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不僅教育機關成為名利場,學校正在變成一個名利場 一所學校若成了名利場那便是社會悲劇前幾年,曝出四川某中學召開家長會,實質就是逼迫家長們捐款,還美名其曰稱為“感恩費”,在該校當年以來已經是第二次了,“最少捐款1200元,上不封頂”。這邊剛出新聞,那邊中學馬上反駁:“那是家長自願的!”家長平白無故自願捐給學校將近146萬元?還有這等好事?於是匿名家長紛紛喊冤,吃瓜的圍觀群眾大呼可笑。面對“被自願”的質疑,校方稱,此前已下發了九年級晚自習延時問卷調查,家長們都表示同意了!隨後校方召開家委會通報“辦學困難”,“家委會表示會向各班級家長髮出參加市教育基金會的倡議書”。“逼捐”透過家委會成為了將校方亂收費轉換為家長“自願捐款”的轉折。網路流傳的影片中的場景顯示,家長委員會成員用點鈔機驗鈔,老師也在現場,如此明目張膽的斂財,已經讓人無話可說。但之所以學校還能喊冤,恰恰在於家委會可以以民意代表的身份讓事件的性質有所不同 。“我也經常被老師要求交各種奇葩的費用!”一位做了媽媽的朋友說。沒辦法啊,孩子在人家手裡,人家說交錢,你敢不交嗎?交的還不能少,交的少了孩子以後在學校吃虧了怎麼辦?老師教孩子也有側重的,教的多教的少是他,教的好教不好也是他。一個不痛快,找個理由把孩子丟到最後一排,你也找不到什麼理由去反駁。她無奈的說:“我的錢也不是大海漂來的,也不想這麼無能聽校方擺佈。可當你的孩子哭著問你為什麼他明明跳得比某個同學好好,但老師為什麼就是不選他站前面的時候,你會比孩子還難過。感覺都是因為自己的不努力,才導致無辜的孩子這麼小就嚐到人生而不平等的苦楚。”學校成了小社會,攀比競爭加劇,作為家長,只能不得不加入這個名利場中廝殺。如果說這次的“感恩費”事件,是展示給大家家委會能夠為學校做些什麼,那麼之前的上海家委會競選事件,正好透露出學校可以為家委會做些什麼。如果把兩個新聞放到一塊看,就會發現,家委會其實已經和學校間形成一種單獨的資源交換,一方面給學校的獨斷專行,甚至斂財披上了明目張膽的民意合理性,而另一方面家委會要求校方回報以特殊的教育關注。明顯是掛著羊頭賣狗肉,明修棧道卻暗度陳倉。真是把代表“公意”的民主選舉,發展成了互相利用,彼此獲利的利益團體!不過,除了身旁這位朋友“不敢不給”的原因,為什麼那麼多家長,心甘情願的給學校交“感恩費”?因為“教育亂收費禁令”只禁止學校亂收費,卻沒有禁止家委會收費啊!於是一些學校利用家委會偷偷搞“貓膩”,把學校的斂財變成“家委會”的“捐資活動”,以“自願”的假象掩蓋強取豪奪的事實以逃避監管!家長的把柄在學校手裡。每個人心裡對“孩子在校學習”都心存顧慮,所以才讓家長們面對“感恩”的逼捐倡議忍氣吞聲,甘願被宰。其實,當下已經不只是學校變成了小社會,就連家長微信群也暴露出不少問題。近來有媒體報道,家長微信群變成了“馬屁群”,甚至老師說的每句話家長都感恩戴德的回覆,更有甚者還為老師做起了詩。奉承老師也變罷了,還在教師節討論給老師送禮、送紅包;有的老師則利用家長微信群懲罰家長髮紅包,增加家長負擔。教書育人,本是學校的職責是天下最崇高,最光明磊落的職業。孔夫子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就在於其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思想。而絕非是其辦學規模有多大、收取學費有多高、教學裝置有多全的名利心。“感恩費”下,有校方的算計,也有家長的抱怨,甚至還有孩子間的攀比,唯獨沒有發自肺腑的“感恩”。在家長的神經緊張下,也給了某些無良教育工作者鑽了空子,也使本身熱愛老師這個職業的人群尷尬。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精細和複雜的任務”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各司其職、掌握自己的分寸,不過分插手對方的領域。“讓羅馬的歸羅馬,讓凱撒的歸凱撒”,才不會“害”了孩子,而孩子也才能真正成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羅會離開火箭嗎?哈登能帶領火箭封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