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嘻哈組合
-
2 # 猛禽950
回答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三個方面,
首先是吃的方面~
八九十年代時,當然要比七十年代強一些,但,沒強多少,
平時也是家長便飯,很少燉肉,更很少下飯館,
家裡如果來親戚朋友的話,也就是多炒幾個菜,
在這個時期下飯館也是非常奢侈的!
現在雖然還屬貧下中農,但飯館裡的菜,不願意吃,每月下兩次飯館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住的方面~
八九十年代以平房為主,四五口人住二十平米房子都算大的,有的家庭孩子多點,還要在屋裡加個暗樓,什麼廚房,陽臺,廁所的一概沒有,
吃,喝,睡都在這間屋裡,那時大多數人都很羨慕住高樓大廈的,
現在除了有錢的人外,大多數人住的都是高層,平房只能是留在記憶裡啦。
行的方面~
以前多以腳踏車為主,那時的腳踏車質量也好,能託個四五百斤,
如果家裡要有個兩三輛腳踏車的話,那就了不得了,
無論多遠的路,或是家離工廠有多遠,一般都是騎腳踏車,
如果能有一輛立鳳腳踏車,能有一輛永久腳踏車,能有一輛飛鴿腳踏車,紅旗,火炬……等這些腳踏車,
就好比現在的紅旗車,賓士車,豐田車……一樣,
騎上嶄新的腳踏車,心裡那個美呀,美的都能笑出聲來,
現在,私家車多的都叫人煩,
所以這三十年來,不敢說天翻地覆,但也是日新月異。
知足者常樂,
雖然還有許多不如人意的方面,但必經好的方面提升的已經很高了!
改革開放三十年,城市變化三十年,最顯而易見的生活場景變化則是我們的衣食住行了。那麼具體的變化如下:
1.盛世出年華――服裝篇
50-60年代,我們宣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在當時物資匱乏的年代,軍服、中山裝和人民裝則是年輕人的首選服裝,並不是因為這些服裝美,而是在一定承載了他們的理想。建設,革命,熱情是他們心中熱血澎湃的理念,而剛好這些衣服又有自身的美好含義,含蓄,莊重又不失平衡。
到了60年代,紅衛兵裝即“武裝”又成了人們的最愛,深藍,黑,黃,白似成了這個時期的代表色。
70年代是服裝變化最明顯的一個時期,文革結束後,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加上化纖面料的問世,服裝面料的品種增多,人們開始追求更多的新的服飾樣式。
80年代,我們迎來了色彩繽紛的時代。喇叭褲,健美褲,寬鬆套裙受到了人們嗯青睞。90年代休閒衫,連衣裙,婚紗,吊帶裙,迷你裙相繼問世。
至今21世紀,人們在服裝選擇上更加追求個性化,體現個人特色的美。
2.民以食為天――食物篇
任何時候,我們的生活中都離不開“吃”,三十年來我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食物匱乏,種類單一,都是靠天吃飯。很多東西都得憑糧票購買,老百姓家裡一年大多時間吃的都是鹹菜,食譜幾乎從未變化,只有過年的時候可能才稍微改善一下伙食,他們也顧不口感和營養,只要能吃飽就是他們最大的追求。
而到了現在,雞鴨魚肉,水果蔬菜等等,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每天變著花樣做喜歡吃的事物,人們的觀念也由吃的飽變為吃的好,吃的健康。
3.高樓大廈――住房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最能體現農民當時對住房的渴望。筒子樓―單元樓―小高層、複式住宅,從居者憂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優其屋,住宅樓的變化深刻明顯的體現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自己舒適的住宅並過著快樂溫馨的美好時光。
4.多樣交通――出行篇
條條大路通羅馬來形容我們現在的出行真的是一點不為過。
首先是道路。由衚衕轉變為小巷,再從馬路到繁華的街道,高速公路到環路,我們的道路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出行道路的選擇也更加自由。
其次是交通工具的日益多樣化。之前出門要麼是步行要麼是馬車,出行困難且不便。而現在高鐵,飛機,火車,地鐵,公交車,私家車,腳踏車,電動車等等,各種交通工具運用而生,我們想去哪裡就可以去,並且時間也大大縮短。
最後則是網際網路的執行,各種地圖給我們指名道路,還能幫助我們瞭解時實路況,之前出門只能透過四處打聽才能瞭解路線,而現在一手機在手,這些問題都輕輕鬆鬆的解決了。
綜上就是我們城市三十年來的變化。但是雖然我們的衣食住行的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了,至今仍很懷念小時候的童真和自由,快樂,人民的純樸。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手機,沒有網際網路,有的更多的是純真,快樂,體現的也更多的是人們的熱情,而現在我們已經被手機包圍,運動少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變得少了,情感發生了變化……希望我們能適當放下手機,多出去走走轉轉,多欣賞沿途美景。朋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