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滋味
-
2 # 大海傳媒
與去年相比確實差距很大,去年一般都是1000多斤,今年1000斤是最好的,一般7-800斤,根本原因是乾旱,當然也有豐產的,只是極個別現象,不普遍,總體產量是下滑的,凡是高產的都是水利條件好的地塊,旱能澆澇能排,水利設施不好的根本不會高產。
別說種地了,就連打仗也是,總有活下來的,一個村都減產,總會有幾家豐收的,但這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代表全部,就像我們公司,2014年南方部,全軍覆沒,銷售做的一塌糊塗,全公司倒數第一,就是有一個人竟然做到了全公司第五名的好成績,很多人差異,所以即使條件在差,總有人能存活下來。
今年大部分都是7-800斤,我今年還行,7畝地賣了9000元,一畝地1170斤,還算可以,這只是個別地塊,總體是減產的,今年主要是因為乾旱,一直都沒有下一場大一點的雨,玉米全部澆水,確實乾旱。
今年總體是減產的,高產地塊是因為水利條件好,凡是澆兩遍水的都豐收了,今年天氣好,產量很不平均,基本都是7-800斤,今年也算豐收之年。
-
3 # 麻辣大嘴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不算簡單,一句話也說不清楚。
今年小麥主產區的省份麥收基本完畢 ,在產量方面,有的地塊是畝產量1400斤,有的畝產500斤。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山區和平原地區的產量差別。山區的小麥產量因為在管理上,水澆地上都不如平原的生長條件好。山區的地塊澆水不方便,平原的地塊澆水方便。可別小看澆水這個環節,澆水的次數能決定小麥的產量。澆一遍水和澆兩遍水的地塊收成大不一樣,所以說,山區和平原,小麥的畝產量會有幾百斤的差別。
二:小麥種子差別。小麥種子的好壞是決定小麥產量的主要原因。有了好的種子,再加上各項管理到位,小麥的產量自然就會上去了。如果小麥的種子不好,後期管理又不到到位,就會造成小麥減產。
三:2020年,受倒春寒的影響,有的地區小麥被凍死,沒有被凍死的小麥產量就會大打折扣。
四:管理的差別。同樣地塊,產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畝產過千斤,有的只有幾百斤,這是為什麼?就是在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差別。管理差別一是病蟲害的防治,二是水澆地的遍數。三是肥料的投入。四是鏟地鬆土的次數。
總之,小麥產量有差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每個地區有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
-
4 # 煙臺優果樂園
2020年夏收基本結束,全國總體小麥產量是增加的,又是一個豐收年,但是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農戶的產量大相徑庭,有喜有憂。
作物的產量受多種條件的制約,素有“土肥水種密植管工”八字憲法之稱,因此產量各有差異。
對於靠天吃飯的大田作物小麥來說,土和水是目前最大的制約因素,在平原地區、土質肥沃、水利設施齊全灌溉條件滿足,7-800斤正常產量的,再加上管理到位、打藥及時防治病蟲害,不倒伏,產量在1000斤以上也是很正常的。
而在丘陵乾旱地區、土質貧瘠、澆水不方便、對小麥管理不到位,產量低是很多的,3-400百斤,到500斤不等,越是這種地方管理越不到位、越不重視、靠天吃飯。
6月5日,在河南省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通郭村“豐德存麥20號”千畝豐產方,中國冬小麥又創下平均畝產855.2公斤紀錄。此前的6月1日,河南剛在修武縣創下841.5公斤的小麥單產紀錄。時隔4天,即被打破。
-
5 # 豫南向哥
2020年小麥豐收情況。全國各地均不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憂。為什麼這麼說勒?有的畝產達1400~1500斤。唉,有些,有些家達到三至500斤。所以說,產量低的,農民肯定是不高興。產量高於產量低,存在很多原因。今天我們講上兩點,
第一。土地問題。土地分山地和水澆地。水澆地一畝地達到1400指1500斤。而山地就是雨水調勻也得知道能達到500~600斤。就在雨水調勻的情況下。山地最多是500~600斤。二平原的肥沃土地則達到1400~1500斤。土地不一樣。
第二點。農田土地澆灌問題。有些地裡有水源。還能澆澇能排。缺水的話可以澆水。多水的話可以排出去。而有些土地測沒有澆灌的條件。自然產量要比能澆灌的要低。就是在自然災害情況下,肯定要比能澆灌的土地要產量低得多。
第三點。小麥品種問題。小麥現在不像以前,年年留種都可以用,能達到高的產量。而現在你想達到高的產量,可以念一換品種。這樣產量會增加不少。年年更換新的麥種,這樣就有好的收入收成。
-
6 # 青田視野
每年的5月下旬和6月上旬是華北平原地區小麥收穫的季節,現在已經是6月初,河南地區的小麥收穫已經基本上接近尾聲,山東和河北地區的小麥已經開始在緊張的收穫中。今年各地的小麥產量都是啥情況?你知道嗎?
咱們首先了解一下河南地區的小麥情況,由於河南地區地理位置比較偏南,小麥由南至北逐漸成熟收穫,豫南地區相比豫北地區小麥成熟要普遍早上幾天時間,通過向河南豫南地區的農民朋友瞭解,由於今年氣候特殊,小麥產量普遍較於去年有所降低,很多地方小麥產量普遍在800-900斤左右,畝產上千斤的農戶不是很多,而且普遍都要澆上幾水,一些澆水不便的地區小麥產量甚至只有500-600斤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麥的生長經歷了暖冬,小麥群體生長偏旺,再加上早春溫度偏高,小麥生長迅速,導致多地區小麥發生早抽穗現象,小麥在抽穗揚花期又遭受倒幾場春寒天氣,而且土壤乾旱嚴重,很多小麥出現秕穗,籽粒偏少且不飽滿的情況,最終導致小麥的產量降低。
豫北地區小麥乾旱情況不是很明顯,但是也受到倒春寒天氣的影響,甚至有些地方一度出現小麥抽穗揚花期下雪的情況,豫北地區小麥產量要鞘高於豫南地區,但是同去年相比,產量也是有所降低的。
說完河南,咱們再瞭解一下山東地區的一些情況,據很多收完麥子的農戶朋友反應,山東省大部分地方的小麥產量在1000斤左右,有個別地區的農戶小麥產量達到1200斤左右,也有一些農戶小麥產量突破1400斤的,但也有不少地區的農戶朋友反應,小麥產量在600-700斤左右,總體來說小麥算是比較穩產的一年,相較於河南地區產量算是非常好的了。
今年山東大部分地區小麥比較穩產,主要是因為山東地區天氣比較正常,小麥生長沒有發生土壤過於乾旱的情況,冷空氣雖發生頻繁,但對小麥生長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小麥總體上才能穩產高產。
-
7 # 製造糧食的人
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和土質的關係,象南方,水川區,按時交水,追肥,生長的小麥,根粗苗壯,氣候曖和,不缺營養,產量能達到1400斤左右。
象西北黃土高坡上,常年乾旱少雨,氣溫低,在小麥孕穗時又沒有急時雨,錯過追肥時間,使麥杆細而矮,穗細小,畝產也就500之間,
-
8 # 伊山傍大款
第一,有些地比較好,土地肥沃產量就高。
第二,有些地可以灌溉,能旱澇均勻產量就高。第三個就是管理了。
-
9 # 孤城落墨
關於小麥的產量,好的和差的,能相差一倍以上,以河南平原區域來說,每畝1300斤的也不少,再高的1500斤/畝的也有,當然,每畝5-6百斤的也有出現,7-8百斤是常態,900-1000斤左右的是最多,今年河南,安徽等地主要是乾旱造成的小麥減產
-
10 # 小樑隨拍
小麥畝產有人1500斤,有人畝產500斤,而大多數畝產都在1000斤左右。
這個很正常,就像我們人一樣,有人能長到2米高,也有人一輩子只有幾十公分,而大多數身高在1.7左右。
這是很正常的,畝產1500斤說明人家管理的好,勤快會種,種的好自然就高產。一畝地只產500斤的人,如果不是天災,那可能就是麥種往地裡一撒,聽天由命長得吧,能有500斤就不錯了。
今年我家小麥畝產1100斤左右,1塊05分一斤,5五畝地大半年賣了5750。
大家看看種地掙錢不?
回覆列表
農今年小麥的收成結果,出了很有意思的情況。
我的老家是魯西南農村,今年小麥的收成普遍在1200斤到1300斤左右,比去年少了兩三百斤,我把這個結果分享了一篇文章,結果被罵慘了,罵我的是一些小麥產量較低地區的朋友,而一些產能較高地區的朋友看不下去,雙方便舌槍脣劍地幹上了。不管怎樣,還是真心在感謝這些關注我的老鐵們!
那麼今年的小麥收成差異為何這麼大呢?
農田管理問題我的一位朋友家今年小麥畝產1300斤左右,他告訴我說,今年少澆了一遍灌漿水,不然產量還會高些,可見農田管理的重要性,澆水、施肥、滅蟲等農田管理會直接影響當季的作物產量。
土地的差異土地的差異由來已久,這也是造成糧食作物收成差異很大的根本性問題,農民常說,生來地薄,指的也就是這種差異。針對這個差異,必須下力氣對農田進行改造,或者使用更適合當地作物生長的種子是根本的解決之道,但是很不容易。
疫情的影響疫情嚴重的地區,對農業生產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種子,化肥,農藥等其他問題雖然不好,但種子、化肥、農藥等輔助手段的使用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的常態,因此,用量是多少,使用的及時性和使用的合理性,都會直接影響糧食的產量。
綜上所述,地區之間的多種差異,造成了今年小麥收成的巨大差異,要改變這種差異,除了付出更多的努力,還要學習更多的農業科學知識,還要更智慧的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