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說自己時常因為別人說的幾句話就感覺不好受。從你的描述看來,似乎你很容易把他人的評價、看法當回事,覺得他們所作所為都是在針對你。英文裡有個對應的說法叫“take it personally”,說的也是這個現象。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會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以及陷入這樣的關係模式後,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會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
1. 在人際關係中缺乏安全感(Sense of Insecurity)
特別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可能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誤解、衝突或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缺乏安全感的人,對關係的認知可能會比較僵化、缺少靈活性。他們會傾向於把關係中任何一點不愉快的訊號,解讀為對感情本身的威脅。他們情緒敏感的背後,可能是對自己即將被拋棄、被背叛的恐懼和焦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已經無暇去考慮對方的話語和行為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而是進入了“戰或逃”的狀態,要麼當場做出激烈的反應,讓衝突升級,要麼主動疏遠對方,想要回避與對方有更多接觸。
2. 自我中心(Egocentric)
總是認為其他人針對自己,也可能是自我中心導致的。自我中心傾向較為明顯的人,難以接受其他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們對自己和身邊人的關係,往往採取一種理想化的態度,認為是朋友就不能讓自己不開心,不能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或是認為自己一開始相處下來愉快融洽的人,一定是無害的、沒有攻擊性的。一旦事實與想象相悖,他們就會無法接受現實,陷入無助和憤怒之中,或是希望去控制對方,讓關係回到想象中的樣子。
怎麼做才能發展更好的人際關係?
臨床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指出,當我們感覺別人在針對自己時,在依照直覺做出反應行動之前,可以先對自己、對關係多一些更理性的審視。她建議人們從以下5個方面做出思考和改善:
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關係非常親近的朋友,也無法準確理解我們的每一句話,無法時時刻刻照顧我們的情緒。而一段健康的關係,應該是有彈性的。我們要允許雙方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留下足夠的空間,去彼此碰撞、溝通、協調關係。
以上~
Reference:
Brenner, A. (2014). How to Stop Taking Things Personally. Psychology Today.
題主說自己時常因為別人說的幾句話就感覺不好受。從你的描述看來,似乎你很容易把他人的評價、看法當回事,覺得他們所作所為都是在針對你。英文裡有個對應的說法叫“take it personally”,說的也是這個現象。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會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以及陷入這樣的關係模式後,應該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會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
1. 在人際關係中缺乏安全感(Sense of Insecurity)
特別容易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可能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安全感。在人際交往中,誤解、衝突或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缺乏安全感的人,對關係的認知可能會比較僵化、缺少靈活性。他們會傾向於把關係中任何一點不愉快的訊號,解讀為對感情本身的威脅。他們情緒敏感的背後,可能是對自己即將被拋棄、被背叛的恐懼和焦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已經無暇去考慮對方的話語和行為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而是進入了“戰或逃”的狀態,要麼當場做出激烈的反應,讓衝突升級,要麼主動疏遠對方,想要回避與對方有更多接觸。
2. 自我中心(Egocentric)
總是認為其他人針對自己,也可能是自我中心導致的。自我中心傾向較為明顯的人,難以接受其他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們對自己和身邊人的關係,往往採取一種理想化的態度,認為是朋友就不能讓自己不開心,不能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或是認為自己一開始相處下來愉快融洽的人,一定是無害的、沒有攻擊性的。一旦事實與想象相悖,他們就會無法接受現實,陷入無助和憤怒之中,或是希望去控制對方,讓關係回到想象中的樣子。
怎麼做才能發展更好的人際關係?
臨床精神科醫生Abigail Brenner指出,當我們感覺別人在針對自己時,在依照直覺做出反應行動之前,可以先對自己、對關係多一些更理性的審視。她建議人們從以下5個方面做出思考和改善:
去關注這段關係本身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可以問問自己,你很看重和Ta的關係嗎?在關係中有了心結,意味著什麼呢?你一定要總是把不開心藏起來,或是在內心默默疏遠Ta,來維持和平的假象嗎?如果你把不舒服的感受說出來,會怎麼樣呢?你們的關係會有什麼變化?你一定需要對方同意、理解你的每一句話,你們的關係才能繼續嗎?嘗試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來改變相處中的關注點。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感受、想法和想要傳達的資訊。Ta是不是和其他人也這樣交流,而不是針對你一個人?Ta總是這樣,還是之前都好好的,只不過偶爾或最近才說了讓你不舒服的話?也許對方只是沒有找到對的方式,來表達和溝通自己的想法;也許,Ta最近遇到了一些個人困擾,所以說話才變得沒那麼注意邊界,變得急躁了起來;也許,你們確實都對彼此有一些不滿,但是長期以來,你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讓這些不愉快的情緒浮出水面。當我們被指責時,別太快下結論。有時候,我們覺得他人批判、評價我們,是因為我們說了或做了什麼,其實未必如此。有可能對方之所以會這樣做,只是因為Ta將自己的一些觀念和感受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事實上,大多數情況的確如此:那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攻擊我們的人,往往是自己內心有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和未被滿足的訴求,從而希望控制我們、控制對話的方向。想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感到脆弱的點在哪裡,對自己的反應有所覺察。這樣,下次再有誰說了什麼,讓我們陷入情緒旋渦時,我們可以有心理準備,不讓自己的情緒被對方影響過多。在你的行動和你自己之間留一些空間。雖然看題主的描述,你沒有在感到不舒服後做出衝動的行為,比如當場和對方起衝突,但你會比較快地對對方的意圖做出判斷。如果可以的話,先不要有這樣的判斷和預設,而是花一些時間,去看一看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比如,對方是否跨過了你的邊界?你的邊界是否足夠清晰?除了疏遠對方,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應對目前的情況?當你做好準備迴應對方時,首先要做的,是給對方機會澄清自己。你可以詢問對方,讓對方充分解釋自己是怎麼想的,以及Ta希望你可以怎樣做。仔細傾聽Ta的解釋,這樣你可以分辨Ta哪些原因是合理的,而哪些只是基於Ta的猜測和臆想。告訴Ta你之前因為Ta說的哪些話而有了怎樣的感受。在很多情況下,對方可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傷害了你的感受。另外,在你們彼此澄清、解釋之後,你們也可以共同探討,以後再遇到此類矛盾時,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關係非常親近的朋友,也無法準確理解我們的每一句話,無法時時刻刻照顧我們的情緒。而一段健康的關係,應該是有彈性的。我們要允許雙方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留下足夠的空間,去彼此碰撞、溝通、協調關係。
以上~
Reference:
Brenner, A. (2014). How to Stop Taking Things Personally.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