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悟軒
-
2 # 千千千里馬
現在我們在書法上,似乎總是有一個繁體字和簡化字的矛盾繞不過去似的。
其實,寫字沒有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區別。
你寫什麼字它還是漢字。何況,從中國書法史來看,簡體字和繁體字出現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的。
例如,歐陽詢的《由余帖》中,就有一個亂字,一個是簡化字的“亂”,一個是繁體字的“亂”,不也是一個經典例子嗎?
至於,古代其他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中,出現簡化字的作品,也是屢見不鮮的。
所以,毛筆字,本來就沒有什麼寫字意義上的“繁體字”和“簡化字”的區別。
當然,古代也沒有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這種區別。
只是有規範字和“俗書”的區別。我們今天所謂的“簡化字”,絕大多數人,就來自於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俗書”,所謂的“俗書”,基本上可以說是“非官方”使用的字。
但是,像宋徽宗、蘇東坡的書法作品之中,都有一些“俗書”的字,即我們所謂的“簡化字”,這就說明,簡化字並不是古代書法家都拒絕的字。
現代文字有一場文字改革,一個巨大的成就,就是“簡化字”。
簡化字已經實踐60餘年了,實踐證明,簡化字的利大於弊,所以也是我們目前,國家推廣普及的規範字。
這對於學習傳統書法,是有一定矛盾的。
所以,一些書法家也提出了書法不能有“簡化字”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傳統書法都是毛筆字,大多數字,也確實都是“繁體字”,所以,學習書法,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更多的繁體字。
既然是學習書法,我們就不能迴避繁體字。所以,書法教師教授繁體字的非常合理的。
你不可能遇到一個《蘭亭序》裡的“歲在癸丑”的歲是一個繁體字,改成簡化字吧?
學習書法,目前主要是學習傳統文化,瞭解一下繁體字,也有利於我們對漢字的深刻理解。
學習書法之後,寫簡化字,也會寫得更好,所以,學習繁體字也不會影響我們對簡化字的學習。
-
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傳統毛筆書法碑帖,基本都是繁體字的。筆畫多的佔一部分。
學習傳統書法,繁體字沒有什麼不合適,尤其是寫書法作品。
-
4 # 翰墨書道
合適的,因為學習書法不是識字課。書法是我們的傳統藝術之一,用繁體字寫書法,可以說也是基本功。如果入門就教簡化字書法,不是不可以,但要想更進一步深入學或研究書法藝術,那就要不可避免的接觸繁體字,與其以後補學,不如一步到位。
再說,學習書法臨摹學習古代經典法帖,其本身就是用繁體字書寫的。用繁體字教書法,比簡化字有不少的優點,如繁體字筆畫多,從學習技法來說,學習一個字就可能掌握相同一個簡化字更多的點畫造型和技法。在結構處理上繁體字也有優點。筆畫多,不容易安排得當,但處理好了,卻有舉一反三的功效。可以這樣說,能夠做到把一個筆畫多的字精妙的妥帖的安排在一格之內,我們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安排處理筆畫較少的字就相對容易一些。基於這個情況,一些書法老師甚至專門指導學生臨摹練習一個筆畫較多的字來打基礎,甚至集字創作作品,如繁體字“壽”、“鶴”、“書”等字。把這樣的筆畫多的一個字臨摹練習好了,完全有一舉多得的學習效果。
-
5 # 我們一起寫書法
沒啥不合適的。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一、寫毛筆字需要臨帖,傳世的法帖都是寫的繁體字,至今還沒有為大家所接受的、像樣的簡體字法帖出現。
二、書法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在毛筆字脫離了實用性需求之後,毛筆書法成為純粹的藝術,寫繁體字自無不可。
三、漢字作為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符號系統,繁體字是其本來的寫法,其中承載了大量的文化資訊,學寫繁體字也是進入文字系統的入門基礎。
四、漢字的簡化在漢字的演變史上一直都在進行,但最近一次的大範圍簡化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簡化的過程中刪減、歸納了複雜的異體、異形字,統一了漢字的規範寫法,使漢字更便捷實用,但並沒有不允許在毛筆書法中使用繁體字。
五、有些簡化字用毛筆寫起來的確不如繁體字寫起來好看,總覺得略顯單薄。
回覆列表
答案肯定是合適的。
我們知道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有六義: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專注、假借。最早的就是象形字,逐步延伸演繹,從結繩記事到文字雛形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伴隨中華文明的發展而變化的。
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後的官方標準文字,其後數千年出現隸書、楷書、行草書,繁體漢字的表意功能強大,學繁體字對字本身的含義和變化益處多多。比如繁體的“愛”中間有心,示意需要用心才是愛。繁體的“龜”,象形十足,頭、尾、足、殼盡顯,是不是感覺很有意思,可簡化字就失去了字形原有的意思。
漢字簡化實際上是從來都有,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強辨識度,更有利於普及。近現代漢字簡化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從太平天國到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漢字簡化得以規範化,也為掃除文盲,提高全民素質奠定紮實基礎。
至於二簡,單純是為了簡化而簡化,不提也罷。
所以說,要想追根溯源學習書法,就需要認真學習繁體字,可以把《說文解字》作為工具書,會有更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