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nhuiping
-
2 # 朱朱爸爸1
先來說日本產的牛肉罐頭,這種罐頭最早是委託廣島商人淺技富三郎和淺技彥兵衛製作的,主要原料為牛肉、馬鈴薯、牛蒡、胡蘿蔔,為了適應日本人的口味,而在煮牛肉的時候加入砂糖、醬油和姜,來代替西式燉牛肉中的鹽和胡椒。這讓美軍嘗試過以後普遍認為日本牛肉罐頭很難吃,讓人難以下嚥。
其實直到二戰前日本國內的罐頭食品包括肉類、海產和水果罐頭,民間消費量一直很有限,這並不是說當時日本人不愛吃罐頭,而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向美國和歐洲市場出口罐頭,以換取寶貴的外匯。為了彌補日本牛肉產量不足,於是除了牛肉罐頭外,日本罐頭製造者還開發出鯨魚的瘦肉製作的罐頭,稱之為“勇者大和煮”(所謂“大和煮”就是加砂糖、醬油和姜燉制的烹調方法),到了最後還出現了兔肉、馬肉、鮭魚,鱒魚等多種類內容物。
牛肉大和煮罐頭,每罐內容物150克,罐頭本身直徑77毫米,高50毫米,被稱為軍用攜帶罐頭。
1938年以前,日本陸軍《戰地給予規則》中要求部隊行軍時,士兵須攜帶6日份的口糧,隨著大行李一同運輸。口糧的內容包括精米3日份(2610克),餅乾一日份(690克),壓縮餅乾兩日份(1380克),罐頭牛肉一日份(150克),乾燥肉六日份(180克),乾燥魚肉6日份(540克),味噌粉6日份(180克),砂糖6日份(120克),食鹽6日份(30克),味噌6日份(450克),營養食6日份(270克)。這還是日軍軍力最鼎盛時期,6日份口糧中肉類總量(含魚肉)不超過1千克。
1938年以後,原本預期打一年就能結束的所謂“支那事變”演變成長期的戰爭,這時日本糧食儲備首先就無力支撐長期戰爭。出於減少糧食運輸補給量的考慮,日本陸軍伙食配給修改了規則,其中最大的特徵是將蔬菜和稻米的種子作為食材的一種,配發給中國大陸作戰的部隊,在侵華日軍中發起了“現地自活”(戰場就地自給)運動。
除了自行種糧,捕魚,飼養禽畜外,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掃蕩行動中也往往“就地取食”,也就是說直接掠奪中國居民的口糧、家畜、果園和菜地,但是這種做法一般僅限於雙方進行活塞式拉鋸戰的掃蕩區。
進入至1942年之後,在中途島、珊瑚海、瓜達爾卡納爾等一系列海空戰之後,日本海軍逐漸喪失了太平洋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船隻的運輸能力不斷下降,由於來自日本國內的糧食配給不斷減少,在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的日軍除了謀求糧食自給外別無出路。
1944年2月新不列顛島同日本聯絡完全斷絕時,當地日軍實現了食品自給,每天能吃到100克米,260克紅薯和兩公斤木薯量的澱粉(約580克)。
而在瓜島則被日軍稱為“餓島”,到了1943年1月,每天每人配給大米,最多322克,最低為71克,平均日配給量255克。當地日軍朝思暮想的就是食物。岡聯隊的小尾少尉在日記中對飢餓者有典型的描寫:“尚能站者,壽命為三個月;尚能坐者,壽命為三個星期;睡下去起不來者,壽命為一個星期;睡著小便者,壽命為三天;不能說話者,壽命為兩天;不能眨眼睛者,明天就要死亡。”
在新幾內亞島,飢餓的日軍不光吃空了島上的老鼠和螃蟹,他們還打起了人肉的主意,他們把人肉當做一種秘而不宣的蛋白質來源。美國和澳洲的國家檔案館儲存著許多二戰期間日本軍隊食人的記錄,當澳洲軍隊在1943年的“科科達小道”戰役中擊退日軍時,發現在此前的戰鬥中被打死的一些澳軍士兵的屍體受到切割,胳膊和大腿的肉給切了下來,被擊斃的日本軍飯盒裡發現了一些可疑肉類,經軍醫鑑別後確認為人肉。
澳軍在新幾內亞戰役中還發現一些用木桶裝著用砂糖和姜淹漬過的人肉,在島上,日軍士兵稱盟國士兵為“白豬”,稱當地的巴巴新幾內亞人為“黑豬”,雖然當地土著居民相對來說更容易打到,但如果有機會的話,這些天皇計程車兵還是願意吃白人的肉,因為後者營養狀況好,身體健康,因此肉質很鮮美,而且沒有什麼寄生蟲。
不單戰場上缺少食物,實際上到了1945年,日本國內老百姓也面臨著食物匱乏的困境,開始和馬匹爭搶豆餅、燕麥等飼料,陸軍獸醫學校甚至開發出各種野草的食用功能。為了應付美軍在本土登陸的局面,大量生產用小麥粉和魚粉(戰前只是當做農田肥料,製作腐殖土用的那種乾魚粉)製作“粉食”,當作緊急狀態下的食物儲備。
美國認為日軍伙食差,體現出兩個國家的國力差距,日本本質上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對於自己親手挑起的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已遠遠超出它的國力所能支撐, 導致大日本帝國處處捉襟見肘,最後以全面戰敗無條件投降而告終。
-
3 # 國平軍史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水面艦艇和潛艇,加緊了對日本週邊海域的封鎖,擊沉了日本數以百萬噸計的貨輪和商船,讓非常依賴進口的日本,其戰爭資源日漸枯竭。
此前,看過一部國內拍攝的抗戰題材的戰爭片,片中的劉連長傷愈歸建,李團長給其分享剛繳獲的日軍牛肉罐頭,問劉連長味道怎麼樣。
劉連長說,團長這哪有什麼牛肉,就是牛血和蔬菜麼。李團長卻從日軍牛肉罐頭質量的下降,判斷說日軍已經是秋後的螞蚱了;又從德國和義大利已經投降,得出日軍戰敗投降已經不遠的結論,鼓舞了全團指戰員的抗戰熱情。
由於戰爭物資的匱乏,日軍前線官兵的口糧和飲食標準一降再降,往往就是一個飯糰,加一碗增味湯而已,牛肉罐頭在戰爭後期,事實上成了奢侈品,除了軍官和士官,普通士兵早就沒有口福享受了。
即便仍然提供牛肉罐頭,也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肉罐頭,就是上述已經提及的牛肉罐頭的主要成份是牛雜碎,算是上等的牛肉罐頭了,更多的卻是牛血加蔬菜,這哪裡還是牛肉罐頭。
日軍官兵曾經享受過一段時間貨真價實的牛肉罐頭,隨著日美兩國交戰,特別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戰敗,日本的戰敗基本上就已經定局了。
此時,牛肉就非常緊張了,自然供應前線日軍的牛肉罐頭,其質量就直線下降,所謂的牛肉罐頭竟然沒有了牛肉,而以牛雜碎甚至牛血加蔬菜取而代之,完全是日本人發動侵略戰爭的咎由自取。
-
4 # 檢子
當年日本發動戰爭,是因為當年日本的經濟危機,日本當時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沒有多少後勤供給,所以就看到在中國的農村掃蕩的時候就抓雞,因為雞在日本賣的很火。
在經濟跟不上時代吃的牛肉罐頭是要打引號的
美國在二戰前階段賣了很多武器,其實還賣給日本鋼鐵,所以美國軍隊的後方補給質量很好
回覆列表
二戰時期日軍的伙食是很差的,只是比中國軍隊好,跟歐美國家的軍隊根本就沒辦法比,牛肉罐頭也是像過年吃一頓餃子,是很奢侈的了!真正伙食好的也就是美軍,也只有美國才能做到讓自己的軍隊吃到美味可口,有營養保證的食物;蘇軍在列寧格勒保衛戰時,每個戰鬥在第一線的官兵一天才能分到500克麵包,婦女兒童一天才分到125克麵包;日軍在二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中,還要吃自己的戰友維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