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 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方法2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此外,我們還可以給好事拍照、錄影、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併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這是存在於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方法3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要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後,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方法4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方法5 培養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另外,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比如,你是一位教師,但走出教室,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你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平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於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遊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1 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方法2 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此外,我們還可以給好事拍照、錄影、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習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小孩耳濡目染,都能跟大人學會做事情時合併幾件事,這樣似乎提高了效率,但實際上養成了分心的習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我們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鼓勵孩子主動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小孩之所以有時不願意分享,是因為他對所有權還缺乏安全感,邏輯思維能力也有限,對環境感到不可控、難以預期。這些大人都要理解。
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這是存在於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方法3 隨時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們平時要少看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後,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
方法4 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方法5 培養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對興趣愛好的培養,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心理學家發現,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另外,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比如,你是一位教師,但走出教室,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
但是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有心理學家把這叫“酣暢感”,據說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要來源。當你做你愛好的事情時,你全神貫注,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莊子幾次描述過這樣的情形。按照他的說法,這時你與“道”相連通,所以會有鬼斧神工的發揮。
而達到這種酣暢感的秘訣是,你的技術和挑戰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就是說,你做的事情的難度剛好跟你的水平相當。當然這個事最好是你喜歡做的。不過話說回來,很多時候,即使中性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如果能力和難度程度相當,我們都會享受這個過程。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想想,應該選擇哪些事情給孩子去做。我們出於愛心,總想給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讓他被動地享受,比如看電視、吃東西,他的樂趣也有,只是這些樂趣膚淺、短暫。而稍有點挑戰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難度如果過大,他就又沒了興趣。
其實小孩在玩遊戲時,常常就能體驗到這種酣暢感。我女兒玩時,如果我問她吃不吃蘋果之類的話,通常她完全聽不進去。所以孩子投入地、自由地玩,這非常有價值,我們要多鼓勵,少打擾。
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