几席;諏以敵情,情同寢饋。

      然則執此書即可馭外夷乎?曰:唯唯,否否。此兵機也,非兵本也;有形之兵也,非無形之兵也。明臣有言:“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積患。”人心之積患如之何?非水,非火,非刃,非金,非沿海之奸民,非吸菸販煙之莠民。故君子讀《雲漢》、《車攻》,先於《常武》、《江漢》,而知二《雅》詩人之所發憤;玩卦爻內外訊息,而知大《易》作者之所憂患。憤與憂,天道所以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違寐而之覺也,人才所以隔虛而之實也。

      昔準噶爾跳踉於康熙雍正之兩朝,而電掃於乾隆之中葉。夷煙流毒,罪萬準夷。吾皇仁勤,上符列祖;天時人事,倚伏相乘。何患攘剔之無期,何患奮武之無會?此凡有血氣者所宜憤悱,凡有耳目心知者所宜講畫也。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則人心之寐患祛其一。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艾三年而蓄之,網臨淵而結之,毋馮河,毋畫餅,則人材之虛患祛其二。寐患去而天日昌,虛患去而風雷行。《傳》曰:“孰荒於門,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敘《海國圖志》。

    譯文

    《海國圖志》一共六十卷,它的依據是什麼呢?一是依據前兩廣總督林則徐尚書所編譯的西方人著的《四洲志》,二是依據歷代史志和明代以來的有關海外交通的著作,還有近來傳入的地圖和著作。把它們探究考察編排,草創開闢,作為這方面的先驅和引導。大致來說東南洋和西南洋的內容比原書增加了十分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部分的內容比原書贈加了十分之六。並且在編排上,以地圖為經,以表格說明為緯,廣泛參考各種記載和評論而闡明它們。

    (這部書)與前人介紹世界地理的書有什麼不同呢?那些書是以華人的觀念談西洋,而這部書是以西洋人的觀念談西洋的。

    這部書是為什麼而作呢?是為用洋人的方式與洋人鬥爭而作,為用洋人的方式與洋人交往而作,為學習洋人的先進的技術而制服洋人而作。

    《易》經上說,“對事物有喜愛與厭惡的不同,兩者相爭鬥就會有吉凶產生,要對遠近不同的事物進行選擇,就會有後悔或難捨的結果產生,符合實情還是虛假不實相互作用就會有得利或受害的不同結果產生。所以同樣是與敵人作戰,知道敵人的情況與不知道敵人的情況,得利與受害可以相差百倍。同樣是與敵人談判,知道敵人的情況與不知道敵人的情況,得利與受害也是相差百倍。古代駕馭外敵的人,瞭解敵人的情形,清楚地如同瞭解自己的桌子和席子,熟悉地如同瞭解自己的睡覺和吃飯。

    那麼拿著這書就能抵禦敵人嗎?是,又不是。這是用兵的機謀,不是用兵的根本。這是具體有形的用兵,不是無形的用兵。明代的大臣說過:“要平定海上的倭寇之患,先要平定人們心中積聚的禍患。”人心積聚的禍患要如何對待呢?那不是對付水患,對付火災,對付刀兵,對付財政問題,也不是平定沿海之奸民,也不是懲治吸菸販煙之莠民。所以君子讀《雲漢》與《車攻》這兩首歌頌先王勤修內政的詩,要先於讀《常武》和《江漢》這兩首歌頌先王顯赫武功的詩,從而懂得二《雅》詩人作詩的發憤之處;研究卦爻內外的消長變化,從而懂得大《易》作者的憂患之處。人們有了憤與憂,天道就擺脫否運而走向安泰,人心也就可以脫離昏睡而走向覺醒,人才就可以拋棄空談而走向務實了。

      過去準噶爾曾狂暴於康熙雍正兩朝,而被迅速掃平於乾隆之中葉。今天洋菸鴉片流毒,罪過超過準噶爾部萬倍。我們的皇上仁德勤政,上合於列祖;天時人事,福禍相倚伏相變化。何必憂慮攘除外敵遙遙無期,何必擔心沒有展現我們武力的時機?這些情況,凡是有血性的人應該激憤,凡是有感官和心思的人應該去議論和籌劃。丟掉偽裝和掩飾,丟掉畏難思想,拋棄因循姑息,拋棄營造個人小天地,那樣人心的矇昧之病去除了。憑實際辦的事來確定應得的功績,讓實得的功績符合實際所做的事。治病用的艾草早早就而收蓄起來,打漁的網臨到河邊才織,雖然晚了但也要努力編織好,不要徒步過河,不要畫餅充飢,那樣人材虛而不實的弊病就去除了。人心的矇昧之病去除了就Sunny燦爛,人材虛而不實的弊病去除了就雷厲風行。《傳》曰:“孰荒於門,孰治于田?四海既均,越裳是臣。”(誰會家門毀壞不修,而去田裡勞作?四海都平定了,遠方的國家也會臣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入住酒店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