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慧童樂堡

    首先非常肯定回答,對於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強化物必不可少。

    認識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常發現於主要表現為兒童,目前沒有明確病因對應沒有治癒方法只能透過訓練無限逼近正常人。現代研究總結三大類核心症狀,即:1社會交往障礙,患者通常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2交流障礙,患者一般表情也常顯得冷漠,語言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有點智力低下。3興趣狹窄,患者對一般孩子喜歡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比如瓶子、杯子蓋。4刻板重複的行為特別明顯通常感統能力不足需要格外多的練習。

    我日常工作中接觸過一些患者,有一位孩子可以把一個礦泉水蓋簡單滾來滾去玩半天。還有一位媽媽說她家孩子好幾樣零食,孩子總是拿一個就不放手,根本不吃別吃。

    什麼是強化

    現在國際主流治療方法裡有一種叫ABA,核心部分是任務分解技術,典型任務分解技術有4個步驟:訓練者發出指令、兒童的反應、對兒童反應的應答、停頓。

    其中有一個訓練方法我覺得和題目中的強化意義接近重點分析一下:是獎勵意思任務的完成,每完成一個分解任務都必須給予強化強化物主要是食品、玩具和口頭或身體姿勢表揚,強化隨著進步逐漸隱退。

    在心理學裡面獎勵是典型的正強化,被解釋為,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機率。現在幼兒教育中廣泛使用的小紅花,愛心貼紙就是這個理論的簡單實踐。

    如何科學應用強化1強化物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物件也可以是話語動作等等多種形式,但是不是家長根據自己目的挑選。本來自閉症孩子就容易冷漠,大人要是在強制他接受可能會起反作用。2強化物要根據孩子興趣變化隨時變化,比如他原來喜歡吃相應刺激物就是他喜歡吃的。現在他喜歡佩奇就準備各種佩奇小物件3強化物給予要及時就是當下不能過後補4根據康復情況要逐漸轉為內在,比如從實體物品轉為虛擬品再到減少頻率,開始表現好就給獎勵逐漸表現特別好給獎勵5不能強化物為條件要求孩子必須做什麼。

    結合我的自閉症義工經驗來進行分析說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當天我跟孩子上了一節課,我坐在兩個孩子中間。老師提前有告訴我,果果現在康復情況很好但他表現好時,我只需要說一句,真棒就能起到鼓勵作用。但是旁邊的東東是三歲小孩剛接受訓練我必須要用糖來表示你真棒。剛上課時候果果一直沒有參與互動就是一個人靜靜坐著。我並沒有像對待正常孩子一樣鼓勵他你真棒咱們試著參與互動。而只是微笑看了他幾次表示我在關注他。終於果果回答了一個問題,我趕緊對他豎起大拇指你真棒。

    突然東東要吃糖,作為諮詢師的我第一反應是不能給他糖因為會讓他知道鬧就有糖吃。雖然他們語音溝通力有缺失,於是我摸著他的背進行了安撫結果東東給我驚喜他安靜了。我立即告訴東東由於你配合課堂獎勵你顆糖。拿到糖的東東很開心,一會我發現東東自己開啟糖了,這個行為對於自閉症兒童也應該表揚,這次我沒有選擇給他新糖。因為他吃到了糖就是對開袋子行為最好的獎勵了,我說了句表揚你自己開啟。

  • 2 # 自閉症互助圈

    自閉症是神經發展障礙,自閉症兒童往往因為語言或溝通上的障礙而不能清晰或自發地表達需求。因此要自閉症兒童聽懂別人在說什麼之後,他必須先知道自己要表達什麼。

    當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容易誘發情緒問題及行為問題,如大哭、大叫、發呆、搶他人物品,甚至自殘。

    這時候,許多家長會因為不明白孩子的需要,而感到氣餒或自責等。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並持續練習,自閉症兒童亦能學懂主動及自發地溝通。

    以下三點技巧,家長可以試試看

    1、訂定目標

    首先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訂立可行的目標。例如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孩子只能說單字,那目標詞句可訂立為單字,如“車”、“糖”等;若孩子未能說出物件的名稱,則可將目標訂立為教導孩子指著想得到的物件或其他孩子能發的音。

    2、興趣引導

    訓練方法是利用孩子最喜歡的玩具、食物或活動吸引其注意,如把玩具車放在孩子身上游走,藉以製造孩子主動與人溝通的動機。當孩子在行為上表現出想得到該食物或玩具時,如用手抓著或望著玩具車,家長便給予口頭提示:“車”。當孩子說出目標詞句,家長便應立刻給予相應的物件以作獎勵。家長可選擇在不同的時段,每次用5分鐘與孩子練習。當孩子能掌握技巧,家長便可減少甚至不再給予口頭提示。家長亦可嘗試在不同的環境作相同的訓練,以鞏固孩子的溝通技能。

    3、留意細節

    然而,在進行教學時,有幾點是家長必須留意的。首先,家長切勿問:“你想要什麼?你講呀!是不是要玩車?”,因為這種問題模式是由成人作主導,而不是由孩子作主導。其次,選擇教學的詞句與孩子想要的物件要有直接關係,例如孩子喜歡車,便教導孩子說“我要車”,而不是“媽媽給”。

    此外,家長不應為孩子想要的東西作出假設,而需要觀察孩子的慾望,才可以進行教學。當孩子對家長拿著的物件沒有興趣時,不要對孩子作口頭提示,而應尋找孩子有興趣的東西作訓練目標,以免孩子養成麻木重複別人說話的習慣。最後,訓練時,應確保孩子手上沒有其他玩具,以免妨礙孩子的注意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世凱為慈禧籌款,為何能讓一毛不拔的官員們乖乖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