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228595gxy

    那麼為什麼沒有吞併緬甸?

    一 中原王朝一直到明清時期才真正的完全的有效的控制雲貴地區,注意三個詞:真正 完全 有效。也就是說,如果要征伐緬甸,就要以雲貴為基地,至少明清以前,雲貴本身就是其他勢力,而明清以後,雲貴地區徹底納入帝國版圖中,再去經略緬甸甚至中南半島上的其他國家,中原王朝突然發現,人家並不弱,尤其以緬甸為例,緬甸在16世紀以後常年奮戰在與西方殖民者尤其是英東印度公司的鬥爭第一線,積累了大量實戰技巧與先進的武器裝備,到了乾隆時期,清軍與緬甸小試牛刀,損失慘重。

    二大航海時代的緬甸真實實力到底如何?我們把視野放大到整個大航海時代,歐洲殖民者在16、17世紀在亞洲地區修建了一系列的殖民據點和武裝貿易堡壘,彼時因為歐洲土木工程技術發達,設計出了稜堡這種堅固的沒有死角的堡壘,亞洲帝國往往面對此類堡壘,顯得辦法不多,當然這其中也有被亞洲帝國攻陷的案例,但屈指可數:

    第一座:沙廉圍攻戰(緬甸VS葡萄牙)

    第二座:胡格利(莫臥兒VS葡萄牙)

    第三座:熱蘭遮城(鄭氏集團VS荷蘭)

    第四座:吉大港(莫臥兒VS葡萄牙)

    第五座:雅克薩(清VS沙俄)

    這五個成功的案例,緬甸稱得上亞洲之光,第一個就是他!屈指可數的幾個案例共同點很多:攻城方都是亞洲文明,防守方都是小規模殖民者,攻城方往往都出動數萬大軍,防守方往往不過千人,都是以亞洲慘勝結束,之後的莫臥兒,緬甸,臺灣都淪為日後列強的殖民地,清朝也是半殖民地,所以,明清時期我們面對其他亞洲文明,沒有任何技術上的優勢,甚至在面對緬甸時,某些火器還處於劣勢。

    第三:我們是農耕文明+儒家意識形態的社會,這樣雙重屬性下的中原文明並沒有大規模擴張的基因,我們從黃河流域大片耕地起步,逐步推進到長城一線,是為了應對草原民族週期性的入侵,只有推進到長城一線才能保護黃河流域大片耕地,北方版圖奠定OK,南方方向,我們大致沿今天京廣鐵路一線南下,我們是早發育文明,利用戰國秦漢兩晉時期我們相較南方原住民的技術優勢,推進到兩廣,然後再往前拱了一拱拿下了有大量耕地的紅河三角洲(今越南北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電話營銷開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