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洋1868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為:

    道是無為的而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的。

    關於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的介紹:

    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清靜無為,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莊子是援用寓言的方式來描述道、真人等等概念,其中很多章節的目的是為了展現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從其本意來說是一點錯都沒有。

  • 2 # 馮諾伊曼學打字

    這句出自老子的第三十七章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在常道作為無所為。何謂常?道?通行版的第一章就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意為道雖然可以說清楚但說清楚很難,理解的時候要克服思維慣性,用跳躍式,甚至逆向等多種方式方法去推斷去定義,總結,歸納。非常,不是普通。常道者,常見的道路,常見的思維,方法。道是有時是世界觀,有時是方法論。老子善喻,喻者,甲物寓意乙物或言甲物比於已物。道非常道可以道之,但可以常道論之。論之道,喻也。

    又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清-揭暄《兵經百言》:"戰者爭事也,兵爭交,將爭謀,將將爭機。夫人而知之,不爭力而爭心,不爭人而爭己。夫人而知之,不爭事而爭道,不爭功而爭無功。無功之功,乃為至功;不爭之爭,乃為善爭。"林語堂《風聲鶴唳》:“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所以按道無為,而無所不為。道,我們可以理解為客觀規律,我們講實事求是,牽牛要牽牛鼻子,照章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這個道理。畫蛇添足,也是這個道理。這是古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這是辯證法思想。古人說,老子是部兵書,將老子列為兵家之祖,不是沒有道理。推薦閱讀,毛澤東的五篇哲學著作,矛盾論,實踐論。

    左傳說,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韓子曰,文以載道。文,文也,喻也。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司馬遷講韓老一家親。韓老之說,在乎於一個隱字。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子曰,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不居於亂世之中。子曰,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明王陽明又言之,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節了,作為母親的我們來分享下孩子讓我們感動的瞬間吧?