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周說三農

    種植的萵筍出現串苗、抽薹,誘發的因素是什麼?怎麼樣預防?

    萵筍是喜歡冷涼是蔬菜,忌高溫,萵筍出現串苗、抽薹、開花,可以不經過低溫階段。在長日照下,無論高溫或者低溫,生長的植株都能提前抽薹。高溫長日照比低溫長日照抽薹更早。不同的品種,對日照長短的反應也不同,早、中熟品種反應比較敏感,晚熟品種比較遲鈍。

    怎麼樣預防?

    春萵筍,一般在9—10月份播種,第二年春天收穫,選擇適宜的晚熟品種種植。定植的行株距為30—33釐米。春萵筍生長期長,移栽後不必追肥,以免徒長,春暖後進行中耕除草和追肥,每隔10—15天追一次,追3—4次,用腐熟的人畜糞便為主,也可以結合少量尿素。在莖膨大後期用1克“九二0”加水25—50公斤噴施,十天噴第二次,利於增產。

    秋萵筍,一般7—8月份播種,秋萵筍栽培的關鍵是培育壯苗和防止提早抽薹。在高溫長日照的條件下,為防止未熟抽薹,要選擇抽薹遲的品種種植。在萵筍生長後期用0.05—0.1%的青鮮素或者0.6%的B—9(比久)噴萵筍的葉面,可以抑制萵筍提早抽薹,增加莖重。秋萵筍因為生長期短,氣溫高,追肥要勤施、早施。天氣乾旱時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用清糞水在早晨和晚上澆灌,可以降溫保溼。蓮座葉形成後,追肥濃度要適當加大,促使萵筍的茂盛生長,以防止抽薹。

  • 2 # 肥仔農經

    萵筍是我們常見的蔬菜之一,不管生吃還是弄熟都是非常美味的。然而,萵筍在種植過程中時常出現竄苗、抽薹現象,產量也受到嚴重影響,這對於種植來說也是不小的損失。那麼萵筍出現竄苗、抽薹是什麼因素所引起,又該怎麼預防呢?

    引起萵筍竄苗、抽薹的原因品種選擇不當:萵筍有早熟、晚熟等品種,不同品種對生長條件適應性也不同。比如早熟品種可早上市,而且產量高,若播種遲會因為生長後期溫度升高、日照長等,容易竄高,造成產量低、效益差。播種時期不適:因為冬前生長期較長、花芽分化早,如果秋季育苗過早,越冬很容易受到凍害,待開春後會出現竄苗抽薹。而播晚了更會受到凍害,影響來年上市。苗期管理不當:田間管理包括很多,例如間苗不及時出現擠苗,苗床偏施氮肥、澆水過多及遮陰育苗時遮光過重、撤除不及時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萵筍竄苗抽薹現象的發生,苗期管理一定要到位,應該以控制徒長、培育矮壯苗為目的,這也為高產打下基礎。定植操作不當:定植不及時往往會使幼苗生長過快,而造成徒長,從而也會引起竄苗。同時定植密度過大,還會造成植株擁擠,導致光照不足,而紛紛拔高爭光竄長。水肥施用不當:萵筍栽後過多澆水或雨水排除不及時,會增加土壤溼度,很容易造成徒長而出現竄苗。但在土壤乾旱及高溫條件下,嫩莖生長細弱,也容易出現竄苗。同時底肥不足或追肥不及時,會導致萵筍生長受到控制,從而加速生殖生長,也容易發生未熟抽薹。氣候條件不適:這點主要針對處在高溫長日照的情況下下,往往會使葉片分化少、花芽分化早,一旦管理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徒長或竄薹,嚴重影響品質和產量。如何預防萵筍竄苗、抽薹現象選擇適宜品種:萵筍品種多種多樣,不同季節播種要選擇適宜的萵筍品種。若萵筍生長在高溫、長日照的條件下,我們就要選擇耐高溫且對長日照反應慢的晚熟品種。若用早熟品種就會出現竄高、抽薹現象。掌握播種時期:一般春萵筍露地播種在10月上旬,保護地育苗在1月下旬左右,而夏萵筍在4月上旬播種,秋萵筍8月上旬,冬萵筍則在8月下旬,一定要對號入座,不然很容易發生竄苗徒長現象。加強苗期管理:苗床底肥以有機肥為主,也可施用適量複合肥,同時要及時間苗,控制好澆水量,保持土壤溼潤即可,遮光育苗揭網要看準時間,在夏秋萵筍苗期,也可噴施適量矮壯素來防止徒長。合理進行定苗:定苗要及時,一般要求5-6片葉幼苗即可,其中秋播春收的苗齡約40天,春播夏收或夏播秋收的苗齡大約在25天,而秋播冬收的苗齡30-35天左右。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季節的栽培,保證有合理的種植密度。合理施用水肥:萵筍栽培澆水要恰當,尤其在蓮座葉形成、植株封壟之前,一定要控制好澆水量,封壟後要增加供水,保持畦面溼潤,以滿足嫩莖迅速生長膨大的需要。同時除底肥要施足外,還要及時追施緩苗肥、團棵肥、催筍肥,保證萵筍在生長期間有充足的養分供應,減少竄苗抽薹現象的發生。噴施生長調節:遇到不適的氣候,不僅要加強水肥管理,還要定期噴施矮壯素,可有效控制因為高溫季節栽培而發生的竄薹現象。噴施矮壯素可推遲萵筍抽薹、促進葉片生長,一般在萵筍蓮座期開始噴施,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2-3次即可(濃度為350毫克/千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些人養殖胡蜂是不是太冒險了,萬一被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