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閒不是我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明代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執象牙笏,五品以下不執笏;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

    (形聲。從竹,勿聲。本義:古代朝見時大臣所執的竹板,用以記事)

    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以為指畫及記事之用

    笏,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說文》

    薦笏言於卿士。――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曳笏卻立。

    持一象笏互。――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笏擊(用笏板撲擊);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舊時戲班用來寫戲目供人點戲用的手板也稱“笏”

    只見一個掌班拿著一本戲單,一個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時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製成,可以用於記事。

    笏wěn1.見"笢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凌派2015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