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292865153102
-
2 # 梔子花開98599546
蕭紅的《呼蘭河傳》一共有七章加一個尾聲。
第一章一共有九節,主要講東北小城呼蘭河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這裡的生活是死寂、平靜的。第一節引出呼蘭河以後,主要寫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節主要寫賣豆芽的女瘋子;第三節寫染缸房裡的故事;第四節第五節主要寫扎彩鋪;第六節主要寫小衚衕賣麻花的;第七節主要寫賣賣豆腐的;第八節介紹火燒雲;第寫總寫呼蘭河的一年四季。
第二章一共五節,主要寫呼蘭河精神上的"盛舉",反映呼蘭河的人們的精神面貌。第一節寫"跳大神";第二節寫七月十五鬼節的河燈;第三節寫臺子戲;第四節寫廟會;第五節小結,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只是跳秧歌是為活人預備的。
第三章主要寫祖父與祖母。
第四章主要是從各個方面描述我家的荒涼。
第五節主要寫小團圓媳婦之死。
第六章主要寫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主要寫磨房裡"馮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聲主要交待結局。
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分別敘述了四個相對獨立的故事,各個故事之間沒有多少必然的關聯。透過發生在呼蘭河小城的一個大院及敘述者"我"把各個故事串聯起來,各個故事可以獨立成篇。
《呼蘭河傳》共七章,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蘭河傳》不是為某一個人作傳,而是為作者生於斯、長於斯的小城作傳。
第一、二章對呼蘭河城風情的描繪。第一章以宏觀的俯瞰視角,按照空間順序勾勒呼蘭小城的總體格局:十字街、東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衚衕,將呼蘭固定在了寒冷而荒涼的東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蘭小城的總體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間侷促、逼仄、簡陋,城裡除了十字街外,還有兩條都是從南到北五六里長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衚衕,街上為人而做的設施不多——幾家碾磨房,幾家豆腐店,一兩家機房、染缸房,東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設施是兩座小學校,西二道街還有一個設在城隍廟裡的清真學校。
東二道街還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全城引為光榮與驕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這裡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劇。呼蘭河人雖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沒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為這泥坑子施給當地居民兩條福利:一是常常抬轎抬馬,淹雞淹鴨,鬧得非常熱鬧,可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經濟,又不算不衛生的瘟豬肉。
在呼蘭河畔,人們對生活抱著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呼蘭河人過著卑瑣平凡的生活,對生命抱著讓人難以置信的漠然態度,而在對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們卻又保持著極大的熱情——也許正因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無知,才促使他們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對遙遙無期的來世的關懷上。呼蘭小城有非常齊全的為神鬼服務的設施:幾家扎彩鋪、老爺廟、娘娘廟,還有龍王廟、祖師廟、城隍廟,相應的便是異彩紛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呼蘭河人也就在這些信仰風俗中找到他們的一點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樂趣。
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憶,展現“我”在呼蘭河城度過的童年時光。
第三章寫“我”幼時的生活,總共九個小節,除了第三、第九兩個小節外,其餘七小節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開 頭,中斷以前的言語,繼續新的言說。第三章是整部的重彩油畫的聚焦點,描繪了“我家”的後花園。
第四章寫“我”家,共五小節,除第一小節外,其餘四小節的開頭分別是: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我家是荒涼的。每個小節就是一個完整的言說序列。該章節,從“我家”的後面轉到前面,以“一進大門”的正面視角為觀察點,勾勒前院的整體格局,並按相應的空間順序,逐一點出幾戶人家:養豬的、漏粉的、拉磨的、趕車的。
第五、六、七章則是由景物轉到人物,寫出了團圓媳婦、馮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慘的。
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對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裡,以趕車為職業的老胡家的介紹而來,寫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
第六章寫有二伯。本章節是《呼蘭河傳》“最像小說”的一章,它從小團圓媳婦,也就是第五章潑墨澆成的黑洞內部開始,將筆墨集中在滑稽中透著悲憫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極大的耐心和頑強意志,築造了一條灰色的過渡地帶。有二伯既可厭又可憐的品質,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員的特殊位置,構成了內在呼應。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為緩衝和過渡,形成了一片獨立而穩定的區域。
結尾處,有二伯因“絕後”而生的哭泣,順勢為全書最後一章,即第七章勾畫馮歪嘴子一家——焦點是馮歪嘴子小兒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運,營造好了勢所必至的運筆方向。馮歪嘴子的兩個孩子,“大的孩子會拉著小驢到井邊去飲水了,小的會笑了,會拍手了,會搖頭了。給他東西吃,他會伸出手來拿。而且小牙也長出來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來了。”《呼蘭河傳》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