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幾個圈

    對於一檔成熟的綜藝節目尤其是已經形成綜藝品牌的IP而言,放棄原名稱對已有的國民認知度無疑是一次不小的傷害,因此綜藝節目主動更名的情況並不多見,大多是不得已而為之。那麼,致使綜藝改名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縱覽近年來更名的近20部綜藝名單,其中鬧得沸沸揚揚的要數《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所屬版權方與製作方之間的對簿公堂。2016年1月《非誠勿擾》被訴商標侵權,並被要求立即停止使用該欄目名稱;也正是在這一年,《中國好聲音》同樣因荷蘭版權方將“好聲音”名稱授權給了唐德,而唐德與節目製作方燦星未能達成一致共識,因此不得不進行更名,直到今年三方和解,才得以恢復名稱。

    《緣來非誠勿擾》增加的“緣來”二字即強化了節目相親交友的性質,同時“緣來”與“原來”諧音,意在向觀眾表明節目還是原來的。而與此相反的是,《中國新歌聲》的名稱則重在用“新”,強調節目是一檔全新的原創節目,如今即便恢復原名,節目依然強調其在原版基礎上的創新。

    2.限韓令

    受中韓關係影響,2017年國內大批從南韓引進的版權綜藝或有南韓團隊參與制作的綜藝面臨整改風波。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便是引進自南韓SBS的綜藝節目《Running Man》,這檔在中國土壤上生根發芽的綜N代,2017年便正式改名《奔跑吧》。

    此外,相同命運的還有《我是歌手》改名《歌手》、《花樣姐姐》改名《旅途的花樣》、《蒙面歌王》改名《蒙面唱將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戰》改名《我們的挑戰》、《叢林的法則》改名《我們的法則》。以改名的方式實現將節目從“引進”到“原創”的轉變,雖是自欺欺人,但也確實能夠矇混過關。

    3.限娛令

    在總局早前發出的《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中曾明確提及:“糾正單純依賴明星的傾向,提高普通群眾參與真人秀節目的人數比例。”隨後《女神的新衣》《女神的選擇》《偶像來了》等全明星節目紛紛加入了素人嘉賓,星素結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綜藝必備,而除了內容層面,節目名稱自然也得響應這一變化。

    《我的新衣》《我們的選擇》《我們來了》,透過簡單字詞上的變化,傳達節目從全明星到星素結合的改變,同時第一人稱顯得更為親近。節目名稱隨著節目內容的變遷進行調整,至今的存活率卻極低。

    4.限秀令

    今年7月在廣電總局釋出的《關於做好暑期網路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對於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堅決遏止節目過度娛樂化和宣揚拜金享樂、急功近利等錯誤傾向。”11月總局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中再次強調:“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

    一時之間,偶像養成、團體選秀充滿了不確定性,“團體”“偶像”更是成了選秀節目的敏感詞。愛奇藝“偶練”第二季經過多次調整後最終更名《青春有你》,去除“偶像”二字,整體名稱更加強調節目的積極意義。而境遇截然不同的是,12月7日優酷《以團之名》釋出會取消,節目亦陷入停拍風波,這雖不是一個名稱導致的,但“以團之名”的稱謂難免與總局政策相悖。

    5.其他政策

    2017年一檔定位Hip-hop的垂直音樂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爆火,然而節目雙冠軍之一的PG One隨後卻陷入個人品行失德的旋渦之中,遭到主流媒體痛斥,關於嘻哈文化的討論一時之間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因此,對於《中國有嘻哈》的第二季而言如何更好詮釋這一舶來品在中國本土化中展現的正面價值尤為重要。

    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新說唱》,指代範圍更加細化的同時,採用了這一黑人俚語更加本土化的翻譯,“新”則意在強調節目區別於傳統街頭文化的叛逆低俗,更加健康向上。如何透過節目名稱準確傳達節目立意,並得到總局的認可對於綜藝而言往往是決定生死的重要一關。

    6.最佳化立意

    曾經《演員的誕生》鬧出不少“么蛾子”也順利獲得了不少流量,但大眾的眼光中卻多少夾雜著鄙夷的色彩,因此節目第二季急需為自身的專業正名,除了請來名導助陣,也將節目更名為《我就是演員》,試圖擺脫“誕生”二字帶來的幼稚、不成熟之感,口語化的“我就是”除了能在節目嘉賓言談中被反覆cue到點題,還能透過這一肯定的判斷句式表示強調。

    今年招商會中,還有一檔節目宣佈更名,那便是《二十四小時》改名為《青春環遊記》,曾經的《二十四小時》是由製作團隊在不同國家進行24小時不間斷錄製的方式進行拍攝,顯然這一命名是從製作的角度,而並非從節目主旨或觀眾的角度出發,相反《青春環遊記》則更加貼合受眾角度。命名視角的變化,折射了節目從製作為本到使用者為本的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鳥飛飛無人機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