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林擷英

    《魚鷹》

    我說的魚鷹是人,不是水鳥。

    三十多年前,我剛記事時就聽說過魚鷹。魚鷹家住衛河邊,是衛河中游的釣魚臺、石羊衚衕、石榴園、西花園,還是衛河上游的合河村,人們各有各的說法。但是,聽過魚鷹的傳奇後,人們的感覺卻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神!魚鷹的水裡功夫比浪裡白條張順還要神!

    魚鷹要想過衛河,隨時都可以過,無論腳下是否有橋,水裡是否有渡船。咋過?他把肥大的褲管擼到大腿根兒,下到河裡,半蹲,兩條小腿曲成盤,有時還一手端著蒜臼,一手拿著饃,蘸著蒜汁吃著饃,就過河了。到了對岸,放下褲管,竟一點也不溼……有人說魚鷹的腳掌很寬,腳趾之間有軟肉,腳就像蹼一樣,划起水來比鴨子還自如……

    魚鷹瞄魚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於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眾橋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魚!“這兒,一條‘鐵扁擔’!”“這兒,一窩‘鍋片兒’!”拿抄網的人照著魚鷹手指的位置一網下去,準有一條五六斤的黑魚或一窩鯽魚被撈上來。捕魚人手忙腳亂地把魚收拾進漁簍,轉身向魚鷹說“謝”時,魚鷹的身影已在遠處……

    然而,魚鷹並不總是幫著捕魚人,更多的時候,在魚與人之間,他偏袒的是魚。

    河邊垂柳嫩黃泛綠時,魚鷹會在捕魚人身後嘮叨:“少捕點吧,母魚正甩子哩。現在捕這麼多,到夏天沒魚可捕,可別怨我沒把話說在前頭哇!”

    知了和河裡的蛤蟆開始二重唱時,魚鷹會溜到漁簍旁:“才進夏天呀,魚還沒長起來哩。你瞧,這條還不到四兩,讓它再長長吧!”也不管捕魚人是否同意,他一揚手,“撲通”一聲,把那條魚給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還在風中招蜂引蝶呢,魚鷹就堵在捕魚人面前了:“都秋天了,還用網捕魚?就不怕明年河裡沒有魚——給明年留點魚種吧。”如果人家不聽,魚鷹還死乞白賴著不走:“要不用釣竿釣吧?少釣點,給明年留點想頭。別用這麼大的網!想一網打盡呀?”

    雖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魚鷹卻很少下河捕魚,家裡更是難得吃一次魚。如果來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魚,魚鷹才會去捕魚。下河前魚鷹要問客人想吃什麼方法烹製的魚。客人想吃紅燒魚,魚鷹拎回來的必是條大鯉魚。客人想吃熘魚片,魚鷹拎回來的定是條黑魚。客人想喝鮮魚湯,魚鷹拎回來的準是一兜鯽魚片兒。

    魚鷹捕魚有個規矩,鯉魚、黑魚、鰱魚這些大魚,每次只捕一條。至於鯽魚片兒,則要看喝湯的人數,每人一條,每條不超過半尺長,多一條他也不帶上岸。

    有人勸魚鷹多捕點,魚鷹就像被人罵了祖宗,惡狠狠地盯著對方:“別想壞了俺的規矩!”

    這時,衛河兩岸的人們往往全家老小齊上陣,搬網,粘網,拋網,甚至窗紗、蚊帳都派上了用場。一場“全民皆兵”的“殲滅戰”打響了,魚兒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這時,常有一位破衣爛衫蓬頭垢面的老漢騎著快散了架的腳踏車在衛河兩岸奔走呼號:“少捕點吧!過兩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魚就不浮頭了,留到明年會有更多的魚給你們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後面喊“魚瘋子魚瘋子”,用碎磚頭、小石子擲他,他全然不顧,還是一個勁地呼號。有人說,他就是魚鷹,已經瘋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異鄉謀生。此時的衛河已臭不可近。臨行時,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衛河,想起了魚鷹,便問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魚鷹嗎?”

    “知道!老皇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顧地說,“衛河裡魚絕種了,咋還會有魚鷹?魚鷹早死了!”

    (2010.8《小小說選刊》)

    16.小說中的魚鷹具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17.本文在敘述過程中,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18.文末朋友回答“魚鷹早死了”,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4分)

    19.從全文看,作者創作“魚鷹”這一形象的意圖是什麼?(6分)

    參考答案:

    16.(4分)水性好,捕魚技術高超;做事執著(講原則);具有樸素的生態保護意識(遵循自然規律)。(答出一點得1分,答出兩點得3分,答出三點得4分)

    17.(4分)這樣敘事,一方面真實可感,透過“我剛記事”、“我十多歲的時候”和“而立之年”三個時間段,體現自己的親歷親聞;(2分)另一方面也傳遞出了敘述者的聲音——對“魚鷹”行為的支援和讚美,透露出強烈的人文情懷。(2分)

    18.(4分)朋友這話實則答非所問,因為“我”問的魚鷹是人,而答的卻是水鳥;(2分)這恰恰反映了魚鷹這個人早已淡出人們的記憶,說明人們對於自然環境的惡化習以為常。(2分)

    19.(6分)文章創作了“魚鷹”這個生態環境的孤獨守護者形象,(2分)作者透過這一形象,與其他人濫捕濫漁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批判了人們對自然資源攫取慾望的膨脹及環保意識的淡薄,(2分)警示人們要深刻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遵循自然規律,追求和諧發展。(2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蘊含了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