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體在分娩時消耗各種營養素,產後大量出汗、惡露,也會損失一部分營養,所以,產後對於產婦和新生兒都非常重要。恰當的飲食調養可儘快補充足夠的營養,防治產後病症,幫助產婦早日恢復健康;同時促進泌乳,維持新生兒的生長髮育。
一、孕婦產後營養特點有哪些?
孕婦產後的營養需求,其一是為泌乳提供物質基礎和正常泌乳的條件;另一個是恢復和維持母體健康。
(一) 能量:
產婦對能量的需求量增加,需在非孕成年婦女基礎上每日增加500kcal,用以滿足泌乳及本身能量消耗。乳母推薦攝入量(RNI)為2300kcal/d,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熱比分別為13%-15%、20-30%、55%-60%。
(二) 宏量營養素:
1、蛋白質:蛋白質攝入不足或質量不高,不僅會影響泌乳量,而且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導致乳中賴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下降。從產褥期開始乳母的蛋白質的應每天需增加20mg,達到每日85g,其中一部分應為優質蛋白質。
2、脂肪:飲食中脂肪的種類可影響乳汁的脂肪成分,因此應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嬰兒中樞神經發育以及產婦腦力恢復特別重要。目前產婦脂肪攝人量與常人相同,無特殊要求,膳食脂肪供給比為20%-30%。
(三) 微量營養素:
1、礦物質
a.鈣:當乳母鈣攝入不足時,不僅會影響乳汁鈣的含量,而且會透過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來維持,這樣就會影響母體健康。因此,在哺乳期應增加鈣的供給量,乳母鈣的適宜攝人量為1 000mg/d。但補鈣量應有一定的限度,因為過多鈣的攝入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性,鈣最大攝入量(uL)為2 000mg/d。
b.鐵:儘管母乳中的鐵含量極少,僅為0.5mg/100ml,但因孕婦分娩導致部分血液流失,因此要注意鐵的補充。產後媽媽鐵的適宜攝入量是24mg/d,由於鐵的利用率低,可考慮補充小劑量的鐵糾正和預防缺鐵性貧血。
c.鋅:嬰兒每天從乳汁中攝取1.45mg的鋅,乳母鋅的推薦攝入量(RNI)增加至12mg/d。過高的鋅攝入會抑制產婦對鐵的吸收,因此需合理控制鋅的攝入,每天不超過40mg。
d.碘:產婦每天可因哺乳而丟失至少30 g碘,且隨著嬰兒的成長和泌乳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哺乳期應增加碘的供給量,乳母碘的推薦攝入量為240mg/d。
2、維生素
a.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可透過乳腺輸送到乳汁,乳母維生素A的推薦攝入量1300mg/d。維生素D幾乎不能透過乳腺,母乳中含量很低。產後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10ug/d,但是由於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來改善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
b.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 1可透過乳腺進入乳汁,且已證明它能夠改善乳母的食慾和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預防嬰兒腳氣病,飲食中應增加維生素B1的攝入,推薦攝入量為為1.5mg/d。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情況與維生素B1類似,都可透過乳腺進入乳汁,在哺乳期應適當增加攝入量。
二、孕婦產後營養原則有哪些?
1、 要保護脾胃,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一味進補。
產婦的脾胃功能較差,特別是在分娩後的十幾天內更需要特殊保護,如果這時吃過於肥膩的食物,驟然進補,反而欲速則不達,使脾胃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宜補充易消化又能健脾養胃的食物,如湯、粥、羹類,可少食多餐,每日5-6次
2、 多吃有利於產婦恢復的食物,以養氣補血,恢復元氣
飲食要有充足的營養包括各營養素和合適的藥性成分。產後各器官、各系統都有一個復原的過程,如子宮未修復使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品。
3、 要複合催乳、哺乳的需要,選擇能養血增乳、疏肝通乳的食物
根據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在哺乳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凡大熱、大燥、生冷、酸澀之物,易過敏的食物都要慎用。
4、 根據嬰兒的大便性質調整飲食
因為嬰兒消化能力差,母乳成分發生變化時,嬰兒的大便形狀相應發生改變。
如:乳母吃了豆製品,胃腸脹氣明顯,嬰兒脹氣且大便稀黃水樣,應停食豆製品;嬰兒大便泡沫多且酸味重,與乳母進食過多甜食有關,此時要控制甜食;
嬰兒大便呈油狀且有較多皂塊,則說明乳母進食脂肪過多,應控制脂肪攝入
母體在分娩時消耗各種營養素,產後大量出汗、惡露,也會損失一部分營養,所以,產後對於產婦和新生兒都非常重要。恰當的飲食調養可儘快補充足夠的營養,防治產後病症,幫助產婦早日恢復健康;同時促進泌乳,維持新生兒的生長髮育。
一、孕婦產後營養特點有哪些?
孕婦產後的營養需求,其一是為泌乳提供物質基礎和正常泌乳的條件;另一個是恢復和維持母體健康。
(一) 能量:
產婦對能量的需求量增加,需在非孕成年婦女基礎上每日增加500kcal,用以滿足泌乳及本身能量消耗。乳母推薦攝入量(RNI)為2300kcal/d,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熱比分別為13%-15%、20-30%、55%-60%。
(二) 宏量營養素:
1、蛋白質:蛋白質攝入不足或質量不高,不僅會影響泌乳量,而且會影響乳汁的質量,導致乳中賴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下降。從產褥期開始乳母的蛋白質的應每天需增加20mg,達到每日85g,其中一部分應為優質蛋白質。
2、脂肪:飲食中脂肪的種類可影響乳汁的脂肪成分,因此應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嬰兒中樞神經發育以及產婦腦力恢復特別重要。目前產婦脂肪攝人量與常人相同,無特殊要求,膳食脂肪供給比為20%-30%。
(三) 微量營養素:
1、礦物質
a.鈣:當乳母鈣攝入不足時,不僅會影響乳汁鈣的含量,而且會透過動用母體骨骼中的鈣來維持,這樣就會影響母體健康。因此,在哺乳期應增加鈣的供給量,乳母鈣的適宜攝人量為1 000mg/d。但補鈣量應有一定的限度,因為過多鈣的攝入會增加腎結石的危險性,鈣最大攝入量(uL)為2 000mg/d。
b.鐵:儘管母乳中的鐵含量極少,僅為0.5mg/100ml,但因孕婦分娩導致部分血液流失,因此要注意鐵的補充。產後媽媽鐵的適宜攝入量是24mg/d,由於鐵的利用率低,可考慮補充小劑量的鐵糾正和預防缺鐵性貧血。
c.鋅:嬰兒每天從乳汁中攝取1.45mg的鋅,乳母鋅的推薦攝入量(RNI)增加至12mg/d。過高的鋅攝入會抑制產婦對鐵的吸收,因此需合理控制鋅的攝入,每天不超過40mg。
d.碘:產婦每天可因哺乳而丟失至少30 g碘,且隨著嬰兒的成長和泌乳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哺乳期應增加碘的供給量,乳母碘的推薦攝入量為240mg/d。
2、維生素
a.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可透過乳腺輸送到乳汁,乳母維生素A的推薦攝入量1300mg/d。維生素D幾乎不能透過乳腺,母乳中含量很低。產後維生素D的推薦攝入量為10ug/d,但是由於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很少,建議多進行戶外活動來改善維生素D的營養狀況。
b.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 1可透過乳腺進入乳汁,且已證明它能夠改善乳母的食慾和促進乳汁分泌,同時預防嬰兒腳氣病,飲食中應增加維生素B1的攝入,推薦攝入量為為1.5mg/d。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情況與維生素B1類似,都可透過乳腺進入乳汁,在哺乳期應適當增加攝入量。
二、孕婦產後營養原則有哪些?
1、 要保護脾胃,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一味進補。
產婦的脾胃功能較差,特別是在分娩後的十幾天內更需要特殊保護,如果這時吃過於肥膩的食物,驟然進補,反而欲速則不達,使脾胃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宜補充易消化又能健脾養胃的食物,如湯、粥、羹類,可少食多餐,每日5-6次
2、 多吃有利於產婦恢復的食物,以養氣補血,恢復元氣
飲食要有充足的營養包括各營養素和合適的藥性成分。產後各器官、各系統都有一個復原的過程,如子宮未修復使多食用活血化瘀的食品。
3、 要複合催乳、哺乳的需要,選擇能養血增乳、疏肝通乳的食物
根據產婦乳汁分泌情況,在哺乳的不同階段進行調整,凡大熱、大燥、生冷、酸澀之物,易過敏的食物都要慎用。
4、 根據嬰兒的大便性質調整飲食
因為嬰兒消化能力差,母乳成分發生變化時,嬰兒的大便形狀相應發生改變。
如:乳母吃了豆製品,胃腸脹氣明顯,嬰兒脹氣且大便稀黃水樣,應停食豆製品;嬰兒大便泡沫多且酸味重,與乳母進食過多甜食有關,此時要控制甜食;
嬰兒大便呈油狀且有較多皂塊,則說明乳母進食脂肪過多,應控制脂肪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