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全部
海拉爾的名稱是因河而來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間,這裡是一座清政府戍邊的軍事重鎮。因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而被稱為呼倫貝爾城,是《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簽定後大清帝國北部的重要門戶。為捍衛1 000公里長的中俄邊界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呼倫貝爾城所處的地埋位置,使其發揮出巨大的輻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齊齊哈爾、黑山頭、古北口、張家口、庫倫(今烏蘭巴托)、阿爾山、吉拉林等數條可通車馬的道路。當年草原上盛況空前的甘珠爾廟會就是依靠這些古道暢通而促成的。20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通車,俄、日、德、美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入,這裡進入新的商貿發展時期,在呼倫貝爾城外開闢了貿易市場。1907年被正式闢為對外華人開放的商埠。因修築東清鐵路建立車站時,定名為“海浪”站,是海拉爾的譯音,後來新街開發,海拉爾站的知名度漸漸提高,“呼倫貝爾城”的名稱被取而代之。
海拉爾河在《遼史》中寫作“海勒兒”,《元史》稱“海喇兒河”,後來也漢譯“海蘭兒河”、 “合泐裡”等。其含義是什麼,眾說紛紜,長期以來有四種說法比較流行:
第一種最流行的是“野韭菜”的意思,考證者還用《蒙漢辭典》來作證,說“哈利亞爾”是野韭菜生長的地方,這裡有大片的野韭菜,這條河也就叫海拉爾了。
第二種說法是“流下來的水”之意,持這一觀點的人用翦伯讚的《內蒙訪古》一文為依據,看來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種說法是“桃花水”之意,這與前一種說法大致相似,只是更進一步,他們認為蒙語的”融化”、“融雪”也語音為“海勒”,春天大興安嶺西坡冰雪消融,其水匯成河——海勒,故得“桃花水”之意的河名了。
第四種說法是“黑色”之意,但其解釋是海拉爾河兩岸牧草繁茂,呈深綠色,遠遠望去,與藍天、白雲、綠地之間有如黑綠色飄帶,所以也稱之為墨色之意。
這四種說法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尤其第四種說法更接近事實,但又都沒有說準其真正含義。道理很簡單,這種河流的名稱早在1000多年前就見於史冊。當時這裡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為河流、山脈起名不會去認真引經據典,更不能查閱後人的名著,他們都是根據一般特徵而名之。如黃河,就是用水色黃而稱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龍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滾滾黑色大水而命之。我們的海拉爾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語的先民命名為海拉爾。
海拉爾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全長700多公里,流入額爾古納河,注入黑龍江,是黑龍江的主要源頭之一。海拉爾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較大,植被良好,水流較急,河水較清,當河水進入呼倫貝爾草原以後,開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迴曲折,河水漫溢擴散,滲透增加,旁蝕力增強。尤其到與伊敏河匯合處以下,也就是現海拉爾市區後,地勢開闊平坦,河草茂密深綠,蘆葦蕩片片相連,河水連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鐘只能走幾公分的距離,常年泡在水中的葦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連生長在這裡的鯰魚、鯽魚都是黑色的。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見到這條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爾”的河名就產生了。
海拉爾河是條母親河,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二三萬年以前,這裡就有古人類活動。當時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類被考古界稱為“扎賚諾爾人”。自1934年以來,在扎賚諾爾煤礦先後發現古人類化石已有20多個。雖然目前在海拉爾市境內尚未出土古人類化石,但扎賚諾爾人在這裡活動是無疑的。不僅是因為海拉爾河與達賚湖相連,按著人類生活規律應同屬一個活動範圍,而且也有考古證據能說明,那時,在人類社會分期屬於舊石器晚期,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與沒有滅絕的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類以此為捕獵物件。在海拉爾地區,無論是北山、東山取土場,都發現大量的此類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間,黑龍江博物館就在這裡徵集發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現在黑龍江博物館展出的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爾市出土的。1985年,在東山取土場,又發現零散的猛獁象化石,考古人員就曾在一塊化石上發現人類砍砸的痕跡,充分證明這裡在舊石器時期就是古人類活動的地方。
進入全新世(距今1萬年左右),海拉爾地區氣候、地貌與生物群同現在基本相似,人類也走進了新的發展時期。在考古學中,從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期間,有一箇中石器時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爾西山(也稱松山)細石器作為中石器時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間,在海拉爾活動著一支使用細石器、走向文明時代的原始人類。他們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進行頑強的拚博,過著原始氏族社會生活,創造出中石器文化。
當中原進入新石器時代,生活在海拉爾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創造了輝煌的哈克文化。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禮器——玉器出現了,生產力發展了,先進技術推廣了,複合工具應用了,文明出現了,而且將細石器發展到了頂峰。
展開全部
海拉爾的名稱是因河而來的。早在清朝雍正年間,這裡是一座清政府戍邊的軍事重鎮。因坐落在呼倫貝爾草原而被稱為呼倫貝爾城,是《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簽定後大清帝國北部的重要門戶。為捍衛1 000公里長的中俄邊界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呼倫貝爾城所處的地埋位置,使其發揮出巨大的輻射作用。建城初即建有通往齊齊哈爾、黑山頭、古北口、張家口、庫倫(今烏蘭巴托)、阿爾山、吉拉林等數條可通車馬的道路。當年草原上盛況空前的甘珠爾廟會就是依靠這些古道暢通而促成的。20世紀初,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通車,俄、日、德、美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入,這裡進入新的商貿發展時期,在呼倫貝爾城外開闢了貿易市場。1907年被正式闢為對外華人開放的商埠。因修築東清鐵路建立車站時,定名為“海浪”站,是海拉爾的譯音,後來新街開發,海拉爾站的知名度漸漸提高,“呼倫貝爾城”的名稱被取而代之。
海拉爾河在《遼史》中寫作“海勒兒”,《元史》稱“海喇兒河”,後來也漢譯“海蘭兒河”、 “合泐裡”等。其含義是什麼,眾說紛紜,長期以來有四種說法比較流行:
第一種最流行的是“野韭菜”的意思,考證者還用《蒙漢辭典》來作證,說“哈利亞爾”是野韭菜生長的地方,這裡有大片的野韭菜,這條河也就叫海拉爾了。
第二種說法是“流下來的水”之意,持這一觀點的人用翦伯讚的《內蒙訪古》一文為依據,看來也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種說法是“桃花水”之意,這與前一種說法大致相似,只是更進一步,他們認為蒙語的”融化”、“融雪”也語音為“海勒”,春天大興安嶺西坡冰雪消融,其水匯成河——海勒,故得“桃花水”之意的河名了。
第四種說法是“黑色”之意,但其解釋是海拉爾河兩岸牧草繁茂,呈深綠色,遠遠望去,與藍天、白雲、綠地之間有如黑綠色飄帶,所以也稱之為墨色之意。
這四種說法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尤其第四種說法更接近事實,但又都沒有說準其真正含義。道理很簡單,這種河流的名稱早在1000多年前就見於史冊。當時這裡的主人是原始蒙古人,古代人為河流、山脈起名不會去認真引經據典,更不能查閱後人的名著,他們都是根據一般特徵而名之。如黃河,就是用水色黃而稱之;嫩江,就因其水清而呼之;黑龍江就是因其在黑土地中孕育,形成滾滾黑色大水而命之。我們的海拉爾河,也是因其水色黑而被持原始蒙古語的先民命名為海拉爾。
海拉爾河發源於大興安嶺,全長700多公里,流入額爾古納河,注入黑龍江,是黑龍江的主要源頭之一。海拉爾河牙克石以上地段,地形起伏較大,植被良好,水流較急,河水較清,當河水進入呼倫貝爾草原以後,開始放慢了流速,平坦的大草原使河道迂迴曲折,河水漫溢擴散,滲透增加,旁蝕力增強。尤其到與伊敏河匯合處以下,也就是現海拉爾市區後,地勢開闊平坦,河草茂密深綠,蘆葦蕩片片相連,河水連起一串串水泡、湖泊,河道流速每秒鐘只能走幾公分的距離,常年泡在水中的葦根水草、腐殖物把水染的更黑,就連生長在這裡的鯰魚、鯽魚都是黑色的。早在1 000多年前的原始蒙古人,見到這條黑如墨的水,自然“海拉爾”的河名就產生了。
海拉爾河是條母親河,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二三萬年以前,這裡就有古人類活動。當時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生活的古人類被考古界稱為“扎賚諾爾人”。自1934年以來,在扎賚諾爾煤礦先後發現古人類化石已有20多個。雖然目前在海拉爾市境內尚未出土古人類化石,但扎賚諾爾人在這裡活動是無疑的。不僅是因為海拉爾河與達賚湖相連,按著人類生活規律應同屬一個活動範圍,而且也有考古證據能說明,那時,在人類社會分期屬於舊石器晚期,生活在這裡的古人類與沒有滅絕的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等古生物共存,而且人類以此為捕獵物件。在海拉爾地區,無論是北山、東山取土場,都發現大量的此類古生物化石。早在“文革”期間,黑龍江博物館就在這裡徵集發掘大批古生物化石,現在黑龍江博物館展出的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化石很多是海拉爾市出土的。1985年,在東山取土場,又發現零散的猛獁象化石,考古人員就曾在一塊化石上發現人類砍砸的痕跡,充分證明這裡在舊石器時期就是古人類活動的地方。
進入全新世(距今1萬年左右),海拉爾地區氣候、地貌與生物群同現在基本相似,人類也走進了新的發展時期。在考古學中,從舊石器向新石器過渡期間,有一箇中石器時代,目前考古界都把海拉爾西山(也稱松山)細石器作為中石器時代的代表,也就是在距今6 000~10 000年間,在海拉爾活動著一支使用細石器、走向文明時代的原始人類。他們手持石制工具,同大自然進行頑強的拚博,過著原始氏族社會生活,創造出中石器文化。
當中原進入新石器時代,生活在海拉爾的原始人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創造了輝煌的哈克文化。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禮器——玉器出現了,生產力發展了,先進技術推廣了,複合工具應用了,文明出現了,而且將細石器發展到了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