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什麼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春楓浦上不勝愁。◆ 遊子象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日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閒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解讀 深夜翻看程千帆先生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集解》①,見到前輩詩論家許多精彩的評解,不禁為之驚歎,深受啟發。然細觀之,其中雖多有珠玉之見,但仍存其弊,故冒著被人恥笑之危險,以我之淺見解讀此千古絕唱,或許有一兩句可取,則不廢我子夜之功也。
春江花月夜 僅這五字列於此,猶如燦錦呈於眼前。春、江、花、月、夜,在中國的文學裡,在中國文人的心中,無一不美妙,無一不含情。雖喻之為燦錦,但不是堆紅疊豔、奢華腐靡。先想象之,看他下文能翻出什麼好詩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首句即點出春、江、月,且暗藏夜。
這江是與海連的,我們且不論江是何處之江,海是何處之海。江潮把江海連在一起,分不清江海,亦分不清海天。春江連海,可見氣象之大。潮水起伏,明月由海潮中湧出,此情此景,非人間可見,張若虛飛入天上乎?不禁讓人想到稍後的張九齡寫的《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②,固然很好,但是沒有海潮的託浮,那明月自然也就少了一層動感,少了一層意境。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灩灩何義?《應用漢語詞典》解釋的很好——“水的光色。③”所以蘇軾曰:“水光瀲灩晴方好”。“灩灩隨波千萬裡”,什麼灩灩隨波?當然是明月。我們看那江波之上流動的色彩,誰能分清是水波,還是光波?這豈非天上境界,人間何有?且看這瀲灩的月色,隨波漂浮,三千里江山無不被籠罩在春光月色中也,又豈非張九齡講的“天涯共此時”。
此兩句再次鋪陳春、江、月、夜之景。
如果說張九齡的明月是人間之景,那麼張若虛的明月則是天上之景,天上之於人間,更高妙矣。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篇目乃“春江花月夜”,前四句單講春江月夜的好處,唯不見花字,豈能無花?江流宛轉,繞過汀洲,月照花林,花是什麼樣?花如冰珠④,晶瑩剔透。
這花,又非普通的花,這個比喻,可謂奇絕、奇妙。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徐增曰:“春夜安得有霜?⑤”我問:春夜怎知無霜?其實,從開始到這裡,詩人都在營造一種闊、大、清、冷、靜、幻的境界。古諺雲:“春寒料峭”,有霜不足為奇,不必臆想。
霜是白的,沙是白的,因何而白?有人說霜、沙自白。我說:無月,能見霜、沙之白乎?所以詩面上雖說飛霜沙白,實寫月也。這兩句是暗寫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這兩句又明寫月。以上十句,出現“月”字四次,然實際上句句含月。“灩灩隨波千萬裡”,“江流宛轉繞芳甸”,“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等。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什麼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月光象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春楓浦上不勝愁。◆ 遊子象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但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日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閒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解讀 深夜翻看程千帆先生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集解》①,見到前輩詩論家許多精彩的評解,不禁為之驚歎,深受啟發。然細觀之,其中雖多有珠玉之見,但仍存其弊,故冒著被人恥笑之危險,以我之淺見解讀此千古絕唱,或許有一兩句可取,則不廢我子夜之功也。
春江花月夜 僅這五字列於此,猶如燦錦呈於眼前。春、江、花、月、夜,在中國的文學裡,在中國文人的心中,無一不美妙,無一不含情。雖喻之為燦錦,但不是堆紅疊豔、奢華腐靡。先想象之,看他下文能翻出什麼好詩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首句即點出春、江、月,且暗藏夜。
這江是與海連的,我們且不論江是何處之江,海是何處之海。江潮把江海連在一起,分不清江海,亦分不清海天。春江連海,可見氣象之大。潮水起伏,明月由海潮中湧出,此情此景,非人間可見,張若虛飛入天上乎?不禁讓人想到稍後的張九齡寫的《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②,固然很好,但是沒有海潮的託浮,那明月自然也就少了一層動感,少了一層意境。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灩灩何義?《應用漢語詞典》解釋的很好——“水的光色。③”所以蘇軾曰:“水光瀲灩晴方好”。“灩灩隨波千萬裡”,什麼灩灩隨波?當然是明月。我們看那江波之上流動的色彩,誰能分清是水波,還是光波?這豈非天上境界,人間何有?且看這瀲灩的月色,隨波漂浮,三千里江山無不被籠罩在春光月色中也,又豈非張九齡講的“天涯共此時”。
此兩句再次鋪陳春、江、月、夜之景。
如果說張九齡的明月是人間之景,那麼張若虛的明月則是天上之景,天上之於人間,更高妙矣。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篇目乃“春江花月夜”,前四句單講春江月夜的好處,唯不見花字,豈能無花?江流宛轉,繞過汀洲,月照花林,花是什麼樣?花如冰珠④,晶瑩剔透。
這花,又非普通的花,這個比喻,可謂奇絕、奇妙。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徐增曰:“春夜安得有霜?⑤”我問:春夜怎知無霜?其實,從開始到這裡,詩人都在營造一種闊、大、清、冷、靜、幻的境界。古諺雲:“春寒料峭”,有霜不足為奇,不必臆想。
霜是白的,沙是白的,因何而白?有人說霜、沙自白。我說:無月,能見霜、沙之白乎?所以詩面上雖說飛霜沙白,實寫月也。這兩句是暗寫月。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這兩句又明寫月。以上十句,出現“月”字四次,然實際上句句含月。“灩灩隨波千萬裡”,“江流宛轉繞芳甸”,“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