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維尼熊看世界
-
2 # 烏拉出品
1.印度+日本捆綁入常模式:想就別想了,前幾年的印日等四國捆綁入常早就失敗了。印度拉上日本等於給自己找了塊石頭,這個模式不太可能讓印度人接受。
2.入常的流程:按照憲章,首先需要到會投票的聯合國2/3的會員國投票支援;然後進入安理會(5+10)投票透過(至少9票),且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誰都不能投反對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入常標準。具體如下:
憲章第18條第2款: 聯合國大會對於重要問題之決議應以到會及投票之會員國三分之二多數決定之。憲章第27條第3款:安全理事會對於其他一切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之同意票表決之。
印度也好、印度+日本也罷,先研究研究自己能拿到多少票吧。
3.印度單獨入常難度較大:
在安理會有否決權的五常,印度據說已得到四大常任理事國的口頭許諾了,包括美俄英法,這四國都想在印度市場分杯羹,印度也順水推舟都不得罪。以軍火市場為例,陸軍主要買俄羅斯的,海軍買俄羅斯和英國的,空軍主要是俄羅斯、美國和法國。但是中國始終沒有點頭。
在聯合國大會,印度能拿到出席會員國2/3的贊成票嗎?不到200個國家,至少拿到130票,這也夠印度外交部門忙上好一陣子的。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有人拉票就有人拆臺反對。巴基斯坦就是第一個反對的國家,他身後的伊斯蘭世界國家和同情支援巴基斯坦的國家都會反對或棄權。印度死在程式上的可能性很大,可能根本就到不了五常手裡。
目前印巴關係如此緊張,在外交上也不是印度進常的好環境。
4.日本單獨入常的可能性比印度要小得多、要難得多。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在簽署舊金山條約後才加入聯合國。但無論聯合國憲章怎麼修改,有一條規定就是沒有取消或修改過——第107條規定:本憲章並不取消或禁止負行動責任之政府對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本憲章任何簽字國之敵國因該次戰爭而採取或受權執行之行動。這條換成日常用語就是說,將來日本要是再侵犯他國,不僅受侵犯國反擊,安理會還以此為法理成立聯軍共同“反擊”日本。
在現實中,反對日本入常的潛在國家比印度還多一大把。由於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中國、南韓、北韓等當年被迫害過的國家怎麼能同意呢?
現在韓日關係這麼僵、日俄還沒有簽署和平條約(法律上還是非和平狀態),俄羅斯態度也會很微妙,美華人就那麼相信日本嗎,未必。也就兩個快廢了英法賣個人情罷了。
最後有幾種可能:1、跟上次一樣大家打打外交仗、湊個熱鬧,最後不了了之;2.非常任理事國改選時都給極力推薦爭取都選上,讓他們都留在裡邊陪五常玩;3.對制度進行重新設計,在“五常”和10個不固定的“非常”之間,增設幾個位置---先叫“假常”吧,就是位置固定不用擔心選不上但就是沒有一票否決權。4、那就是真的選上了,五常變成六常、七常,到那時估計聯合國也就快吹燈拔蠟,什麼也幹不了了。
回覆列表
印度日本為什麼急於入常,我們來看看常任理事國的權力。安理會重大決議採有五常全體一致透過的原則。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國行使否決權就是投下反對票,被反對的決議就不能透過。可見常任理事國對國際事務有著強大的發言權!而聯合國成立的基礎在於二戰抗擊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五個常任理事國都在二戰中做出巨大犧牲與貢獻的,應該享有戰勝國的權益。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別看日本聯合國會費交的最多,經濟實力雄厚但是作為戰敗國一旦加入聯合國不僅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權力被削弱與瓜分,更重要的是間接摧毀了雅爾塔協議戰後的國際秩序,別看二戰已經過去74年但是今天的世界依然有著當初三巨頭會談後瓜分世界帶來的影響!
2005年由巴西、德國、印度和日本組成的"四國聯盟"提議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四國同盟的的宗旨很簡單,四國採用捆綁策略,共進退支援我的國家我也讓他們支援你。看似這種辦法很是妥當,但恰恰捆綁政策把四國各自的優勢變為劣勢。我們看看現任五常對待四國的態度,美國表面支援印度與日本,這種支援僅僅是口頭的。中國因中日曆史問題和領土爭端堅決反對日本入常,中國對印度的態度也是明確的。反對!這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是領土問題。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反對德國入常,美國反對巴西入常,四國聯盟確實在眾多聯合國之間捆綁到了彼此的同意票。但是四國聯盟也把反對自己入常的國家聯合到了一起。最後在五大國背後操縱下,非盟否定了四國提出的入常方案。
可見印度、日本入常別說再見今天就是可預見的未來無異於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