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命強勁

    首先,從網路遊戲中能獲得現實世界中沒有的刺激感和滿足感。廣大青少年處於人生中活潑、好動、好奇,追求新鮮刺激的階段,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不能獲得滿足。然而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他們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不斷追求刺激,獲得極大快樂。實際上,很多網路遊戲也是製造商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開發出來的,因此能極大地受到青少年的追愛,也不足為奇。試想,如果沒有了網路遊戲,部分青少年會痛苦多少。

    但是,很多青少年又沉迷於網路遊戲不能自拔,耽誤了學業,似乎玩網路遊戲的害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又該怎麼辦呢?

    其次,父母要不斷學習,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父母要不斷觀察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並特意培養之,使孩子能從中體會到完全的快樂和滿足。如果孩子的興趣愛好對父母來說很是陌生,那父母就要努力學習變為自己的愛好特長,做到與孩子同頻同震,這樣就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不會對網路遊戲那麼迷戀了。因為除了網路遊戲,還有更多讓他感到快樂和滿足的事情可做。

  • 2 # 張書辰談教育

    唉,曾經的網癮少年前來分享經驗。

    我從小學開始接觸網路遊戲,由於本人遊戲造詣實在有限,從一開始玩遊戲機(魂鬥羅、赤色要塞等等),到後來用電腦玩4399小遊戲。之後,接觸tx公司下的遊戲,如地下城與勇士、穿越火線等等。當時,我上初二,最叛逆的時候。

    我沒有怪罪遊戲,遊戲有什麼罪?它只是公司拿來賺錢的軟體。誰有罪?我有罪。

    初一,和男同學組隊打地下城,拿著剛剛註冊的QQ號,登入地下城。選擇角色。四個人一起刷圖,一起打boss,一起撿裝備。好開心。喊我吃飯?我不餓。喊我睡覺?我不困。我可以連著玩兩天(週六週日)。

    初二,準確地說是初一暑假,不上輔導班,沒有女朋友。不學習,不出門。每天都是在臥室裡打cf,克服了一開始3D眩暈,玩得不亦樂乎。媽媽把飯送到我嘴邊,你吃飯呀?我不吃,我生氣,為什麼要打擾我玩遊戲。

    過了這麼多年了,我很後悔當時那樣對待父母。現在的我,慢慢懂得父母的心境。當我看到後輩沉迷遊戲的時候,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這些年輕人會一直玩下去麼?大部分人不會,升學、戀愛、工作、溫飽、房租、貸款....一個個壓力接連而來,很大一部分會放棄遊戲。只是偶爾放鬆的時候,回去看一眼,看一眼自己的....青春。

    不是所有的人的青春回憶都是那麼美好,有一類人的青春裡面只有幾個人,幾個學校,幾句話,幾件事,幾個遊戲.......所有你說,遊戲有罪嗎?它沒罪,有罪的是我們,是我們把遊戲當成最大樂趣的人,是大家都玩遊戲的環境。

    政策若下達,公司若收斂,廣告宣傳若做到位,未成年監控機制加強,父母優化自己的管理方法。大局勢絕對會越來越綠色,越來越健康。

    遊戲有罪嗎?沒有,它只是程式碼,連人工智慧都不是。為什麼它吸引這麼多人?三歲孩童,手持黃金過鬧市,人人心動。孩童有罪,黃金有罪,還是路人有罪?

  • 3 # 時簡阿姨

    首先,已經說了是青少年,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具有逆反等一系列青春期反應的。有時候越是不讓做他就會越跟你反著來,跟你鬥到天荒地老絕不罷休的。

    所以說,完全禁止他們玩遊戲是不可能的,家長不讓玩,難道學生能夠無時不刻都在家長的監視下嗎?只要一脫離監視了,指不定比脫韁的Mustang更瘋狂,這樣反而更容易出問題。

    對於沉迷遊戲這件事應該先明白原因,

    1、遊戲對於青少年來說是個新鮮的東西,而且遊戲本身具有的特色就是容易讓人上癮。

    正因為遊戲有趣讓人上癮,那麼怎麼樣才能讓青少年玩得少一點沒那麼沉迷呢?

    就應該找到另一個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情,例如喜歡音樂或者舞蹈或者下棋,這些也可以當作遊戲,但是這種遊戲就是比較正面的,如果發展的好以後也可以當作事業。

    2、每個青少年都有懂事明理的一面,正確合理的去談判和引導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的,注意一定要心平氣和。往往越衝動就越適得其反。

    另外作為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讓孩子玩遊戲,自己卻在一邊玩得哈哈大笑的,這種情況怎麼能讓孩子服氣呢,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父母比自己更努力,他們歇斯底里的那些不成熟也會慢慢成長,逐漸成為家長心裡的懂事的孩子。

    總結,禁止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他想玩什麼辦法都想得出!所以一定要採取合理的辦法去引導他,將他的精力慢慢轉移到更有利的事情上面!

  • 4 # 玩美教育

    網路遊戲危害了很多青少年,沉迷遊戲的孩子整天不思進取,嚴重的茶飯不思,整天就想打遊戲。因為網路遊戲引發的家庭矛盾不計其數,因為遊戲而選擇跳樓輕生的青少年也有好幾例。

    一,全社會都來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少年關乎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家庭的幸福。關愛青少年,為他們提供一個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環境,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全國的網咖都規定禁止18歲以下的青少年進入,讓孩子們在外部接觸不到網路遊戲。

    二,家庭應負起主要責任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主要負責人和教育人,孩子是否玩網路遊戲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家庭甚至父母都在玩遊戲,要想讓孩子徹底避免接觸這些電子類的遊戲產品,首先就要讓這些東西不流入家庭。讓孩子在家庭那沒有辦法接觸到網路遊戲。

    三,學校課程多樣化,讓所有的孩子都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加快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學習中感受到一種滿足和快樂,誰知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評價體系,讓孩子們熱愛學習。

  • 5 # 歷史漩渦裡的雜學家

    中國的網路遊戲問題由來已久,大部分人只看到了青少年沉迷網路的危害,卻很少有人能夠看到青少年沉迷網路背後的問題。

    人的一生其實和網路遊戲的機制沒什麼差別,說白了無非就是打怪升級。人類的天性之中有一種獎勵機制,這種機制會在人類完成形式上的“勝利”之後給人以繼續前進的動力和勇氣。玩遊戲打怪之後會升級是這樣,父母鼓勵後孩子變得勇敢是這樣,考試得了一百分被同學羨慕也是這樣。

    但是這個獎勵機制是很容易被扭曲的,而一旦被扭曲就很難被糾正回來。很多家長會覺得網路遊戲太毒瘤了,輕而易舉地就擊潰了自己孩子的心靈防線,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了網路遊戲的奴隸。但實際上網路遊戲擊敗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從孩子心中擊敗了家長。

    家長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這些在螢幕上跑動的小人兒,輕而易舉地就擊敗了將孩子含辛茹苦拉扯大的自己?

    中國有著特殊的國情,我們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因而也有著最多的孩子,但我們實際上並沒有充足的教育資源分配給這些孩子,可以說中國的孩子們天生在教育方面就面對著更大的不公平。

    中中國人民是敏銳而聰慧的,恢復高考之後,人們很快發現,考上大學對絕大部分中中國人來說是最公平,最廉價,也最簡單的擺脫當前階層的途徑,而且在多數情況下這也是唯一途徑。因此,在恢復高考後的第一代傳統中國父母眼中,這個觀念就被全須全尾地繼承了下來。然後被一代代地放大,最終中國家長們普遍達成了一個既正確又錯誤的共識,那就是“考上好大學就代表著家庭教育的成功”。

    中國絕大部分家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合格的,儘管沒人能用任何理由否認他們對子女的愛。中國家長的不合格體現在哪裡呢?其實多數時候他們自己也沒有發覺,因為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中國近幾代人一代比上一代要揹負更大的壓力,真真正正體會著所謂“拿著手中的磚就沒法抱你,放下手中的磚就沒法養你”的窘境。

    我曾在朋友的琴行中混過一段時間,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家長和孩子,因此對這個問題感觸良多。我發現那些非常有靈性的,有禮貌的,專注的孩子,家長的受教育水平都比較高,最關鍵的是,因為家境比較優渥,爸爸和媽媽總能開著車送他們來練琴,而且在孩子練琴的時候,他們可以優雅地掏出準備好的書,或者開啟小本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這從側面說明了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他們可以對自己的孩子言傳身教,以他們的眼光和格局讓孩子們看到這世上許多有意思的東西。充分的親情和眼界與學識帶來的趣事輕而易舉地便能俘獲孩子們的心。

    當然我也見過很多反例,來練琴的時候把孩子扔下就急急忙忙出發去上班,孩子攥著手機玩個不停,輪到他進琴室練琴的時候老師要催好幾遍,往往老師都會收穫一句“馬上!打完這局!”。有個小鬼我印象很深,因為他媽媽總是騎一臉粉色的電動車送他來練琴。我平時就是個話癆,和家長和孩子都能扯幾句。有一次我跟這小鬼說:“我看你這個玩法,就玩不膩嗎?”,小鬼說:“無聊唄,就玩。”,我說:“那你爸媽平時也不管你啊。”,他說:“他們上班忙,只有練琴的時候我媽騎車送我我才能見著她。”。我當時就不是很舒服,本想跟他媽說說,後來一想,要是我跟人家說“多陪陪孩子”,實在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誰知道人家是不是“花時間陪孩子就沒法供養這個孩子了呢?”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事兒我可幹不出來。

    其實對廣大中國家長和孩子來說這是一筆爛賬。你說孩子沉迷遊戲,孩子委屈嗎?肯定委屈啊,爸媽都不管自己,管自己的時候基本都是在問成績,自己從爸媽身上能感受到的只有望子成龍的殷切和急功近利的焦慮。

    那家長呢?那可就更委屈了。自己愛自己的孩子嗎?不愛我生他幹嘛!但是實在是“手裡的磚放不下來啊!”,每天工作忙得要死,房貸車貸信用卡追著屁股,哪有時間和孩子談天說地,教他做人的大道理。讓一個被“活著”圍剿的人去教孩子“生活”,這不是為難人嗎?

    現在很多人會罵不結婚不生小孩的90後不負責任啊,沒有擔當啊什麼的,但其實這些90後才是看得最通透的人。自己都沒活明白呢,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生出來“受苦”呢?

    網路遊戲其實並不是家長與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大敵。但是如果家長決定了要孩子,卻又因為自身的能力原因而無法陪伴孩子的成長,那麼作為親情缺失的替代品的網路遊戲就必然會變成家長們的大敵。這是一個存在因果關係的必然問題。

    因此,即便今天你能夠找到充足的理由禁掉網路遊戲,到了明天你缺失父母親情的孩子還是會找到其他的東西去進行替代。不要以為沒了網路遊戲,孩子就會真的立即懂事,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去,考個好大學讓你們欣慰。什麼時候你們能夠讓孩子意識到,你們存在的意義不只是為了督促他考個好大學,什麼時候你們的存在能夠讓孩子意識到“wc,這世界因我有這樣好的父母而如此精彩!”,孩子們才能真正地活出那種你們希望他活成的樣子。

    有些東西從你做出某些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與其在事情不可挽回的時候懊惱,找理由,不如在做選擇之前好好審視一下一下自己。中國家長真正缺的不是時間,不是精力,也不是智慧,而是一面能認清自己能力的鏡子。

    生活是可以湊活著過,但是選擇了湊活,就不要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那麼高。

  • 6 # 三寸煙火

    網路遊戲是不可能禁止的!

    從目前的大資料來看,網路遊戲依然市場上的一塊大蛋糕。像騰訊、巨人,網易等等幾乎都在深入的去開發市場,想要搶佔多一些市場份額!

    首先,這塊蛋糕太大了,不可能禁止的

    網路遊戲市場最近幾年都在持續穩定的發展,中國遊戲市場和海外市場出口收入整體增速再次提升,收入超過3100億,增幅達到10.6%。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330.2億元。增速為8.7%,這麼大一塊蛋糕,怎麼可能說禁止就禁止呢?

    智慧手機的出現,更是加劇了網路遊戲的大眾話。從最初的PC平臺,移植到手機平臺,這讓遊戲使用者幾乎是成倍的增長。而且就目前的報告來看,90後、00後依然是遊戲平臺的主力軍。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突破1513.7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3.0%,

    其次,從事電競的人群過於龐大

    別的不說,就目前針對自媒體行業開說,從事遊戲直播、解說、試玩等等人群就非常龐大,以至於每個平臺都會單獨的開設出“遊戲”這一類目。

    而電競的誕生,更是讓網路遊戲走上一個新的臺階。儘管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電競行業都不太景氣,但全球電競市場收入將首次超過10億美元;中國將憑藉3.85億美元的總收入成為收入最高的電競市場……

    如果真的禁止了網路遊戲,那中國也將失去十幾億美元的市場,更是讓多大2000萬的電競從業人員失業。得不償失的事,怎麼可能去禁止呢?

    最後,網路遊戲發展潛力巨大

    2019年,中國自主研發網路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2019 年全球遊戲市場收入預計達到1488億美元。

    其中移動遊戲市場佔比最高且市場規模穩定增長,市場收入預計達到681.6億美元,同比增長9.7%。隨著5G技術的落地及智慧機普及率的提升,未來移動遊戲市場在全球範圍內仍具備較高的拓展空間。

    2019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預計佔全球市場約30%,領跑全球移動遊戲市場。未來,海外移動遊戲市場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競爭點。

    綜合以上資料來看,想要禁止網路遊戲根本不可行。也根本行不通,所以這個念頭就放下吧,還不如想想怎麼才能讓孩子放下手遊呢,我個人認為要像讓成癮的孩子放下手遊,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孩子過度沉迷遊戲怎麼辦?

    第一,增加孩子的自律性

    網路遊戲互動性極高,讓不少人沉迷,可是過度沉迷遊戲不僅影響生活工作,還會影響身心健康。可孩子幾乎沒有什麼自律性可言,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比如給孩子規定遊戲的時間,每天只玩一個小時,而這1個小時可以讓孩子自由分配。以此來增加孩子歲時間和自律的把控。

    第二、多帶孩子出去玩

    疫情期間,很多孩子都在家上網課,讓家長不得不把手機留給孩子,但有的孩子卻一整天都在打遊戲。我認識一個父親,他兒子每天上午學完網課,下午的時候都會帶他去空地放風箏。放風箏其實是一項不錯的運動,孩子也很喜歡。整個防疫期間,他們幾乎都是這麼度過了。當然了,當孩子提出玩遊戲的時候,他也會答應,但會規定時間,而且到了時間必須停止。

    第三、放下你手裡的手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會跟著父母學習。很多年輕的父母每天回家就是刷手機,玩遊戲,這樣的你又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放下你的手機,多和孩子互動一下,做個手工啦,畫個畫,或者乾脆弄個又難度的拼裝或者拼圖,你們一起去完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而言之呢

    禁止遊戲是不可能,國家也不可能去禁止遊戲,現在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最主要的還是看父母怎麼去教育孩子。如果能以身作則,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慾望,給孩子起個好頭,那孩子也會慢慢改正的。

    有人說打一頓,其實越打越沒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今天偶然間刷到一則新聞,說一個孩子高中畢業以後,因為父親粗暴的管理,這個孩子居然在網咖呆了10年!!找到孩子的時候都幾乎不成人樣了。

    根據調查顯示,90%的玩家,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這也說明,遊戲的主力軍是成年人。凡事都有兩面性,玩遊戲,不一定會傷害孩子。

  • 7 # 明月行

    有人說,網路遊戲像是新世紀的鴉片,毒害著年輕一代的生命。家長們恨不得模仿當年的欽差大臣林則徐,來一場新時代的“虎門銷煙”,讓孩子們從此走上正軌。但是,網路遊戲真的像是洪水猛獸,有全面禁止的必要嗎?一旦禁止的話,家庭真的會變得更和睦,孩子也會變得更優秀嗎?

    中國的網路遊戲可最早追溯至1992年,以《俠客行》為代表開始盛行,6年後國內開通了伺服器,提供圍棋、中國象棋、跳棋、拖拉機等棋牌類遊戲,邁出中國網路遊戲史的第一步。在往後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網路遊戲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一舉成為當代學生、上班族、甚至是中老年人群的娛樂專案之一。

    在我身邊,就聚集著很多網路遊戲愛好者。例如下班時酷愛射擊遊戲的老爸,疫情期間在家上網打牌的外公外婆,以及高壓學習之後玩幾局比賽的表哥,連同我在內都與網路遊戲有著不解之緣。其實玩遊戲只是解壓的其中一種方式,只要確保該做的事情已經順利完成,玩一會兒又有何妨?

    不過,學生時期的我們心理尚不成熟,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律習慣。網路遊戲提供的虛擬世界,比較容易滿足青少年們的幻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沉迷於遊戲中無法自拔,與家長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不是激化矛盾,而是“化敵為友” ,通過遊戲瞭解孩子的精神需求,是平時學習壓力太大?還是因為性格內向,在遊戲裡能才能交到好朋友?亦或是對精美的畫面和動效倍感興趣?我的好朋友小萬,就是一個網路遊戲的狂熱愛好者,後來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不僅成功戒掉了網癮,還根據以前玩遊戲累積的各種經驗,成功開發出了一款新的遊戲執行程式,大學畢業後成功進入網易工作。可見,只有孩子本身的自律能力提高了,父母學會如何去積極引導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遊戲沉迷問題。

    網路遊戲是時代變遷的產物,社會每個時期都有自己流行的娛樂方式。當下,網路遊戲受眾面廣,不僅僅成為大家放鬆精神、緩解壓力的方法之一,更是成為了一個日漸成熟、支援中國經濟發展的產業,同時又為年輕人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與發展方向。許多高校已經開設了遊戲相關的本科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研究平臺。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政府徹底取締了網路遊戲,那麼諸多遊戲公司將會倒閉,大量的人員會失去工作,這反而加重了生存壓力,對社會的安定造成一定不可挽回的影響。

    不可否認,現在國內的某些遊戲行業為了牟取暴利,在資本利益的驅使下,完全不考慮遊戲帶來的負面影響,對相關的規章制度也置若罔聞。因此,作為成年人,我們應當呼籲大家抵制不良遊戲,希望相關機構能夠對這些暴力盈利者進行嚴格的篩查,出臺更嚴謹的限制網路遊戲的法律法規,以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棒打死所有的遊戲,用極端偏激的方式解決問題。

  • 8 # 凱媽聊教育

    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現象很常見,我們往往指責孩子沉迷於遊戲,卻很少追問:孩子為什麼沉迷於遊戲?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我想應該是:孩子在網路遊戲中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認同感。

    我們不妨想想,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家庭是否普遍存在親子關係問題?是親子關係問題在先還是沉迷網路遊戲問題在先?二者惡性迴圈在哪個環節制止更容易?

    網路遊戲並非第一天存在,為什麼有的孩子沉迷,有的孩子卻能好好利用,這其中的原因並不在於遊戲。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影響了學習,影響了家庭和睦,那麼我們應該要從自己開始檢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忽略了孩子什麼?如何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和認同感,而不需要通過遊戲去得到和滿足?

  • 9 # 穎子老師O柒禾夜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的網路遊戲都通過驚險刺激的畫面、環環相扣的劇情吸引玩家,這些恰巧可以滿足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另一方面,隨著青少年的學業越來越繁重,當他們一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時,就容易選擇逃避,在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中擺脫“弱者”地位,尋求成就感。

    當孩子年齡小、低年級時,大多學習好、聽話的學生往往更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青睞,而當大家都接觸了網路遊戲後,變為誰的技術好,誰玩的種類多,更會受到同齡人的“崇拜”。身處其中,許多青少年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反而為了比裝備、比速度、比技能在網遊中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其一,如果單從監管角度入手,而缺乏對青少年內心自我認知的引導,一定是無效甚至反效的,一旦他們脫離監管,“癮”就會迅速復發。因此,必須要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其二,前幾天,我發表了一篇關於如何處理與叛逆期青少年親子關係的文章,在裡面提到了一些叛逆期青少年所存在的現象。其中有一項是“對父母教導的逆反情緒和對抗現象越來越多”。在對待網路遊戲的態度上,若父母一味強調它的害處,只會將大部分青少年推到對立的位置上去。

    我的女兒就曾這樣對我講:媽媽你知道我玩的“第五人格”,讓我瞭解了很多故事情節,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寫作文的素材啊!由此可想,其實家長們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利用網路遊戲來激發青少年的求知慾,引導青少年主動學習的。

    其三,部分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根本原因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父母關係不和,孩子心事重重,在家的時候更是如履薄冰,也許只有逃避到網路遊戲的世界中才能讓他們鬆口氣吧。

    只有有效的溝通和用心陪伴,把他們當作一個有獨立人格的成年人來看待,分享他們的快樂,培養分析判斷解決難題能力,才能真正減緩他們的心理壓力,從而減少青少年對網路的依賴。

    其四,最近網上頻頻爆出孩子玩網遊無節制充值的帖子,在此提醒家長們必須同時做好自己和孩子們的資金管理,在履行未成年人監護守護責任的基礎上,加強對青少年健康合理使用網路遊戲的教導,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路遊戲消費行為習慣,找準價值觀念。

  • 10 # 了凡尚藝

    作為一個一線教師,我強烈建議禁止網路遊戲!

    我看到過太多本來優秀的孩子因為網路遊戲,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深淵,不能自拔,自毀前程。

    李某,一個文質彬彬,儒雅內斂的男孩,九年級上期其中考試前一直是班級第一,他Sunny上進,深受各科老師喜愛,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個人在家生活,自立自強,是整個學校學習的榜樣,領導大會表揚小會講,親戚鄰居提起他都豎起大拇指。他儼然成了父母的驕傲,可是上天故意和他開了個玩笑,就在他生日那天,遠在外地的父母給他寄來了一款智慧手機,說是孩子帶著好與家長聯絡,不再每次傳話,很不方便。其實,這個目的本無可厚非,一個自制力如此強的孩子肯定能抵得住手機的誘惑。可是所有的一切並未像預想的那樣發展。男孩的鄰居新裝了寬頻,訊號很好,男孩無師自通的聯網,下載遊戲,學習優秀的孩子似乎什麼都能領先,他超強的學習能力在這兒也發揮了作用,沒多久各類遊戲就打得倍兒溜,在虛擬世界裡的成就比現實中的似乎更給力,他開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作業開始應付直至索性不寫,那個朝氣蓬勃的男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黑眼圈、熊貓眼、蓬頭垢面、無精打采的“癮君子”!老師著急,家長著急,各種勸說,各種強制,但都收效甚微。這樣的孩子一旦認準就是撞到南牆不回頭的主,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固執。就這樣,一個眾人眼中的榜樣,在眾人的噓唏、惋惜、哀嘆中轟然倒塌。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因為玩遊戲,與父母對峙,甚至以死相逼者有之;因為玩遊戲,買裝備,偷錢、到刷銀行卡者有之;因為玩遊戲,不服管教離家出走者有之;因為玩遊戲,數十小時不休不眠猝死者有之……

    在遊戲的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心態,打輸了再來一局,扳過來;打贏了,再來一局,再接再厲。這樣一來,局局相隨何時了?

    遊戲,腐蝕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銷蝕的是青少年的意志,蠶食的是青少年的精力,毀掉的是青少年的前程。

    而青少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所以讓我們對網路遊戲say no!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相位元朗普身材矮小,特朗普身材魁梧。要是兩人單挑,誰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