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10342019456

    草木的別稱

    知堂曾寫過一篇《野草的俗名》,探究如“臭婆娘”、“官司草”、“黃狗尾巴”、“碰鼻頭草”、“老弗大”、“天荷葉”、“牌草”、“鹹酸草”等一些野草,說“名物訓詁方面也不可閒卻,這樣才與民俗學有關係,只怕少有人感興趣”。而我卻是有些興趣的,於記憶的迴路裡,揀自己打小兒熟悉的田野植物來“訓”一下,想來不是全然無益的罷。

    香蒲,小時常在葦塘邊扯其果實,長長的圓柱樣小棍兒,褐色,手攥一束,可揮舞玩耍,不亦樂乎。若忍不住掰開,盡為茸毛,腳碾之,散為一地。拿它來燻蚊子,點燃,散出濃濃煙霧,滿屋瀰漫,蚊子固然呆不住,人也燻得夠嗆,非昏昏然不可。《本草綱目》載:“香蒲即甘蒲,可作薦者。春初生,取白為菹,亦堪蒸食。山南人謂之香蒲,以菖蒲為臭蒲也。”這說的是香蒲葉子,柔韌可編織蓆子,而其初生嫩葉,可以食用。香蒲的另一叫法甘蒲,要少見些,而甘蒲與菖蒲的香臭之別,倒是有趣的。

    香蒲的別稱,其一為水蠟燭或水燭,顯然是根據果實的形態而來,實在深獲我心,那樣子,可不是活脫脫水中之蠟燭麼。汪曾祺《受戒》收尾寫道:“英子跳到中艙,兩隻槳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很美。

    另一稱呼為貓尾巴草,得名途徑相似,也是頗形象的,不過豆科亦有一同名野草,未免有些易混淆。

    《詩經》中關於“蒲”之吟誦不止一篇,如陳風中的《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又如王風中的《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均為蒲,是極易誤解為一物的,其實,前一首指香蒲,後者指的乃是蒲柳。日本細井徇《詩經名物圖解》分別畫出“蒲”之兩種,形態各異,一目瞭然。(國內引進細井徇此著,自行作“蒲”注,張冠李戴,不細心及未通曉詩經,且缺乏於香蒲的生活實感之故。)

    羊躑躅,開花極美,即黃杜鵑,然卻為毒草。為何稱羊躑躅,因“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如此,它的一些別名,如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亦即可以理解了。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搜山虎即羊躑躅,古方多用,今湯頭中無之。”另一別稱老虎花,大約與搜山虎之來由相類,其黃色花朵斑斕奪目,日光下一映,真有斑斕猛虎之勢。

    讀鄧雲鄉的文章,他說,“現在江南山中,一到三四月間,漫山遍野開的都是杜鵑花,而各大公園、各大賓館,也都用大盆栽種各種杜鵑。當人們在觀賞這些盛開的爛熳花朵時,又誰知它是‘大毒草’呢?真是不可思議的事”。鄧雲鄉有言外之意,而美花與毒草合為一體,確是弔詭得很。

    枸杞,以前在野地裡挖野菜時常採,放嘴裡嚐嚐,只是玩而已,更習慣叫它枸杞子。“湛湛露斯,在彼枸杞,顯允君子,莫不令德。”這是《詩經·湛露》中所寫,表明枸杞之名傳之久遠。李時珍對其名由來講得清晰:“枸、杞,二樹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莖如杞之條,故兼名之。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為甜菜。其莖幹高三五尺,作叢。六月、七月生小紅紫花,隨便結紅實,形微長如棗核。其根名地骨。”沈括《夢溪筆談》有云:“枸杞,陝西極邊生者,高長餘,甘美異於他處者。”沈括的足跡最西似止於秦嶺,如今知道,更好的枸杞在寧夏。

    枸杞的別名紅耳墜,極為輕俏,綺思有之,自然是因其顏色與形狀;而另一名狗奶子,俗極,卻也是因其形態,令人想起一種叫馬奶子的葡萄來,僅只大小之別而已。甜菜或甜菜子的叫法,或會引起與糖用植物混同的誤會,不過於我倒是親切,畢竟幼時我並不將之晾乾浸泡什麼,而是直接摘新鮮的口嘗,那特殊的甜絲絲至今不忘。清陳淏《花鏡》枸杞條說:“枸杞,一名‘枸檵’,一名‘羊乳’。南北山中,及丘陵牆阪間皆有之。……歲久本老,虯曲多致,結子若綴,頗堪盆玩。……澆水必清晨,則子不落,壅以牛糞則肥。多取山西、甘州者,因其子少而肉厚,入藥最良。其莖大而堅直者,可作杖,故俗呼‘仙人杖’。”

    爬山虎,屬葡萄科,因之,其一別名假葡萄藤,即饒有趣味了。《綱目拾遺》裡說:“地錦,生淮南林下。葉如鴨掌,藤蔓著地,節處有根,亦緣樹石,冬月不死,山人產後用之。”地錦也就是爬山虎。而飛天蜈蚣的叫法,頗具綠林的粗豪之氣,令人想起水泊梁山。

    爬山虎的形態,葉聖陶曾描寫過,“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那樣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樣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吹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如此說來,其鐵欄杆的別稱固然別緻,不過所留縫隙可就大了一些。

    知堂寫《野草的俗名》,飽受詬病,論者多不細察其文末收尾語,“不單是在這時候沒有工夫來理會這些事也”,是中涵蘊的隱隱況味,須多加留意。如今承平已久,信筆寫寫這些植物的俗名或別稱,想必不會再有苛責了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黃的男孩有什麼好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