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王宏

    治喪,瀏陽俗稱“老了人”,又叫辦白喜事。本為哀,何言喜?因古人認為人死是“駕返仙鄉”、去極樂世界“再造輝煌”。喪事文書悉用白紙,槽門上懸白紙墨書“當大事”;屋內做法事、佛事,行儒禮,熱鬧隆重;屋外鏡炮聲聲,氣氛肅穆,故名白喜事。親友聞噩耗自動幫忙料理,叫“幫白喜事忙”。孝家備佳餚待之,俗稱“吃爛肉”。聽到銃響,叫化子紛至沓來,所謂“人死飯甑開,不請自己來”。

    鳴銃報喪。長者病危,在外子孫要火速歸家守候,聽其遺囑。一旦落氣,屋內號陶做哭,屋外鳴銃報喪,同時要燒紙轎“送行”,名曰“起轎”。並燒“倒頭紙”作“路上盤纏”,將病蹋上的枕蓆、稻草等送至村邊路口焚燒。所謂銃,並非鳥統,而是相當於禮炮性質的“三眼銃”(現發展為多眼排銃),其一端為木柄,另一端為鑽有品字形洞眼的鐵質銃管,用時在眼內築以硝藥、黃土和引信,對天燃放。孝子即日到舅家報喪,亦先在屋外鳴銃,再徑奔正廳,點燭伏泣神龕前,待長輩掖起,再稟報詳情。平日不孝敬父母者,可能長跪於神龕前,任訓責鞭答。

    打水裝殮。人死後,由師公或長者鳴鑼開道,領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歲,便舀多少杯。每舀一杯,敲一下鑼。打水歸,加貢香(柏木)煮沸,涼後洗浴,更衣裝殮;穿五、七、九層衣褲,戴“唐巾帽”。棺內墊石灰、炭末,鋪皮紙。棺置正廳(在外身亡的,則禁止入廳,只能在屋側搭棚停棺),入棺俗稱“上材”。棺俗名“料”,或吉稱“長生”、“壽器”、“千年屋”。“料”有箱式,荷葉頭等兩種。有的用內外兩棺,內棺為陶質,外棺為楠木、柏木、檀木或杉木製成。普通人家僅用一陶瓷棺或杉木棺,赤貧者有用木板臨時合的。有的在生前若干年即準備了壽器,用漆(內紅外黑)油封多次。“上材”後,棺稱柩,或靈柩,殮而未葬則稱殯。

    祭奠。從“上材”到出門的時間,因貧富而相差甚遠。貧者一般3天,甚至一天即“人士為安”,富者多數為5-7天(但南鄉有所不同,“上材”可以放置在家裡很長時間)。入礆後,立扎孝堂,羅孝帷,點長明燈。子媳頭戴孝帽,身著麻衣,腰繫草繩,腳穿草鞋,手柱孝棍(糊以白紙的竹棍或桐木棍),孫輩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縫白布。親友來弔唁,不論年長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內嚎哭一場,俗名“鬧喪”。

    法事,又名做道場,將音樂與開壇、唸咒、誦經、請水、告廟、開方、破獄、解結、安神等等過程相結合。民國以前,道場做5-7天,需道士9-11人,現多做3—5天,所謂“三日四夜道場”。做佛事即唸經,邊念邊敲木魚。古人迷信這些活動可超渡亡魂,使之免受地獄之苦,降福子孫。行儒教即請禮生喊禮開祭,有朝奠、午奠、夕奠、家祭、客祭之分,讀祭文時抑揚頓挫,如泣如訴,催人淚下。有的地方每晚家祭之後,有繞棺習俗,所有在堂男賓各持一根香,由人帶領,圍著靈柩轉圍,口誦《正氣歌>等。

    治喪活動在出濱前一天達到高潮,弔唁賓客絡繹不絕,喪酒有多達幾十席甚至百餘席的,最後恭迎母黨(舅家)。此日一般有封殯(又名封靈),告祖,成服,燒靈屋,打八掛燈、開路燈等活動。封殯,與亡者永別,是喪葬中最悲痛的時刻,親人們把亡者生前最喜愛的東西悉數堆入柩內,除衣物外,還有金銀玉器等珍品,但忌眼淚流入。

    靈屋,又名冥屋。相傳起源於三國:周瑜作古,孔明夢見他披髮仗劍呼喊:“還我荊州!”孔明自此胸痛不寧,乃召工匠作一紙紮荊州城與祭文同焚,是夜即心靜神安,從此民間漸有此習。靈屋多為樓堂亭閣,雕樑畫棟,前有八字門,後出西湖景,中有迴廊,室內床櫃桌椅鍋碗瓢勺一應俱全,大門上有“陰陽同日月,天地共乾坤”之類的聯語,堪稱藝術品。惜乎付之一炬。

    出殯前夕,孝子通宵守靈,俗稱坐夜。賓客多擁聚孝堂聽夜歌。夜歌是一種民間輓歌,來源已久,周朝時即有“子夜之歌”。有人認為源於“莊子鼓盆歌,是夫婦之死別”。多請歌師或亡者生前好友唱,連唱幾晚,有一定的曲調,內容主要是“二十四孝”、“十月懷胎”等,也有些挑逗俚俗之語。至出殯前夕,唱“辭別歌”,唱逝者生平,感人淚泣不止。北鄉的“夜歌”更具挑鬥性。一般由母黨、鄰東(鄉黨)、陪東(孝家家族)對唱,以鑼鼓擊節,用通俗韻語,多頌亡者功德風範,或表彰賢慧子媳,或攻擊對方失誤疏漏,或斥責忤逆子孫,冷嘲熱諷,使之汗顏。唇槍舌劍,每引起口角,經孝子磕頭拜謝,方才平息。“夜歌”引人人勝,聽眾盈屋,陪聽通宵,直到天明出柩。

    出殯。出殯多在辰時。拾柩者俗稱“金剛”,有8人、16人甚至64人、128人之多。靈柩抬至地坪後再系靈杖。此時坪內人頭攢動,銃炮喧天,哭聲動地,鼓樂齊鳴。送葬,俗稱“上山”。送葬隊伍不走捷徑,而是繞路而行,沿途眾多親友鳴炮相送,有的甚至設路祭,此時孝子要下跪,並備手巾等禮物答謝。

    瀏陽有生前自營“仙基”的習慣,用紅色條石或三合士或煙磚砌成上圓下方的拱形“坑”。古人信風水,“葬重堪輿,嚴選擇,不以財吝其親,貧富皆然。”吉“地”要求後有群山如萬馬奔來,左有“青龍”右似“白虎”環抱,前有水域;著蛇盤迴復。葬後有“三朝”、“週年”紀念。

  • 2 # 不羈的風wildwild

    1鳴銃報喪。所謂銃,並非鳥統,而是相當於禮炮性質的“三眼銃”。

    2裝殮。人


    死後,由師公或長者鳴鑼開道,領孝子到附近井畔“打水”,即孝子跪地舀水,亡者多少歲,便舀多少杯。每舀一杯,敲一下鑼。打水歸,加貢香(柏木)煮沸,涼後洗浴,更衣裝殮.

    3,祭奠。入礆後,立扎孝堂,羅孝帷,點長明燈。子媳頭戴孝帽,身著麻衣,腰繫草繩,腳穿草鞋,手柱孝棍(糊以白紙的竹棍或桐木棍),孫輩及其他家人均穿白衣,鞋面縫白布。親友來弔唁,不論年長年幼,孝子均下跪相迎。女眷每日早晚到孝帷內嚎哭一場,俗名“鬧喪”。 法事,又名做道場,將音樂與開壇、唸咒、誦經、請水、告廟、開方、破獄、解結、安神等等過程相結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座的桃花多,怎樣才能消除掉爛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