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638~713)
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縣)。慧能於公元67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學法。慧能初見弘忍,弘忍便問他﹕「你是那裡人? 來這裡求取什麼 ?」慧能回答﹕「弟子世嶺南人,來到這裡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聽了仍隨口說﹕「你世嶺南人,哪裡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分。」這才使弘忍微微吃驚。慧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絕,就安排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慧能樂於從命,終日舂米,幹得歡快。當時弘忍的徒眾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個月之後,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語,這實際上是一場考試,他要選擇繼承人。但慧能沒資格參加,因為他只是幹雜事的。神秀是眾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時分,獨自掌燈,在佛堂的南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清晨時,弘忍見到此偈後漠然不語,慧能聞聲來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許可,於是他高聲念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給叫去,為慧能講經又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他正式傳他為禪宗六祖,併為他的安全著想,親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時機,不要把自己是禪宗六祖的身分講出來,免得有禪宗的僧人來爭奪。慧能來到嶺南,渡過了15年的隱居生活。在唐高宗年間(676年),在廣州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為他剃髮,授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在此之前只是「行者」。
不久慧能又從廣州到了曹溪寶林寺﹕在這裡,慧能正式「開山」傳法。這時候,他在禪宗的地位得到確立,被稱為「六祖大師」。而神秀則在北方傳法。從此,南北分流,形成禪宗的南北兩派。武后、中宗召請,終不赴京。禪宗自初祖以來,無頓漸之分,自六祖慧能開啟頓門,嗣後併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或作惠能。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為《六祖壇經》。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圓寂,弟子將其遺體應回曹溪,法相一直保持至今。
禪宗 -- 特重禪觀,不重教理,自稱教外別傳。以菩提達摩為初祖,下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後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強調漸修,南宗主頓悟。弘忍圓寂後,北宗神秀大闡宗風於長安、洛陽。中唐以後,南宗成為禪宗的正統,並形成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五家。但宋朝以後則僅存曹洞、臨濟二脈。或稱為佛心宗。
六祖慧能(638~713)
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縣)。慧能於公元67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學法。慧能初見弘忍,弘忍便問他﹕「你是那裡人? 來這裡求取什麼 ?」慧能回答﹕「弟子世嶺南人,來到這裡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聽了仍隨口說﹕「你世嶺南人,哪裡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並無南北之分。」這才使弘忍微微吃驚。慧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絕,就安排他隨眾勞動,在碓房舂米。慧能樂於從命,終日舂米,幹得歡快。當時弘忍的徒眾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個月之後,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語,這實際上是一場考試,他要選擇繼承人。但慧能沒資格參加,因為他只是幹雜事的。神秀是眾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時分,獨自掌燈,在佛堂的南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清晨時,弘忍見到此偈後漠然不語,慧能聞聲來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許可,於是他高聲念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給叫去,為慧能講經又把世代相傳的法衣交給他正式傳他為禪宗六祖,併為他的安全著想,親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時機,不要把自己是禪宗六祖的身分講出來,免得有禪宗的僧人來爭奪。慧能來到嶺南,渡過了15年的隱居生活。在唐高宗年間(676年),在廣州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法師為他剃髮,授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在此之前只是「行者」。
不久慧能又從廣州到了曹溪寶林寺﹕在這裡,慧能正式「開山」傳法。這時候,他在禪宗的地位得到確立,被稱為「六祖大師」。而神秀則在北方傳法。從此,南北分流,形成禪宗的南北兩派。武后、中宗召請,終不赴京。禪宗自初祖以來,無頓漸之分,自六祖慧能開啟頓門,嗣後併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或作惠能。門人法海編錄其法語為《六祖壇經》。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圓寂,弟子將其遺體應回曹溪,法相一直保持至今。
禪宗 -- 特重禪觀,不重教理,自稱教外別傳。以菩提達摩為初祖,下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後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強調漸修,南宗主頓悟。弘忍圓寂後,北宗神秀大闡宗風於長安、洛陽。中唐以後,南宗成為禪宗的正統,並形成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五家。但宋朝以後則僅存曹洞、臨濟二脈。或稱為佛心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