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號2954

    維果斯基的主要理論概述

      1.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觀

      維果茨基在心理的種系發展和個體發展上都做了研究,特別是他關於人類心理的社會起源的學說,關於兒童心理發展對教育、教學的依賴關係的學說,作了深入的探討。

      (1)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維果茨基創立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用以解釋人類心理本質上與動物不同的那些高階的心理機能。

    維果茨基認為,由於工具(tools)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適應方式,即物質生產的間接方式,而不是像動物那樣是以身體的直接方式來適應自然。在人的工具生產中凝結著人類的間接經驗,即社會文化知識經驗,這就使人類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再受生物進化規律所制約,而受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所制約。

      當然,工具本身並不屬於心理的領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結構,只是由於這種間接的“物質生產的工具”,就導致了人類的心理上出現了“精神生產的工具”,即人類社會所特有的語言和符號。生產工具和語言符號的類似性就在於它們使間接的勝利活動得以產生和發展。所不同的是,生產工具指向於外部,他引起客體的變化,符號指向於內部,它不引起客體的變化,而是影響人的行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為是相互聯絡的,因為人在改造自然時也改變著人的自身的性質。

      (2)文化——歷史發展觀

      維果茨基探討了“發展”的實質,提出了文化——歷史的發展觀。他認為就心理學家看來,發展是指心理的發展。所謂心理的發展就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是在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在低階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階的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

      維果茨基將心理機能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標誌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心理活動的隨意機能;二是,心理活動的抽象——概括機能,也就是各種機能由於思維(主要指抽象邏輯思維)的參與而高階化;三是,各種心理機能之間的關係不斷地變化、組合,形成間接的、以符號或詞為中介的心理結構;四是,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維果茨基在分析心理機能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原因時總結了三點:一是,起源於社會文化——歷史的發展,是受社會規律所制約的;二是,從個體發展來看,兒童在與成人交往過程中透過掌握高階的心理機能工具——語言、符號這一中介(mediation)環節,使其在低階的心理機能基礎上形成了各種新質的心理機能;三是,高階心理機能是不斷內化的結果。

      由此可見,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觀是與他的文化——歷史發展觀密切聯絡在一起的。他強調,心理發展的高階機能是人類物質產生過程中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的產物;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質變的過程,併為這個變化過程確定了一系列的指標。

      (3)教學與發展的關係

      維果茨基提出了教學與發展,特別是教學與智力發展的關係的思想。

      在教學與發展的關係上,維果茨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最近發展區”思想;一個是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一個是關於學習的最佳期限問題。

      維果茨基認為,教學創造“最近發展區”。他認為,至少要確定兩種發展的水平。第一種水平是現有發展水平:這是指由於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的結果而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透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這樣在智力活動中,對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獨立活動之間可能有差異,由於教學,而在別人的幫助下消除這種差異,這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創造“最近發展區”,第一個發展水平與第二個發展水平之間的動力狀態是由教學決定的。

      根據上述思想,維果茨基提出“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這是他對教學與發展關係問題的最主要的理論。也就是說,教學“可以定義為人為的發展”,教學決定著智力的發展,這種決定作用既表現在智力發展的內容、水平和智力活動的特點上,也表現在智力發展的速度上。

      怎樣發揮教學的最大作用,維果茨基強調了“學習的最佳期限”。如果脫離了學習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齡,從發展的觀點看來都是不利的,它會造成兒童智力發展的障礙。因此,開始某一種教學,必須以成熟與發育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必須首先建立在正在開始形成的心理機能的基礎上,走在心理機能形成的前面。

      (4)“內化”學說——工具理論

      在兒童思維發生學的研究中,國際不少心理學家提出了外部動作“內化”為智力活動的理論。維果茨基是“內化”學說最早推出人之一。他指出,教學的最重要的特徵便是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這一事實,也就是教學激起與推動學生一系列內部的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透過教學而掌握全人類的經驗內化為兒童自身的內部財富。維果茨基的內化學說的基礎就是他的工具理論。他認為,人類的精神生產工具或“心理工具”,就是各種符號。運用符號就使心理活動得到改造,這種改造轉化不僅在人類發展中,而且也在個體的發展中進行著。學生早年還不能使用語言這個工具來組織自己的心理活動,心理活動的形式是“直接的和不隨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季徒長,但是沒花苞,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