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repn37027

    正常發育的寶寶是這樣的:大多數寶寶在10-18月之間開始走路。但寶寶真正開始獨走一般需要經過獨坐、爬、扶站、巡航(到處扶走)、走路的過程。坐(4~7個月)爬(7~10個月)扶站(8個月)站立掌握平衡(8~ 9個月)獨站(不需要幫助,9~ 12個月)走第一步(9~ 12個月)走路(12~ 15個月)也就是說從寶寶4 月開始就已經開始儲備走所需要的肌肉和技能,爸爸媽媽們也是從這個時候,就要開始積極幫助寶寶學習各項技能了。正常發育的寶寶不需要太多的干擾不論是寶寶運動發育的那個階段,爸爸媽媽最好都遵循兩個原則:不過分參與以及充分鼓勵。有了這兩點,寶寶自然就會學會走路了。1,孩子兩歲前出現內,外八字步態,扁平足(鴨子步態)。2,寶寶在開始準備學走路的時候,先開始嘗試用腳尖踩地。3,兩歲之內有些寶寶會走路之後,本來走的好好的孩子,又突然喜歡用腳尖走路了,可能是跟孩子的習慣或者樂趣有關,基本會在2-3個月之後恢復正常。以上三個問題很少會長期困擾孩子,如果隨著寶寶繼續發育,沒有得到改善,應該儘早就醫。媽媽們很容易進入的誤區有哪些?1,不要過早走路-嬰兒的趴和爬非常重要眼瞅著寶寶能夠穩穩當當地單獨坐了,不少媽媽就著急買來學步車想讓寶寶學走路。爬對上肢力量---肩膀手肘手腕手指力量都是鍛鍊,很多正常孩子有寫字畫畫握筆等上肢問題,就是因為當初沒有足夠時間爬。學步車的坐墊較高,小寶寶坐在上面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這就容易使足關節變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嬰兒骨骼中含鈣少,骨骼較軟,過早過多使用學步車行走,容易出現“X”或“O”型腿。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症狀,這是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所致,醫學上稱為“感覺統和失調”。感覺統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2,牽著娃學走路有那些壞處呢?容易形成寶寶錯誤的走路習慣,比如踮著腳走;大人不注意力道會導致寶寶胳膊骨折或脫臼;會讓寶寶失去自身探索走路的興趣;如果家長急於求成,會不經意的打擊寶寶的自信心。總結而言就是――費力不討好,大人腰痠背痛累得不行,寶寶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3,寶寶學走路時需不需要鞋?赤腳是最好的,寶寶如果不穿鞋子(或穿防滑襪子),學會走路更容易,以幫助寶寶腳和腳踝的肌張力,幫助寶寶足弓的形成,並幫助寶寶學習平衡和協調能力。當外出的時候,寶寶需要一雙有彈性的鞋底(能夠將鞋子對摺)。避免高筒靴或高幫運動鞋,因為太多的腳踝支撐實際上會限制寶寶的收縮運動。4,市面上的“叫叫鞋”走路的時候要使勁將腳後跟使勁這地才可以發聲,吸引寶寶去彎腰注意,對大腦的衝擊力加大,傷害聽力,容易發生意外,影響寶寶胸廓和脊柱的發育。出現寶寶走路姿勢不對,這些情況要積極應對1、如果寶寶在16個月還不會走,獨走不穩,運動發育落後,尖足,異常姿勢,肌張力正常,考慮孩子發育遲緩,建議兒童康復科就診,行顱腦核磁共振檢查。如果有智力等方面的問題,有其他肢體活動異常,最壞的診斷:腦癱。2,寶寶踮腳走路的情況超過幾個月,或者在2-3歲之後,還基本採取踮腳走路的方式,排除寶寶的鞋子不合腳,就要考慮寶寶的神經肌肉發育情況(屈肌張力增高),既往有缺血缺氧史,導致基底神經節功能受損。3,寶寶跌倒嚴重,雙腿似乎非常僵硬,或者寶寶一條腿一直蹣跚行走,可能存在神經、關節或脊柱損傷的跡象。4,髖關節滑膜炎:家長無意中發現:1-3歲左右的寶寶在玩耍中一側跛行,上樓梯時跛行一側往往略顯無力而後上,患兒常無痛苦表情及不適主訴,跑跳玩耍如常,檢查下肢關節也多未發現有壓痛、紅腫、活動受限等,X線常無異常,而個別做核磁者發現髖關節腔內積液。臨床所見患兒,常在一週左右跛行達高峰,再持續5-7天左右的嚴重期後逐漸緩解,髖關節活動恢復正常,總病程多在2-3周。本病治療方法簡單,避免負重和臥床休息是基本的治療方法,避免下肢負重,尤其不要使髖關節伸展及內旋,以免增加關節囊內壓力而危及股骨頭的血液供應。5,寶寶腿紋(臀部到膝蓋背部)不對稱,觀察寶寶有跛行,走路左右肩不平行,有點歪,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不一定都出現臀紋不對稱,臀紋不對稱也可見於正常兒童。檢查臀紋時患兒應處於仰臥位,提患兒雙足使雙髖關節屈曲90度,觀察臀紋。臀紋對稱與否僅有參考價值,不作為診斷的必要條件,確診要拍X平片。6,孩子有行走困難,經常摔倒,之後很難再站起來,再站起來的時候,他會試圖用雙手扶著腿,走路時搖搖晃晃。可能的原因:肌營養不良症或其他神經肌肉問題。如果寶寶出現寶寶走路姿勢不對,我們建議去正規醫院行步態分析檢查。步態分析是嚴謹的,寶寶只穿內褲,赤腳走,包括腰、肩、正面、側面、後面都要觀察到,排除器質性疾病。讓寶寶自己探索,學習走路,不僅是給寶寶更多的嘗試機會,也是對寶寶自信心的建立,寶寶偶爾的跌倒和失敗(安全保障下),也可以鍛鍊他們的抗挫能力。讓我們放下焦慮,給寶寶多一些時間和鼓勵,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吧!參考文獻:小兒內科學(高階教程)桂永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RNG縱向對比18年的RNG,能不能稱得上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